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管理中体现“信”要包括两个方面。 唐代名臣魏征所提出的“上下相信”的原则对现代企业管理也极有启发意义。当今流行的企业文化理论强调管理应从严格的等级制度转为宽松的、带有平等色彩的上下级关系,这与魏征的“上下相信”原则是有共同之处的。为了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强调管理中的指挥职能,维护领导的权威,要求下级对上级服从是必要的。但是如果只强调“下”对“上”讲信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上”对“下”讲信也是不可忽视的。 我国企业中的等级制度比较严格,下级见了上级常是毕恭毕敬,诚惶诚恐,一些领导人总是一人说了算而不善于倾听下属的意见。这样的上下级关系,怎能使得双方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同舟共济呢?企业文化理论提出通过建立一种“信任、微妙与亲密”的人际关系来增强职工的责任感,协调上下级的关系。企业的领导人要善于了解下属的思想感情,倾听他们的意见,给予每个员工以足够的重视和信任。如果人们都能获得足够的信任和重视,就会感到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就有可能增强工作的自觉性。这也就是通过“上”对“下”讲信,使“下”对“上”更好地讲信,从而增强整个企业的凝聚力,使大家都向着同一目标努力。 二、结语: 企业信誉的多维思考:生意人应该以诚信为本:品质魅力、物美价廉,言无二价,童叟无欺。

生产要把好品质关,销售要全过程服务:前、中、后一条龙。达到四满意:顾客满意、职工满意、股东满意、社会大众满意。以“安、和、乐、利”为企业最终的诉求,学会逆向思维:由“利”而“乐”,有“乐”则“和”,“和”而后能“安”,渐臻“永续经营”之境。 【1】英语“quality”一词,从《物理学》上讲是“物体所含的物质之量”,译成质量是对的;但是在《管理学》上,乃是指产品(product)或服务(service)的生产者或服务者的品德(即优异的思维)物化的结果,哲学上称之为“精神变物质”。所以,应该译成“品质”为确。港、澳、台学人和企业家都叫“品质”,方能“词可达意”,并不是纯“物性”范畴的概念(conception)。国内还在谬种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