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王品:高端连锁餐饮的内地挑战



     在台湾,王品集团在餐饮界赫赫有名:拥有11个自创品牌及270余家直营分店,被台湾新世代视为极想工作的“幸福企业”,董事长戴胜益被评为台湾90后最推崇的典范人物、一句话就能对台湾餐饮行业产生重大影响,2012年台湾营业额达到26.2815亿新台币,折合人民币5亿6千万元。其员工管理、品牌故事等成功之道被台湾人传诵的热度,不亚于内地海底捞服务的传诵热度。

  而在内地,他们用十年时间只开了35家店,仅仅引入2个品牌,却设置了一个20多人的市场部用于市场探索、品牌战略和营销战略的研究。

  从台湾的“显赫”出身到内地的谨慎出手,从成功的内部管理体制到全新市场的试水、管理调整,王品集团高层承认自己面对不少困惑,但其明确而有效的管理体系,也在挑战着内地高端连锁餐饮的粗放管理。

 揭秘王品:高端连锁餐饮的内地挑战
  王品能否在内地市场取得成功?至少目前,他们在来客数、频次、消费营业额各个指标正在体验“逆势成长”感觉。2013年,王品集团将会在内地新开30余家店,这基本是前十年发展的翻倍。王品集团大陆事业群市场中心副总经理、新闻发言人赵广丰及大陆事业群营运处副总经理,负责华北区域的整体运营吕金和接受了《成功营销》记者采访,聊一聊十年发展中的心得与困惑。

  提问一:

  350元的人均消费,如何定位品牌与消费者?

  作为王品集团11个品牌中的拳头产品,台塑王品牛排在内地的人均消费是350元。面对可上可下的品牌定位,王品选择的是“平民奢餐”。面对内地市场,这个定位对吗?

  吕金和:我们算不算高端餐?这其实是我一直觉得比较困惑的地方。如果按照高端市场价格来说,三百五十元不算高,因为内地海鲜楼人均消费七八百很正常。而我们三百五十元是一个套餐的价格。甚至有客人因为我们的人均价格太低,而不选择我们作为请客吃饭的地方,觉得有点拿不出手。所以我们也在调整价格,同时,也在传播我们“物超所值”的理念。

  赵广丰:餐饮业应该分为连锁和非连锁市场,他们对于高端的定义不一样;同时一二线城市对于高端的认识又不一样。王品其实并非“名店型”餐饮,并非只在一家城市开一家,走米其林概念。我们更算是连锁企业。因此必须达到一定规模,所以我们把价位控制在物超所值这个概念。例如我们有会所的感觉,无论是服务、装修、菜色都达到一定感觉,但是又希望一群熟客常来,希望成为一家“吃饭”的餐厅,而并非“吃不饱”的餐厅,因此是“高端的感觉,中高端的价位”。这是我们的定位。我们的客人并非特别定位在商务型,更希望在工作之余客人们能带着朋友家眷一起来这里吃饭。所以我们的包间要比俏江南这样的商务餐厅更少、规模更小。

  提问二:

  除了产品标准化,高端连锁餐饮还要怎么做?

  赵广丰曾在4A公司有过十多年的工作经验。从台湾奥美跳槽到一个餐饮集团——这在中国广告人来看有点另类,但是赵广丰说在台湾却是太正常的选择——因为是王品。而且王品非常重视品牌、接受有点另类的餐饮品牌传播策略。

  赵广丰:对于我们来说,服务排在好吃前面。另外,我们非常重视市场营销跟品牌的管理。王品集团的市场部也就是品牌部,权力甚至包括把关餐桌的摆盘、刀叉规格、店内音乐。吕金和副总经理一次想把西堤牛排的餐桌布换成灰色的,我说不要。在公司里他说了就算,但是这已经关乎到品牌管理甚至消费者的感官,这块我们觉得比较了解消费者,灰色的东西有可能餐盘摆上去,在颜色配比上会把食物拉低,或者菜色很漂亮,白色的桌巾比较容易呈现。最后说服了他。再如全国王品店内洗手间喷出的香氛味道都是一样的,我们要做到让客人有熟悉的味道。

  相对于其他餐饮企业,王品对于品牌非常重视。以部门架构为例,一是他们没有品牌部这种叫法,另外市场部的规模可能就有二三人而已,而我管辖的市场中心里面的品牌部,现在的人数大概有达到25人左右。我们曾在财经类杂志上做了连续三页的硬广,它切入的主题是“谁是你心目中最重要的人”,所以我们用了父亲、太太跟一个可能刁钻、吹毛求疵的客户作为他心中最感谢的人。在2011年,我们还做了一支微电影,其实也是把“谁是你心中最重要的人”观念强化说明。

  为什么做这种诉求?我们觉得一个品牌如果没有一个主张和个性,很难去影响人心。对于餐饮企业也一样,品牌是由价值控制的,而不仅是功能层面的。王品集团重视价值观的领导作用,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运用“谁是你心目中最重要的人”这种广告诉求。

  提问三:

  进军大陆市场,怎样布局才最有效?

  王品集团进军内地市场,前三家店分别开在了上海、北京和深圳。这看似很奇怪——因为通常是重点城市重点发展——深耕一个城市之后,再去开辟下一个战场。这种开法为单店的成功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也为市场推广造成难度。为什么会做这样选择?

  赵广丰:前三家店的开法让我非常难做。因为如果都开在北京,市场部花一笔钱可以覆盖三家店的业绩,但是这三个店分摊到三个城市,我必须做三倍的预算。

  但是我的老板怎么讲?他说,我在北京开的那家店有亏钱吗?没有,赚钱。并且通过这三家店的实习,王品集团了解了三个重点城市的市场。如果将来再开更多的店或者引入新的品牌例如西堤牛排,就很有经验。学习成本低而且单店是赚钱的,为什么这么不做!

  今年我们要重点开拓二线城市,这种经验也会运用。

  吕金和:王品在内地的发展战略会面临两个问题:第一,消费者怎么认可你是某个等级或是某个值得信赖的品牌;第二,你如何在中国其他城市得到拓展的机会。

  王品发现了一个战术是可行的,就是选择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所谓的一线城市里面的指标商场开店,例如在北京我们选择了新光天地店重点推广。

  这个战术为什么能解决这两个问题?其一:因为这种指标商场肯定会严格筛选商家的,这种概念也会传递给消费者。例如我们在新光天地谈合作时,他们甚至会要求我们的店长是谁、把控很严。

  其二,如果按照我们的预计,像北京的新光天地、上海浦东陆家嘴的正大广场以及深圳华侨城我们都有进驻,那会对二线城市的进驻起到旗帜作用。因为各地城市的招商团队几乎都是到北、上、广指标商场看有什么品牌。在进驻指标商场前,我们是拿着名片拜访商场;进驻后,我们开发总监常常是电话记录邀请我们进驻的二线城市商场名字。所以我们发现,进驻重点城市的指标商场——这绝对是在内地一个很好的营销策略。

  提问四:

  多品牌策略是福是祸?

  要多品牌还是专心扩展一个品牌的市场?这对餐饮连锁企业是个问题。连一茶一坐这样的成熟连锁推出了“鲁肉饭”的子品牌,都会被圈内人讽刺是主品牌发展遇瓶颈要另辟蹊径。而王品集团似乎早已跨越这个问题:他们旗下有3大风格11个品牌,跨度从牛排到日本料理、铁板烧、咖啡。为什么会设立如此多品牌?又以何种节奏进入内地市场?

  赵广丰:我们在餐饮行业跨度很大,价位涉及高中低段,风格从日式餐饮、猪排涮涮锅至法式料理都有。为什么可以横跨这么多品牌?坦白讲,这是被台湾市场逼出来的。台湾人口只有不到三千万,如何让这些客人多来几次?只有针对同一客群、同一价位开放不同类别的产品;在不同价位、不同客群中开放同一类型产品,这就是我们的模式。这种模式让我们的管理架构也很独特。

  这些品牌如何进驻大陆市场?我们目前只进入了王品台塑牛排和西堤牛排,13年开发了新品牌花隐怀石料理和LAMU慕新香榭铁板烧,定位比台塑牛排更高端。

  王品集团在大陆的发展将锁定35个城市,聚焦深耕。台湾2300万人孕育了11个品牌,成就了王品集团这个台湾第一大餐饮集团。王品集团大陆事业群锐意在大陆复制35个台湾市场,在这35个城市贯彻多品牌战略,这样可以达到品牌收益才会最大化,而且投资回报率也是最高的。

  十年来,王品集团已经进入中国24个城市,2013年还会再开出6个达到30个城市,预计2014年覆盖到35个城市,这35个城市的GDP大概占中国GDP的一半,也就是说,做好这35个城市就等于做到中国一半市场。所以王品接下来的十年的发展战略就是在大陆复制35个台湾市场,在大陆的35个城市实现多品牌发展战略。

  提问五:

  如何适应大陆二三线不同市场营销环境?

  2013年,王品集团将会在内地开39家店,这基本是前十年发展的翻倍。涉及的城市从北方的青岛、西安到武汉、长沙至南方的东莞、泉州、厦门。这是否证明王品集团对大陆市场已经思考成熟、要全面开花了?王品又是如何应对餐饮品牌最头痛的地区差异问题?

  赵广丰:还好我们以西餐、日餐等为主,口味跨区域。不过我们在成都也做过尝试:虽然没有做麻辣口味的牛排,但是做了麻辣口味的蘸酱,结果没讨到消费者的喜欢。事实证明:中国人的西餐口味——这应该是我们的定位,这种口味应该是不变化的。

  在营销层面,我们对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策略不一样。除了上面所说的开店策略,我们会在一线城市更重视数字化、社交化媒体。一线城市消费者在数字化媒体使用的频度高于二线城市,常常看到王品台塑牛排的客人边吃饭边发微博微信,所以我可以在一线城市用微博、数字化营销接触我们的客群,反而相对便宜。

  在二线城市,我们会在商圈内购买户外及楼宇广告,例如在沈阳步行街上进行大规模户外广告。这能让当地消费者马上感受到品牌的气场。

  从全国市场的角度,我认为数字营销是最有性价比的。例如我们做的微电影尝试,花费也就100万,但整体效果、影响面性价比很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0271.html

更多阅读

北京时装周:高端服装国际化突围初探

     中国一线城市的消费者正走向成熟,从各大奢侈品集团的财报看,时装的销售额增长最为亮眼。而来自罗德集团的《2014中国奢华品报告》也显示,中国消费者在高端服装领域的消费与日俱增。  这则消息无疑为中国的高端服装品牌注入

宫品:高端洗护的另类营销

     护肤品增长趋稳后,化妆品专营店纷纷在其他品类上做文章,彩妆、面膜,当然还有洗护。有人总结:60%的护肤+20%的彩妆+5%的面膜+15%的以洗护为代表的综合品类,这样的店内品类结构比较合理。当然,也有人有其他意见,但毫无疑问,洗护品类

新奢道:高端品牌中国网络路线图

系列专题:高端品牌研究  一直以来,高端品牌以其悠久的历史、娓娓道来“讲故事”的方式、高超的人脉营销技巧、品牌塑造能力,为众多企业所敬仰。“向奢侈品品牌学习营销”一直是不少新晋品牌的口号。  但是,随着消费者进入数字时代

声明:《揭秘王品:高端连锁餐饮的内地挑战》为网友不死终究出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