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节:抓住问题的要害
系列专题:《成就非凡事业的砖石定律:选对人做对事》
□ 一把抓住问题的要害 怎样才能找准做大事的切入之道?首先一点是,要有高瞻远瞩的目光,又要有明察秋毫的眼力。“百智之首,知人为上;百谋之尊,知时为先;预知成败,功业可立。”即做事,能一把抓住问题的要害,这是成大事的必要条件。 所谓知人,就是善于了解人,有知人之明;所谓知时,就是善于洞察世事,能够掌握作出决断的条件;所谓知成败,就是能够根据上述两个方面,对军事、政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变化作出预测,并同时为取得最好的结果而积极准备。 《孙子兵法》里有这样一段著名的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这可谓是古往今来的战争的总结。 “知彼”的情形十分复杂,包括对对方的将帅、士气、作战能力、所处形势等所有的方面的综合了解。如果说“知彼”难的话,“知己”就更难,所谓“当局者迷”,人们往往很难对自己作出客观的了解和评价。如果既能客观地评价自我又能全面地了解对手,那么就会无往而不胜了。 但在“知彼”的诸多方面中,了解彼方主帅的性格、谋略、为人、心态、志向等因素恐怕是十分重要的,也是首要的。只要能吃透对手,对他的意图了然于胸,那主动权就牢牢在握了。哪怕己方不如对方,只要能把握住对方,也不至于大败,这就是所谓的“惹不起,躲得起”。 中国历史上还有很多著名的政治家,他们往往有如神算,似乎上知千年,实际上,他们也是平凡普通的,只不过善于根据社会形势、人事去分析得失成败,以及各种力量的对比发展罢了。所以,高瞻远瞩就成了统治者必不可少的素质,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因此,中国在政治预测方面的智慧是相当发达的。但具体的世事变化之后,总有一定的发展规律,把握了规律就能有正确的预测。总的来看,不外乎从社会发展、形势变迁、人事转化三个方面入手。 在《三国志》中有一篇著名的“隆中对”,是诸葛亮在隆中回答刘备有关天下大势的咨询的。在这席冠绝千古的谈话中,诸葛亮未出隆中就三分天下,而其后的形势也正是根据他的预测发展的,诸葛亮可谓是一位“国际形势预言家”了。但细看这篇“隆中对”,就可看出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论断、局势的把握不是靠能掐会算给看出来的,而是完全依据于对现实形势、人事的准确全面的了解和细致周密的分析而作出的。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一旦出了隆中,就尽心尽力地辅佐刘备,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是靠了他的努力,刘备才得以与曹操、孙权抗衡而三分天下有其一。看来,要想做一个政治预测家,不能以隔岸观火的悠闲态度来对待世事,只有参与和投入其中,才能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与正确的预测。从这个意义上讲,他就不仅是政治预言家,还是政治活动家了。 相对来讲,预知成败并具体操作要比单纯的知人和知时要困难得多了,因为它是一项“综合工程。”
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也可谓有知人之明,亦有政治家的才干。他在派大将钟会和邓艾伐取蜀国时,作了一番细致独到的分析,可谓把钟会和邓艾紧紧地捏在手心里,不论二人反与不反,都逃脱不了司马昭的控制。 当初,司马文王(司马昭)想派遣钟会征伐蜀国,下属邵悌求见文王说:“臣认为钟会的才能不足以担当统帅十万大军征伐蜀国的任务,否则只怕会有不测,请您再考虑考虑别的人选。”文王笑着说:“我难道还不懂得这个道理吗?蜀国给天下兴起灾难,使黎民不得安宁,我讨伐他,胜利如在指掌之中,而众人都说蜀不可以征伐,人如果犹豫胆怯,智慧和勇气就会丧失干净,智慧和勇气都没有了,即使他勉强去了,估计也打不了什么胜仗而只会大败而归。只有钟会与我主意相同,现在派钟会伐蜀国,一定可以灭亡蜀国。灭蜀之后,即使发生了你所顾虑的事情,他又能做什么呢?凡败军之将不可以同他谈论勇气,亡国的大夫不可以与他谋划保存国家,因为他们心胆都已吓破了。倘若西蜀被攻破,残留下来的人震惊恐惧,就不足以与他们图谋了;中原的将士各自思乡心切,就不肯与他同心了,倘若作乱,只会自取灭族之祸罢了。所以你不必对这件事感到担忧,只是不要把我的这些话再告诉别人了。” 等到钟会禀告邓艾有反叛的迹象,文王统兵将往西行,邵悌又说:“钟会所统领的军队超过邓艾五倍,只要命令钟会逮捕邓艾就可以了,不值得你亲自领兵去。”文王说:“你忘记了你前一阵子说的话吗?怎么又说可以不必我亲自去呢?虽然如此,这些话也还是不可分开。我自己应当以信义对待他人,但他人也不应当辜负我,我怎能首先对人家产生疑心呢?近些日子中护军贾充曾向我说:‘是否有些怀疑钟会?’我回答说:‘如果我派遣你去了,难道又可怀疑你吗?’我一到长安,事情就会自行结束了。”司马昭的军队到长安时,钟会果然像司马昭所预料的那样,已经死去了。 司马昭深知二人必反,但又派二人前去,这是用其勇。的确,如果不是邓艾出奇兵从阴平小路偷袭成都,蜀国还不知道何时才能攻破。正是由于邓艾和钟会两人的内外夹攻,蜀国才破于一旦。但二人皆有反心,必然相互牵制,所以,钟会先是逮捕了邓艾,宣布反叛,然后又被部将所杀,邓艾亦被乱兵所杀,二人取了成都,却又拱手送给了司马昭。即使钟会在蜀地反叛成功,司马昭也不怕,因为他早已断定,蜀地人心不可用,钟会成不了大事。况且司马昭听到钟会报告邓艾反叛的消息,即起大兵西去,众将不解,其实司马昭用意不在对付邓艾,而在对付钟会。可以说,司马昭实在是计出万全了。 洞若观火的政治预测历来被传统智谋视为较高的境界。因为政治预测要比军事预测复杂得多,政治预测是包括了军事因素、经济因素、政治文化和人事因素等诸种社会因素的一种综合预测,其内容包罗万象,其关系错综纠葛,若有一处考虑不到,就会产生重大的失误。因其政治预测并不像算命那么简单,能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突见端倪,需要大学问也需要大智慧。能够作出成功的政治预测的人,已不是一般的政治家了,而是预言家,先知先觉者! 同样,我们做别的事,也应当如此,否则你两眼模糊,就会被假象所惑,看不清事情的本质,从而浪费许多精力。因此最成功的成事之道在于——抓住要害再动手!
更多阅读
第27节:抓住时机的人,错过时机的人(27)
系列专题:《看准时机:抓住时机的人,错过时机的人》 时机管理价值观、愿景和三大力量 价值观、愿景 大野希望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以专业者的身份完成一篇高价值的论文。 (1) 观察力 自己具有完美主义倾向,容易深陷其中,无法
第26节:抓住时机的人,错过时机的人(26)
系列专题:《看准时机:抓住时机的人,错过时机的人》 2) 感觉最好应该让他休息休息。 *错过时机的话,对方的身心情况就会有所恶化。 7?开始的时机 “OK!就这样吧,开始干!”你有没有凭借着直觉或者是自己心中涌起满腔热忱或者是
第25节:抓住时机的人,错过时机的人(25)
系列专题:《看准时机:抓住时机的人,错过时机的人》 加藤听到这里,十分吃惊。小野上个月因为不注意,犯了错误,她是个责任感很强的女子,总觉得自己给周围的同事和相关部门增添了麻烦。加藤一边仔细认真地倾听着小野的话,一边列出自己以前
第24节:抓住时机的人,错过时机的人(24)
系列专题:《看准时机:抓住时机的人,错过时机的人》 鼓起勇气道歉的话,就会加深彼此的信赖关系。身为领导,尤其要意识到说声“对不起”的时机。对整个团队来说,传达所必需的价值观的人,才是真正以身作则的人,这样才能在最恰当的时机下向
第23节:抓住时机的人,错过时机的人(23)
系列专题:《看准时机:抓住时机的人,错过时机的人》 过后,坂上也自我反省,觉得这样批评古田的性格,太伤害人,觉得自己十分失礼。不过,他没有勇气道歉。从此以后,古田也不跟他打招呼,也不跟他一起工作了。尽管坂上想道歉,可是已经错过时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