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享用一生的智慧书》
106 两只桶

大车上装载了两只桶,准备运出去。一只桶里满满装着酒,一只桶却是空的。 请看第一只桶,没有发出什么噪声,随车走得很稳。另一只桶跳跳蹦蹦地前进,它一经过,道路上就发出轰隆隆的响声,并且弄得路上尘土飞扬。走路的人由于害怕,被迫向路边退让。从老远的地方就能听到木桶的响声。然而不管这只木桶怎样大声作响,它的好处却根本不能同第一只桶相比。 温馨启示:凡是把自己做的事向大家讲个不停的人,他肯定不会有多大的成就。而伟大人物他是凭借事业去获得煊赫声名的,但他在考虑计划如何进行的时候,却是一声不响的。 107 财富就在你身边 美国著名企业家哈默曾经卖掉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药厂,这在当时令同行感到不可思议。 开药厂虽然竞争激烈,但是前景被人看好,而且利润也十分诱人。哈默对此的解释是:“我不关心明天的钱,而在乎眼前,你可以说我目光短浅。”退出医药业后,哈默作了一个更令人吃惊的举动,他到了当时政局混乱的苏联。苏联因为“十月革命”后的政权没有很好的巩固,地区之间战乱不断,许多地方瘟疫流行,特别是粮食缺乏,许多人被活活饿死。哈默在这里发现一个令他欣喜的信息:苏联的农民因为担心时局,把粮食堆在家中不肯出售。而另一部分人却买不到粮食,他们的购买欲望十分强烈。 哈默开始从美国运来大量的小麦,他的举动被人们称为“班门弄斧”,因为苏联大量种植小麦,长途运输来的小麦在苏联根本没有竞争力。 但是,人们的估计错了,哈默的小麦成为苏联人心目中的“定心丸”,销售量高得出人意料,他换取了苏联的大量毛皮和白金。 1921年,哈默在莫斯科官方的报纸上看到苏联即将进行一次全国范围内的扫盲运动。这则新闻看过后,他并没有往心里去。但是当他准备回国的时候,却意外地发现苏联商店中的铅笔很少,而且价格很贵。哈默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在苏联办一个铅笔厂。他很快得到了苏联当地政府的同意。他在苏联的举动令朋友们大惑不解,并为他担心。可怜的哈默,莫非是被“伏特加”灌昏了头脑?他怎么会想到去生产2美分一只的铅笔? 哈默从德国法伯铅笔公司高薪聘请了技术人员,很快就把铅笔生产出来了。 第一年他就在苏联获得了250万美元的纯利,第二年达到了400万美元。小小的铅笔,让他的名声大振,并积累了大量的资本。 据说,哈默总结了美国著名的有“世界富族”支撑的沃尔顿家族成功的一句话:“如果连身边的财富也发现不了,也许,你一切都完了。” 温馨启示:造物主总是把世上的许多事情弄得十分神秘。其实,真正的财富不在远处,而往往存在于你目光所能及的几步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