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节:规律决定成败
系列专题:《营销:美国故事+中国启示》
规律决定成败 在关于企业经营的研究中,有人说战略决定一切,有人说人才决定一切,也有人说决策决定一切,有人说管理决定一切,有人说企业文化决定一切,有人说企业形象决定一切。最近,笔者听说汪中求先生写了一本名叫《细节决定胜败》的书,眼下非常走红。笔者没有仔细读过此书,不敢对其内容妄加评论,但是想对“细节决定成败”的说法表示一定的疑义。其实,这种说法所强调的无非是不折不扣的执行,这在前两年也非常走红的《执行力》一书中也有充分的论证。 过分强调执行力的一定是负责企业战略的人,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是推卸责任的一种表现。“执行力第一”的论调之所以甚嚣尘上,是因为战略决策者在宣传和舆论中掌握了过多的主动权和发言权的缘故。笔者认为,“战略”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好战略的好影响和坏战略的坏影响都是至关重要的。正因为如此,《执行力》一书的作者才又提笔写了《转型》一书,其中所强调的都是有关战略尤其是商业模式的思考和构建。聪明的读者可能会说,这个家伙真会挣钱,写完了执行又来写战略,让读者两次买单。不知道这位作者是否真有此意,但是给人的印象却很可疑。 其实,战略与执行两者之间的关系有点像男女之间的关系,是非恩怨说不清道不明。曾经有这样一段对话: 面对糟糕的绩效结果,战略制定者说:“都是你们这些执行人员太愚蠢,把好端端的一个战略弄成这个样子!”
而战略执行者却说:“早知道我们这么笨,你们还制定这么复杂的计划?” 笔者对战略和执行之间的关系所持的看法是:不论是战略还是执行,重要的是要符合事物的规律,背离规律的东西一定会失败,只有符合规律的东西才有成功的可能。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这一基本常识,在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中却并没有得到高度的认同。最近这些年,关于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的案例越来越多,榜样越来越多,似是而非的理论也越来越多,但是真正揭示和把握规律的好的理论却少之又少。 管理者还显示出一种反理论的倾向,以哈佛大学商学院为主导力量的案例教学法大行其道,对一些明星企业和明星企业家的学习也如火如荼,从GE到Google, 从韦尔起到布林,真可谓高潮迭起。笔者所在的日化行业,大家也言必称宝洁,仿佛只要照着宝洁的做法就一定能够成功,否则只有死路一条。当然,不只是日化行业,不只是中国,全世界的所有行业都在进行“基准研究(benchmarking)”,都在推行“最佳实践(best practices)”。很多企业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增长,动机和愿望不能说不好,但是由于大家都只看表象不看实质、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只看共性不看个性,到头来不仅产品和服务均质化,而且连战略和执行也均质化了。这种人云亦云、人为亦为的做法怎么能帮助企业创新、帮助企业增长呢? 企业要想创新,要想实现增长,就不得不重视对创新和增长的规律的探索。这种探索离不开理论的帮助。或许是受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及“理论是灰色的,实践之树常青”等说法的影响,现在的企业管理者已经不太重视理论的学习,已经分不清好的理论和坏的理论之间的差别,所制定的策略和所采取的行动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带有极大的随意性和随机性,这样做的结果是好的绩效的产生也是随机性的,缺乏任何可预见性。虽说大家都希望实现增长,但是事实是10家企业中有9家不能实现持续增长。这种现状让很多企业管理者接受了“成功率在10%左右”的宿命。其实,这是不正确、不应该的。把这种宿命式的成功率放在航空业中(飞机从甲地飞到乙地10次有9次要掉下来),谁还敢乘飞机呢?当然,在人类掌握空气动力学的规律以前,飞行器的成功率恐怕连10%也没有。这说明,对规律的认识是多么重要。古时候,有人看到鸟能够在天空自由地翱翔非常羡慕,也想尝试,经过观察发现飞翔的鸟都长着翅膀,就以为插上翅膀就能够飞起来,于是就安上翅膀,展翅一跃,结果重重地摔在了地上,试飞10次失败10次,试飞100次失败100次。为什么?没有掌握飞行的规律,所以就算策略制定得再好,执行得再好,也必然失败。现在的企业,虽然处于现代社会,但是在追求增长方面,比渴望飞翔的古代人强不了多少,也以为插上某种翅膀(表象性的属性)就能腾空而起。企业要想实现创新和增长,就应该努力掌握关于创新和增长的规律,真正搞清楚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而不只是相关关系。在这一方面,理论的作用不容忽视,它可以在缺乏数据或数据过多的情况下,对事物进行相互排斥而又集体穷尽的分类分析,不仅揭示事物的原因,而且预测结果产生的可能性。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不仅企业决策者不重视、不具备具有预测能力的理论,就连那些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智力支持的咨询顾问也并不掌握体现创新和增长规律的理论。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病人去看医生,医生在没听这位病人陈述病情的情况下就给他开了一贴药,让他第二天再来看医生。病人急了,问道:“你怎么知道这药会管用?我还没有告诉你我那儿不舒服呢。”医生说:“为什么不管用?前面两个病人都被我治好了。” 也许读者朋友会说,没有医生会这样给人看病,也没有病人会接受医生这样给他(她)看病。但是,在企业界,决策者和咨询顾问往往是这样来解决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的。他们往往直接把那些在一些优秀的企业(比如GE或宝洁)起到良好作用的做法照搬过来,然后就坐等“药效”发生。记得一个曾在“五大”之一的咨询公司做过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后来离开咨询业、回到校园里教书的教授“忏悔”过:“我们做咨询的,面对那些前来咨询的企业,只是在药库里找一些曾经给有过类似毛病的公司吃过的药而已,能否治好病我们也没有把握。”这种只有心理作用的咨询业却是十分巨大、十分盈利的行业。咨询公司和学术界进行过太多关于“基准”、“标杆”、“样板”、“标准”、“楷模”和“最佳实践”的研究,这些研究者并不重视对问题的逻辑分析,并不试图建立有效的理论,而是匆忙地、草率地、盲目地、甚至是不负责任地建议其他公司“学习”某些适用于某些企业和某些情境的成功要素并把它们应用自己的管理实践中,以为这样就可以取得成功,就可以“飞向天空”。有的时候,这种忽视了具体企业和具体情境的做法,不仅没有好效果,而且还有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这种做法,似乎也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因为“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笔者从中学的政治经济学课上学到的这句话至今也没有忘记)。 最近几年,中国关于创造品牌的讨论非常热烈,学术界、咨询界和企业界都十分热衷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使得中国关于品牌的理论(至少是言论)大大地丰富起来了。但是,令人非常遗憾和担忧的是,有很多品牌咨询顾问往往把一个品牌的“王者之相”当作其“成王之道”推荐给别的企业去复制,这种只看表象不看实质、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只看共性不看个性的想法和做法在中国的企业界特别是营销界目前占了主导地位,非常不利于中国企业进行符合规律的品牌建设,因而也大大地影响了中国企业品牌建设的成效。希望想在品牌方面腾飞的企业,不要整天想着插上一个什么样的翅膀然后就能展翅高飞,而是要认真地、冷静地、勤奋地研究支撑品牌飞行的“空气动力学”,只有掌握了“品牌空气动力学”,才有可能成功飞行,也才有可能提高飞行成功的可预测性。如果照着某些咨询顾问的话去做,东学一下(插一个翅膀),西学一下(又插一个翅膀),你的品牌只能永远在地上徘徊。 《执行力》一书的英文副标题是“完成事情的学问或修炼”,而同一作者的《转型》一书的英文副标题是“把至关重要的事情搞对”。不论是战略还是执行,最重要的是要明白什么事情导致什么事情以及为什么,这就是对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所以笔者说:“规律决定胜败”,希望主张“细节决定胜败”的汪中求先生不要不高兴。
更多阅读
如今零成本致富好方法 第24节:第二章 如今我成了自己(18)
系列专题:《人生迷途导航书:与自己的生命对话》 尽管有这些威胁,也或许正是因为有这些威胁,这群人作下重大决定,播下运动的种子:他们决定过“表里如一”的生活。他们决定不再继续演戏,徒让外表看起来像是某一种人;不再做与内在深持的真
第47节:上司决定你的角色属性(1)
系列专题:《职场生存学:潜伏在办公室·第二季》 第九章 上司决定你的角色属性 职场潜规则第九条:在好上司手下做能臣,在坏上司手下做奸臣。 有些人,经常梦想能学到职场绝招,似乎学会一招半式就能行走江湖,从此打遍天下无敌手
第24节:成功人生从注重细节开始(24)
系列专题:《小处造就伟业:细节决定成败》 成功人士和平庸之辈的差别,就在于前者为生命做计划,决定一生的方向。 一生的计划:你这一辈子要做什么?当然,有很多事。只能定出个大概。你可以好好选择自己所喜欢做的事。 十年大计:有了
第24节:好心态助你“不可替代”(8)
系列专题:《基业长青企业员工秘笈:做不可替代的员工》 一个聪明、上进的员工,不会把自己当作一个纯粹的受雇佣者,而是一个与老板分享成功与发展的人。早一点培养出这种心态,让你早一点获得机会,从而成为不可替代的员工。 第六节 管
第24节:提升从细节开始(1)
系列专题:《一读就通成功之道:是男人就要成功》 提升篇--完善内在 第一章 提升从细节开始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在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