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企业的生态环境变化,企业不断就商业模式进行适应性更新与变革是核心成长力的终极体现,也是企业成功的DNA内核。如同数学家不能真的依靠奇迹一样,商业模式也不能依靠奇迹。当然每隔一阵,会有新的公司产生新的独特商业模式。
关于业务模式(或商业模式),刘海铭致力于“孵化模式”的研究和实践,提出如下观点:一、孵化模式的本质是孵化平台与载体。二、孵化模式的目的是孵化项目与标准。三、孵化模式的途径是孵化人才与团队。
商业模式的机理属性
在开始创业之前理解商业模式的机理非常重要。商业模式应该有下面五个属性:
1. 商业模式必须能盈利。
几乎没有哪个生意第一天就盈利。
把目标的盈利日期写下来。
已经亏损了很多必须从亏损的生意中退出。
学会甄别让盈利转化为亏损的因素。
2. 商业模式必须能自我保护。
盈利的生意会吸引竞争对手。
竞争对手来了怎么办?
要面对壁垒(barrier to entry)或竞争绝缘层(competitive insulation)。
[这些壁垒包括专利(其实并不象很多人以为得那么有用)、品牌、排他性的推销渠道协议、商业秘密(如可口可乐的配方),以及先行者的优势。]
3.商业模式必须能自启动。
陷阱之一就是试图创造一种不能自启动的商业模式。
陷阱之二就是试图玩一般人玩不转玩不起的商业模式。
[比如你想卖剃须刀片,必须有很多人想买才行。而如果没有很多人已经在用剃须刀,你就输定了。
难道不可能用一点点资金就建立起一个改变旧范式的新商业模式么?当然可能,以前也出现过。但十之有九会失败。为什么?因为当你改变世界之前,资金就用光了。]
4.商业模式必须可调整。
依赖大量客户或合作伙伴的商业模式远没有可以随时调整的商业模式灵活。
反之,一个有一两处分店的本地饭馆,如果突然间“燕麦麸”流行了,就可以在一两天内把它推上菜单。
[比如Subway三明治连锁店,有13000多家分店,每个都独立运作。假如Subway认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是“烧烤牛肉”,就需要做大量的游说工作劝说这些独立分店的营业者改变方式,购买必要的设备。所以Subway基本上就钉死在那里了。]
5.商业模式要有财务退出策略(不是必须)。
如果你能创立起一摊生意然后把它卖掉,你就能从你建立起的公司净值中套现。
如果你卖不掉,你所得的则是年盈利。两者可能有天壤之别。
[比如Yahoo,上市8个月后,它的净值有10亿美元,但过去一年中盈利只有2美元。这个5亿比一的巨大比例是不正常,也不长久的。但如果你的目标是在Cancun(海滨度假胜地)的别墅中退出的话,财务退出策略可是不错的选择。
除非能做大到一定程度,卖夹心冰淇淋可没有什么退出策略。
当你的公司还很小,生意其实就是你一个人。竞争对手买几辆卡车都要比买你的公司便宜得多(为什么还要买你呢)。但当你雇佣员工、创立了品牌和商业秘密、建立起系统后,你算是真正建立起了一摊生意。(引用Seth Godin的理论,旨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