制度是第一生产力 制度第一,但制度并非第一生产力



一、制度第一:

关于企业管理制度的问题,本人在2001年初撰写、发表的《规范性与创新性的企业管理制度》一文中写到:

http://www.aihuau.com/darticle3/list1.asp?id=658&pid=603

企业管理制度本身就是一种规范。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共同须遵守的规定和准则的总称,企业管理制度的表现形式或组成包括企业组织机构设计、职能部门划分及职能分工、岗位工作说明,专业管理制度、工作或流程、管理表单等管理制度类文件。企业因为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制定这些系统性、专业性相统一的规定和准则,就是要求员工在职务行为中按照企业经营、生产、管理相关的规范与规则来统一行动、工作,如果没有统一的规范性的企业管理制度,企业就不可能在企业管理制度体系正常运行下,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

2007年3月,本人在《温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到了制度最关键的四个问题》一文中又写到:

http://www.aihuau.com/darticle3/articleread.asp?id=71196

制度问题的四个最关键性的问题,那就是:

1、支持新生事物的发展、解决新出现的问题,必须有新的制度作为保障;对于还没有制度去支撑、管控的新事物和新事情,必须适应性地建立出适宜的制度。

2、某一种类问题如果频繁出现,其主要原因通常在于现有的制度不适应或制度不能得到有效地实施,就必须适应所有影响制度实施的因素、条件的变化,改善和完善制度,并规范性地实施。

3、任何人都必须执行制度和接受制度的管理,如同本人2003年底为中国航空港建设第十工程总队提炼的管理理念——“制度是一种纪律,执行制度更是一条纪律”;如果有人违反了制度,理应受到制度的惩罚,如同本人2001年6月为安徽和威集团提炼的管理理念——“袒护不遵纪守法的人和事,就是对所有遵纪守法的员工的极大伤害”;对违反制度的人进行惩罚,也是对所有人的培训和教育。

4、任何组织的和谐发展,任何事情的有序变化,都需要好的制度去维护和维系,但好的制度不是写出来的,好的制度是全方位实施和全程实践出来的,是经受实践的全面检验、并被证明具有实效性以后形成的。

 制度是第一生产力 制度第一,但制度并非第一生产力
关于企业管理制度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国际典范管理制度软件系统》在推广中曾引用了本人与日本索尼原总裁盛田昭夫、台塑集团原总裁王永庆等三人的观点,也是一种很好的注释:

http://www.51qlvcd.com/zk1infro.asp?id=67

http://www.zqgl.com/html/XJ47.htm

http://www.dezhe.com/mall/ITEM_DESCR1.php?II=2060

专家名言

刘先明:成功的企业背后一定有规范性与创新性的企业管理制度在规范性的实施。

成功的企业在企业管理制度实施方面具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规范性的管理制度编制或创新以及规范性管理制度实施的效果等因素较其他企业成功,而且是在不断的、稳定的创新、优化过程中,循环性升级式地提高规范性管理制度的实施质量,保持和增强科学、高效的企业管理制度体系的运转效能。

盛田昭夫:

企业要发展必须有良好的外部环境,但任何外部环境的改善都不能取代企业内部管理。因此企业必须练好内功,固本强基,向管理要效益,在管理中求发展。企业内部管理之要义在于内部管理的制度化,大凡成功的企业都有一套系统、科学、严密、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

台塑总裁王永庆:

制度第一,总裁第二。

1983年他接管了美国的一个PVC工厂,当时有8个分厂,月产一万吨,共有营业人员120 人,到今年6月,产量达到每月7万吨,营业额11458万美元,只用了47个营业人员,这就是管理制度的作用。

由上可见,“制度第一”的正确观点和说法,是需要倡导和保持的。

 

二、制度并非第一生产力:

 

9月14日, 本人从网上看到“制度才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再搜索,发现“制度才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是源自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授,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民间环境组织“自然之友”副会长,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总策划杨东平的《教育内部的隐忧更值得重视》一文。

杨东平教授在《教育内部的隐忧更值得重视》一文中写到:

http://www.cfi.net.cn/newspage.aspx?id=20070913001924&AspxAutoDetectCookieSupport=1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zm/20070913/xw/zy/200709130049.asp

胡锦涛近日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强调:“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和创新,围绕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目标,建立健全教育管理体制、教育投入体制,改进培养模式、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着力提高教育质量,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证。”突出教育体制改革和创新,可以说是抓住了教育问题的要害。……今天,需要特别认识制度变革的重要性,制度重于技术,制度才是“第一生产力”。

 

那么,制度是不是“第一生产力”呢?

首先,我们得要弄清楚什么叫“第一”。

所谓“第一”,是某一个要素与处在同一个系统里的其他要素相比较而言,其对系统的稳定性、发展所产生的作用与贡献是处于主导、首要位置的。

其次,我们要弄清楚什么是生产力以及构成生产力的要素是什么。

关于生产力的定义有多种说法,我认为:生产力是人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并与自然建立和保持和谐关系的能力或力量。

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有三个,那就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与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引入生产过程的劳动对象,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

杨东平教授说“今天,需要特别认识制度变革的重要性,制度重于技术,制度才是‘第一生产力’”。从这段话里,不难看出,杨东平教授的“制度才是‘第一生产力’”是相对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句话来讲的。

我在给清华大学总裁班的学员以及大庆油田、红豆集团、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等众多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讲《精细管理工程》或《管理创新》、《特色型企业文化建设技巧》课的时候,也常提到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问题。我常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其中最积极的成分并不是科学技术本身,而是这一句话迅速、广泛地影响和改良了广大中国人的科技观念、科学思维、科技知识、提升技能的动力等,促进了生产力中第一要素——人的科技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大幅度提高,正是因为这个机理,才推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在限定的历史条件和环境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有道理的,也是可以提倡的;但是,在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中,“科学技术”只是生产力里的工具中的一种工具;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是第一生产力”是永远不会变的,过去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战胜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现在,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授、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的总策划杨东平说“制度才是‘第一生产力’”,那么,在生产力的三要素中,“制度”在哪里呢?

我认为:在生产力的三要素中,制度只可以看成人在劳动中使用的一种作用于劳动对象的工具(但不是上级管理下级的工具),作为构成生产力要素里的工具中的一种工具,“制度”不可能上升为第一生产力;“制度才是‘第一生产力’”的讲法也不具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特殊功效。

由此可见,制度并非第一生产力,杨东平教授关于“制度才是‘第一生产力’”的讲法是错误的。作为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的总策划,千万别把“制度才是‘第一生产力’”的错误观点策划进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的节目中。

 

链接:

1、杨东平简介

http://www.tecn.cn/data/detail.php?id=10931

http://gse.bit.edu.cn/JIAOSHI/yangdongping.htm

2、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驳斥“清华教授:中日国民素质有30年的差距”

http://www.aihuau.com/darticle3/articleread.asp?id=66353

http://www.aihuau.com/article/52315.html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02811.html

更多阅读

吉凶祸福有来由,但要深知不要忧转载 岂因祸福避趋之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叙的诗中,有许多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例如“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的《忆江南》,“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琵琶行》,或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等诗句,句句都是脍炙人口,

人是第一生产力 劳动生产力

第一章人是第一生产力论 二O一O年八月三日密林枪手生产力这个概念,多少年来一直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被反复“过堂”,在理论界和人们的口头上使用频率颇高,但却对概念的内涵揭示不深刻,当然认识也就不客观和充分,没有更深入和更精要的

郑和是内官监太监,但这“太监”并不是宦官之职! 太监 宦官

原来看书,看到郑和为内官监太监,也就没加多想,理所当然就把他当作太监也就是宦官了。刚才在看《明朝那些事儿》读到:“朱棣登基后,立刻封马三保为内官监太监,这已经是内官的最高官职……”,又想到了这一问题,于是上网一搜,才发现以前是多么

声明:《制度是第一生产力 制度第一,但制度并非第一生产力》为网友漃寞數煙圈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