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篇报道:
今年9月1日起,我国从小学到高中的学生们开始统一学习校园集体舞。
为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教育部组织创编了《第一套全国中小学校园集体舞》,并决定于9月1日新学期开始,在全国中小学校全面推广。其中,男女生手拉手共跳的华尔兹将成为高中生的指定舞蹈。但教育部并不强迫学生跳校园集体舞。” 消息公布后,有人提出跳集体舞难免发生男女生手拉手的情况,容易导致男女学生互相倾慕。对此,教育部表示,早恋不会因为跳集体舞而发生,也不会因为不跳集体舞就不会发生。在集体舞的创编过程中,有关人员已就这个问题作了一些考虑。在舞蹈中,舞伴随时都在交换,一般是四个人一组,不为男女学生发生早恋提供条件。这篇报道令人欣喜,我们的中小学生又要开始集体跳舞了。这让我们这些跳着忠字舞长大的人,有一种条件反射的感觉。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是跳着忠字舞长大的,那也是一种集体舞。当时跳的时候,年龄小,看到的少,想到的也少,跳的时候特别认真严肃,是当成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的。这和马上要推广的校园集体舞不一样,忠字舞是各跳各的,不用拉手;这可能让那些担心跳集体舞会引发早恋的少见多怪的人少一份担心吧。跳忠字舞的时候,一个人在前面领着,其他人像做广播操般地排成方队、散开来,随着领舞者的动作和节奏,大家一起跳。现在有时候会在表现那个时代的影视片里,重现那种一脸虔诚的跳忠字舞的场面。当时只顾着跳来着,没注意观察,现在看到影视片里的镜头,觉得挺好玩的。当时大跳忠字舞的,不仅仅是学生,而是全民齐参与,比现在的校园集体舞涉及的范围要广阔多了,政治目的也强得多了。现在回过头来看看,会比那时想得更多一些,想得更复杂一些。
那时候,说忠字话、喊忠字口号、唱忠字歌、跳忠字舞,再加上那些花样繁多的忠字行动,可谓五忠俱全。里面有祝福万寿无疆的君主颂歌;有万岁、万万岁的皇家口号;有领袖的话一句顶一万句的肉麻吹捧;有没完没了的永远和紧跟。这些有着浓郁的封建王朝色彩的用语,当时没感到什么;报纸在这样说,广播在这样说,学校在这样说,家长在这样说,同学们也都在这样说。人毕竟是社会中的人,把你浸在一个染缸里,随便你原来是什么颜色的,时间长了,都会染成同一种颜色。可现在,当我们看到了太多的,那时候不能看到的,表现帝王将相的戏,我们总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奴才们匍匐在地上,对着皇上山呼万岁;大臣们诚惶诚恐地冲着皇上高喊着,万寿无疆。我们那时候和戏里的表现最大的区别,就是我们很少有跪着或是趴着那样说、那样喊、那样唱的;我们更多地是站着、坐着说的。但是,山呼万岁的时候,恐怕人是站着还是跪着,是坐着还是趴着,这不是最重要的吧?最重要的,是我们也在齐声高呼、齐声高喊和齐声高唱着同样的颂词和颂歌。
当然,从健康的角度来说,能经常地高声朗读、大喊、大唱、大跳,是很有益的。这就像现在的老年人,专门要跑到大公园里去大唱和大跳的道理一样。管它说的是什么,喊的是什么,唱的是什么,跳的是什么;反正能让人心气顺畅,能让人四肢活动就成。有人可能会说,说那些言不由衷的话,心里能好受吗?那是现在的人反过头来看所说的。我庆幸当时自己年龄很小,也没什么头脑和思想,糊里糊涂的,所以没有什么不好的感觉;什么也不想,只是跟着大家说喊唱跳。我现在虽然已经人到中年了,可不管是说话还是讲课,都被听者认为中气十足;本来是需要小声和别人交谈的,我也不会轻声细语,只会大喊大叫,永远像演说似的。我得感谢我经过的那个忠字时代,让我从小就训练了高喊高唱,使我现在声音特别哄亮,在几百人的大场子做讲座,都不需要用话筒。我现在精神也特别好,总是不知疲倦地做着各种各样的事情,我要感谢曾经大跳的忠字舞,为我锻炼了身体。我现在一点儿也不抱怨曾经经历过的跳忠字舞的年代,我还要感谢那些发明忠字舞的人,它使我和我的同学们在那个物质十分贫瘠的年代里,可以不借助任何的健身器材,就把身体锻炼得那么好。
许多事情就是这样,当时经历的时候可能喜怒哀乐什么感觉都有,但是,过了那个时候回过头来看,喜怒哀乐都成了一种感觉了,那就是回忆;而回忆特别有意思,它能把任何事情都幻化成金色的和甜蜜的,温馨的和浪漫的。痛苦在哪儿呢?坎坷又在哪儿呢?都已经被时间悄悄地带走了。现在想想,由于那时候花了大量的时间,一早一晚大跳忠字舞,我们就不需要像现在的学生那样,背那么重的书包,学那么多的课程,应付那么多的考试,搞得那么吃力,压力那么大了。如果让我重新选择,在中小学的时候,是更多地学习书本上的东西,还是更多地去跳忠字舞的时候,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我想跳忠字舞。如果现在有人号召跳忠字舞,我会第一个报名参加,我会特别投入地去跳,因为跳的动作本身并不表明心之所想致。
恐怕有些人会对新中国曾经在十年的时间里全民大跳忠字舞的现象感到遗憾,感到费解,感到疑惑,甚至感到气愤。比如,那些民主革命的先驱者们,他们在天有灵的话,肯定会想:我们为了把那些个人崇拜的东西,把那些封建专制的东西,把那些个人意志高于一切的帝王们埋入地下,前赴后继、英勇牺牲,难道革命成功了,这些东西又从地上长出来了不成?那我们革命的意义在哪儿呢?我们当中很多人家境都很优越,有人具有高学历,还留过洋,本来我们可以过上现在人看来非常羡慕的富有、豪华、尊贵、有品味的生活,我们为什么还要去做那些牺牲呢?也有些人可能会想了:让全民表忠心,让全民跳忠字舞,是谁想出来的?又是向谁在表忠心呢?谁那么希望老百姓献那种愚忠呢?这不是公然在挑战民主社会的特征和底线吗?可是我们小老百姓没有那么强的意识,也没有为民主社会的到来做过什么牺牲;所以,我们只是想想当时的事情也就算了。
好在那个时代我还不太懂事,我懂事的时候,新时期已经来临了。这就像夜登华山似的,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我拿着手电走在陡峭的山路上,完全没有注意到登山有什么危险;等到天亮了,我回头看到我走过了一条多么艰险和曲折的路,但是,意识到的时候,我已经从那险路上走过来了。现在的日子拿我们习惯的“比过去”的思维来说,真是天地之差了。忠字舞早就不跳了,中间经过了一段什么舞也不跳的阶段,那是因为不知道该跳什么舞好。有的舞太极左,比如忠字舞;有的舞太复杂,比如街舞;有的舞太呆板,比如做操式的舞。
还有就是前面有人担心的那样,怕跳着跳着跳出了恋情来。对于这样的担心,我觉得本身就是小题大做。我们跳忠字舞的时候,可是再清白不过了,人离得够都够不着,各跳各的,这总不会产生恋情了吧?可相反,我清楚地记得我们班在小学五年极的时候,那时候才13岁,班里已经有男女同学成双成对了;到了中学,我们这些整天看样板戏里的木头人的学生,更是有了公开的恋情。跳舞的时候不拉手,不一定跳完舞以后就不拉手;跳舞的时候拉手,也未必在跳完舞以后还拉手。学校只是白天的一段,上学前后呢?学校能管得了那么多吗?谁想爱谁,有的是机会,也有的是时间,这和跳舞没有必然的联系。退一步说,中学生即使恋爱了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性成熟了以后,爱别人和被别人爱,都再正常不过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嘛。倒是那些早已经到了青春期,对任何人都不感兴趣,也没有任何人对他感兴趣的人,那才真叫麻烦呢。
我在中学的时候,班里有一个女同学,长的人高马大的;我高考那年,她没有考上大学,高复了一年还是没考上。在高中和高复期间,她和两个男同学谈过恋爱;但是她高考的落榜,和她谈恋爱一点关系也没有。第三次高考的时候,她从原来的理工科改考文科,一下就考入了中国人民大学,而且读完本科接着读研究生。在大学的时候,她又和同班一个男同学恋上了,那男同学没有考研,她考上了,导师还是一位著名的法学教授。。她在和我聊天的时候,毫不避讳她自中学时起就对爱情和性有着浓厚的兴趣;她的孩子都要参加高考了,老公对她也很不错,她还是挡不住对性的渴望,和对其他男人的好感。但是,我并没有看到她为此而影响了什么。现在,这个女同学在最高人民法院工作;还经常在媒体上发表有关恋爱、婚姻、家庭的文章;也经常到世界各地去讲学。相反地,在中学里没人理睬的人,也不见得后来有什么大的出息和成就。
我觉得对于性对于爱,每个人的感觉不完全一样,他人也没必要去过多地干涉。早点恋和晚点恋,都不是道德层面的事,也不涉及思想品德好还是坏;更说不清是一心用在学习上好呢,还是两者兼顾对学习和事业更有利。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我特别反感地是那些自己想性想的发疯,又想方设法地要阻拦别人去想,去做的人。中学生基本上性都成熟了,以前人到了这个年龄早就为人父、为人母了。现在人比以前性成熟早多了,反而受到了更多地限制,真是莫名其妙。我倒觉得,对中学生来说,最可怕的并不是恋爱的意识,不是性意识,而是有了正常的爱与性的意识之后,被一帮保守的家伙们所疯狂地压制和追杀,以致于整天陷于矛盾、痛苦和东躲西藏的恐惧之中。这种复杂心理对读书的影响才是最大的。大到让有此心理的人很自卑;大到让情窦初开的孩子们把正常当成了不正常;大到产生了一旦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恐惧,以至于严重影响今后的情感之路。我们的学校里总是盘踞着一帮守旧和无知的老朽们,一帮害人精。
最近,我看到有媒体说,某大学食堂设专窗在卖一种由牛鞭、枸杞等用料熬制成的壮阳汤;马上有人大呼小叫地感觉又受不了了。在大学里卖壮阳汤有什么问题吗?真正想壮阳的人,不在学校买,他可以到校外去买呀;想壮阳的人,到哪儿都可以买到他想要的东西;不想壮阳的人,你卖你的,他不会感兴趣的。大学生了么,国家都允许大学生结婚了,难道可以结婚的人,不可以去喝壮阳汤吗?我越来越多地看到学校在逐渐走向开放,社会的宽松和观念的理性,正在越来越多地影响着保守而固执的学校。国家有关部门终于决定在学校里让中小学生们一起来跳轻松、活泼、健康、快乐的集体舞了。这非常好。学生们静得太多了:坐在教室里听,趴在书桌上学,泡在图书馆里看,盯在电脑前游,课上课下全是静态的,所用的只是眼睛和脑子,这样长此以往,其危害比跳忠字舞要可怕得多。难怪现在学生里面得白血病、得尿毒症、得癌症,和其它严重疾病的人特别多,劳心、费神、用脑过度,极伤身体。当下的学校和学生的状况,迫切需要要让孩子们跳起来,动起来,笑起来;这既是健康的需要,是调节学习节奏和生活节奏的需要,也是塑造新一代的中国学子们精神品格的需要。
我们的传统文化太强调静美了,其结果可能会使学生们太注重个人体验、个人感觉,可能会使学生们过于内向和过于敏感。现在有那么多的学生有心理疾病,大都缘于这种过于注重自我,不善于与别人交流和沟通的性格;而跳集体舞会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们更注重与他人的配合和协调。可见,正是由于有关部门看到了学生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才尝试着用集体舞这种形式来调剂学生们的课余生活方式的,来尝试着让学生们更有动感、更欢乐、也更有激情的。我觉得这种提倡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今后,还应该给学生们送去更多地轻松和快乐;不广是对中学生,还有大学生。当然,也不光是学生们,全民也都应该在集体舞的引领下,更多地动起来。
让跳动成为新时代的中国人重要的特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