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倡行转变工作作风、节约办社会的执政理念,中央政治局和中央军委率先垂范,先后出台了“八项规定”和“六项禁令”,因此成为新一届领导层执政的行动纲领之一。在此基础上,中央军委又率先在军队内部推行“禁酒令”,尽管这一禁令尚未向以各级政府为代表的公权领域全面推行,但在高层的榜样作用下,地方党政机关上行下效,纷纷出台了“禁酒”措施,即便是没有推出具体措施的,也在心理上对“禁酒令”表现出了极大敬畏,得以使“腐败式”消费大大收敛。 禁酒令对酒行业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高端酒市场,禁令一出,之前曾经疯涨到无法刹车的高端酒,尤其是茅台、五粮液这两大高端白酒的代表性品牌,,价格和市场双双直线下跌。在悲观情绪笼罩高端酒市场的同时,人们却对中低端酒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禁酒令之下,高档酒楼和饭店的生意受到了最为直接的影响,尤其是在中央强力反腐的背景下,网络反腐充当了急先锋的角色,使一些贪腐行为稍有不慎,便会因网民举报而曝光,使那些贪官和腐败分子稍有疏忽,便会在后悔不跌中落马。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来不及细数的一连串腐败案件因网民举报而曝光,其中不乏大案要案,引得万众叫好。而由此所形成的威慑力,让以前喜欢在高档酒楼饭店举办集体活动或个别宴请的官员和国企高管们,对“高档”二字避之唯恐不及。于是,原来在高档酒楼饭店已经预定好的一些活动纷纷“被”取消,一些企业的年会、聚餐等活动也因此“半途而废”。 禁酒令当头,酒行业究竟会向何种方向走?高端酒市场究竟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兜头被拦下、硬生生被堵回去的消费需求究竟会消失还是以另外一种形式卷土重来?种种问题,都将成为影响酒行业未来营销走势的因素。 那么,在禁酒令之后,高端白酒市场出现明显下滑,这是否是市场的真实表现?抑或只是一种表象?高端酒市场是否正在向其他方向转移?高端酒的消费是否会变得更隐蔽? 事实是,虽然禁酒令对高端酒市场打击不小,受此影响,高端酒无论是市场销量还是价格都出现了明显下滑,但有什么样的产品就会有什么样的需求,禁酒令不会把高端酒消费一棍子打死,其中一部分消费被“抑制”掉了,一部分消费被“转移”了,剩下的另一部分消费仍然在原地踏步。 高端酒被转移的这部分消费,仍然具有奢侈消费的特征,仍然具备求档次、要身份的特征,只不过,这种奢侈化消费比以往变得更加私密、隐蔽,而且更多地转移到了近几年大行其道的会所这一更具私密性的场所,尤其是“非请勿入”的私人会所,更成为官员之间、官商之间商讨重要事项或者进行秘密交易的绝佳场所,也成为屏蔽纪检部门对腐败行为进行追踪的重要屏障。 高端酒消费从酒楼饭店向会所转移,这种趋势值得酒行业研究,也会因此衍生出“会所营销”这一新课题,毕竟,会所这个纽带所联系的并不是普通人能接触到的资源,他们或是官员,或是富豪,或是在当地有影响力的企业家,可以说是非贵即富,具有小圈子、小群体的显著特征,一般人很难融入其中。因此,在如何开展“会所营销”这个课题上,对酒商的要求自然也有相应的门槛,即酒商有没有资金实力,在当地有没有高端社会资源,公关能力如何,有没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这就决定了,能够从事会所营销的酒商圈子会很小,但是其效果,肯定不会是仅仅限于卖出了几瓶茅台酒那么简单,更主要的是,在会所举杯茅台或拉菲之时,在觥筹交错和兄弟般的寒暄间,可以使某些见不得光的交易变得更隐蔽,请客者和被请者都能实现各自目的、获得各自的利益不说,还大大降低了在网络反腐面前中枪的风险。在这样一个圈子里,营销的难度之高是可以想象的,首先,能不能入得了会所的大门,不仅要凭实力说话,更要靠赢得“圈里人”的信任来做敲门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