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易中天教授商榷:没有固定模式=没有模式吗?



易中天教授在同成都李春城书记讨论关于关于“成都模式”问题时表示,自己认为叫“成都方式”好,不宜叫“成都模式”。

李春城又问:为什么不能是模式呢?

易中天:“模式”这个词,也是有问题的。所谓“模式”,即模型与范式。它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定型”,模型嘛!也意味着“就范”,范式嘛!还难免意味着一成不变和故步自封。当然啦,发明和使用这个词的人,也许并没有这层意思,但总是给人“照葫芦画瓢”的感觉。因此我既反对“共识”,也不赞同“模式”。

 

这是易中天教授对“模式”这一关键词的定性,笔者以为,这是值得商榷的。

 与易中天教授商榷:没有固定模式=没有模式吗?

本人商榷之兴趣,首先源于如下一种职业敏感,就是我于“五一”之前出了本书,书名叫做《营消:迈向客户经济的商业范式革命》。书中研究了包括海尔、联想等企业在内的约100多家国内、国际案例的商业模式,而且全书的核心在于阐说从“营销”范式向“营消”范式过渡,力倡“在全新的历史条件下再造企业商业范式,推进商业模式革命”。另一方面,本人“九五”、“十五”先后二次为北京顺义区搞的战略规划,里里外外的人都认定这就是一种“顺义模式”,比如其中纲领性口号之一——“空港国际化,全区空港化,发展融合化”就是该模式主线之一。因而,我以为把成都战略发展叫成“成都模式”是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不屑说,“共识”一词的阐述非常精要,本人受益匪浅,但其对“模式”一词的解读却多少让人感到有点门外汉捉襟见肘的意味了。

其实,几乎无须讲什么大道理,君不见,平常的俗话说“有你这样的人吗?!”,“没有像你这么干事的!”这儿的“样”、“这么”不就是模式嘛!

当然,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这当然是对的,是完全正确的。鉴于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到处用一个模式套,大搞教条主义,谁也不准违背这一“天条”,谁人若是想不做其“奴隶”,想搞点“自主”,想搞点“创新”就被认为右倾,肇致大批判,这当然是不对的,糟糕的,曾经的教训给我们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这是绝对不可以再重蹈覆辙的了。

透过历史经验,使人明白我们不可弄个模式,自己套自己。也不可用别人的模式来套自己,这都不对。任何教条式的“套”,都可能使自己、使别人成为克雷洛夫寓言中的“套中人”。但是,真理过了一步就成为谬误了。模式又绝对是得有的,没有模式是绝对不行的、不可能的。比如一个人说:“你别摆官架子!”“官架子”之不对在“官”上,但“架子”不能没有。若反诘之曰:那你(说话的人)有没有架子?“你”也有架子!在这里,我们要反对的是“官”架子,不是说根本不让他有架子。再说得俗一点就如同说一个有骨有肉的活人,若没有架子(骨骼),只一堆肉,那还不完了嘛!

显然,讲话打官腔中的“官腔”也是个模式。(当然是令人讨厌的模式)

《亮剑》中的李云龙那个样子,一方面,打起仗来英勇无比;一方面,又土得掉渣,动不动就大骂出口,还多少带一点匪气。他这也是一种模式,就是“李云龙模式”嘛。而楚云飞也有他“楚云飞模式”,赵刚也有“赵刚模式”。当李云龙被敌人打得快要死了,几近于弥留之际了,作为最亲密战友的赵刚就来了个激将法:“你李云龙不能这么熊啊,你不能走啊!”一会儿简直是慷慨激昂。“你要同病魔作斗争!”一会儿是苦口婆心,委婉非常,以至于声泪俱下;柔情似水,几近泣不成声。这又是一种他做思想工作的“赵刚模式”,难道不是吗?!

好多年前看的《红旗谱》,到现在,其内容几乎全忘光了,但主人公朱老忠说的一句话,至今难忘:走出水来才见两腿泥。其实,对当年“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那个运动仍然值得我们重新思考一下的。不错,要换个视角来看。实际上,现在做企业的CEO、老板们,哪个敢说自己没有“母本老师”呢?大名鼎鼎的海尔,就先学松下,后学GE,又学丰田。而国内一般的企业,要么学联想,要么学海尔,要么学万科,它们也总得有个榜样啊!总是得有个参照母本啊!说没有固定的榜样(母本)这是对的,但你说根本不要榜样,不要母本,这同样是万万不行的,不可以的。咱们通常说“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这是对的,但是你可不能说不要模式啊!你根本不要模式了怎么行啊?那人们的“学习先进经验”就无法操作了。任何的学习,一方面是理论、理念的内容;一方面是一定得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参照母本才行得通。在这里,如无母本——“模式”,谁人有那个本事,能学得来?!

再比如说,许多银行正在搞客户经济,不少人在学招行。当然,如你说招行不好,那你可以学中行,中行不好你可以学农行,你总得有个“行”来学啊!如果说中国的银行都不好的话,那你学花旗,或者学德意志、巴黎国民……你总得有个母本老师啊!

易中天认为应该用“方式”代替“模式”。笔者看来,“方式、方法”代替不了“模式”啊,二者是不同的两回事。话说到这里,不能不让人想到古希腊大哲学家赫拉克里特的学生底里特鲁。赫拉克里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意在发展老师学说的底里特鲁说,连一次也不可能。这就走到错误的陷阱中去了。就好比照像,咔嚓一声便定格(即定“模式”)了,如果你说连一次定格都不可能,这便把人弄到不可知论的“无厘头”之中了。

以上所说,属信手拈来,不知对不对,说出来就教于易先生及各位博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02669.html

更多阅读

易中天的《费城风云》 易中天汉代风云人物

易中天无人不知,他的品三国更是妇孺皆晓。除了品三国外,他的品人、品城等书,据说销量也被带动。不过,相比之下,他的这本书,知道的人就少了。那就是:《费城风云——美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彼,印数是3万册。

转载 易中天先生,这叫险恶 险恶先生

有趣原文地址:易中天先生,这叫险恶作者:丁启阵口臭与心恶丁启阵我一直以为易中天先生是个水平线以上的学者(孔庆东现在还说易中天“才学还不错”)。但是,他近日发表在博客中的《论孔庆东不是王八蛋》一文(易中天新浪博客2012-01-2100:41:

北京人vs上海人:易中天的分析

我在北京出生,在上海长大,后又在北京上大学,一生和北京人、上海人打交道不计其数,所以我自认为对于北京人或上海人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有关北京人和上海人的对比文章读得多了,不是北京人损上海人,就是上海人损北京人,以下转载的易中天(上图

声明:《与易中天教授商榷:没有固定模式=没有模式吗?》为网友扮演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