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雄霸商界秘籍之中国商道》
3?晋商“商而优则仕”的借鉴 晋商“学而优则商”的思想有其可取之处,实现人生的价值除了从政之外,经商也是其中的一个途径。而“商而优则仕”的思想则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对待。 晋商捐输换得大小不等的荣誉官职,仅仅是“虚职”,仅仅是为了荣耀门庭,并非教人去真正的做官,否则就失去根本,不务正业了。毕竟经商与从政是不同的“行业”,商人真正去做官未必就能做得好。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晋商发展到后期,有些就想当官了,纷纷花钱买官、捐官;有些虽然还在继续经商,但投靠官府,成为官商、皇商。随着清朝的垮台,中国沦为列强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晋商跟着垮台就成为历史的必然了。 我们还应该看到,当前仍有一些企业家总想捞个一官半职,还有一些人总想靠着政府、靠着批文、靠着上面的关系,靠着钻政策空子致富发财,所谓“不找市场找市长”。这一倾向是近视的,不长久的,甚至是危险的。 在社会主义经济市场条件下,企业应是主体,而企业家则应是主角。当代企业家应该在商言商,以商为本,把经营企业作为自己终身的事业,当成自己人生的职业追求,成为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专家和行家里手,把为社会创造财富、做强做大企业当作自己的天职,并履行应尽的社会责任,实干兴邦,实业报国。 当然,如今的一些企业家“优则仕”与地方政府用人导向有关。多少年来,某个企业家搞的不错,就提个什么级,升个什么官,这样的事例太多了。这种用人导向,称职不称职暂且不论,但从是否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是得不偿失的。 以山西无线电厂为例:当年该厂开发的“春笋”牌电视机,比四川长虹要早七八年,而且做得相当不错,市场占有率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成为电子工业部的“金牌产品”。可惜的是,这任厂长因为能干被提拔到太原市当副市长,后来又提了一个厂长,干得也挺好,又被提拔成省经贸厅副厅长。第三、第四任厂长就差点,结果长虹也起来了,康佳也起来了,而山西电视机业却败落了。 山东和山西在这方面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1992年青岛市就有人提名让张瑞敏当青岛市副市长,结果青岛市委、山东省委开了常委会,最后一致决定不予提拔。原因是什么呢?不是张瑞敏不好,而是他们认为在山东大地上,在青岛大地上,找一个副市长比较容易,找一个能够做成国际名牌,能够在美国搞一条“海尔街”的企业老总非常难。

企业家应该心无旁骛,在商言商,以商为本。当了企业家就不要再追求当大官,而要实业报国。历史上晋商后代以及徽商衰败的例子,还有红顶商人胡雪岩更是像流星一般仅仅风光了10年。我们也看到了改革开放以来许多所谓企业家“各领风骚三两年”的闹剧,还有这几年每出现一个贪官,就会连累一批企业家倒台。所有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惊醒和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