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雄霸商界秘籍之中国商道》
晋商深入了解各地的生活习惯、消费水准、市场容量、产品规格、性能、价格等要素,采取以销联产、产销结合的办法,有时直接联系货源,组织生产加工。例如,平遥、祁县从事茶叶贩运的商人干脆在福建武夷、安徽六安及湖南等地开设茶叶加工厂,自己加工包装成砖茶,然后加盖本公司的商标,到各地销售。他们往往采用薄利多销的方式。晋商重视产品质量、信誉,因而客户只认商标,不加检验便大量购买,致使销路畅通、市场稳定、利润大增。如祁县乔氏在包头开的“复”字商号,做生意不随波逐流,不图非法之利,坚持薄利多销,其所售米面,从不缺斤短两,不掺假图利;其所用斗秤,比市面上商号所用斗秤都要略让些给顾客。于是,包头市民都愿意购买“复”字商号的米面,生意越做越好,收到了薄利多销、加快资金周转的效果。 此外,晋商大多从事长途贩运,商品的流通环节十分畅通,自运自销,产销配套,一条龙服务,既保证了供货及时,质量可靠,又赚取了运输费用,可谓一举数得。 司马迁说过:“贪贾三之,廉贾五之。”意思是说,贪婪的商人要价高,让利三分之一,所以没有人买货物,因而得利就少;而“廉贾”则不然,他让利一半,价格虽低,但卖得多,销路好,这就是“薄利多销”的道理。目光短浅的人总是很难克制自己的贪婪,只有真心让利换取信任,才能带来更大的回报。 山西有个农民,身背一口袋花生米闯进武汉城,卖了这袋花生米之后,发现这东西在在武汉好销,但是卖花生米的人也不少。思来想去,他回去以自己最大的力量购了几千斤花生,运回武汉。他发现如果像别人那样经营,他根本赔不起,因为一无店铺二无资本。于是他把这几千斤花生以仅比他收购价高出一点点就出手了。他觉得这种方式很不错,虽然赚的少了一些,但转得快,且总有些赚头。 于是他大胆购进10万斤花生米运到武汉,然后毅然将零售价从每斤1?10元降到0?95元。消息传出后,群众蜂拥前来购买,连一些大店铺也争相来他这里进货。从此,武汉的花生米价格也因此稳定下来。由于他经销的花生米物美价廉,生意越做越大,终于形成了规模,人称“花生米大王”。 有些人,做小本生意,但是业务却蒸蒸日上,规模也翻了几倍,原因何在?这是因为他们没有小富即安,满足于现状,而是将自己的智慧串缀于经营的每一个角落,并发现财富新的落点,在让利的基础上,运用灵巧的经营手段扩大了经营规模,提高了利润。所以,要想掘得巨大的财富,野心固不可少,智慧用心也不可或缺。
![第44节:赚钱之道贵在灵活变通(2)](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9471859750377.jpeg)
1949年以前,毕克没有正式职业。但就在这一年,他突然想到,经营原子笔也许能赚钱,于是他找朋友华尔,借1000美元做生意。他贯彻薄利多销的原则,却赚了大钱。后来他把销售市场扩大到海外,扩展到美国,获得了成功。其后他又推出了具有与普通笔同样敏感的特殊原子笔,每支售价仅29美分,行销世界各地。 1972年,毕克又推出全套的彩色原子笔,深受欢迎。他在订价上很能适合顾客的心理,从不把价格订为整数。他推出的这种彩色笔,5支装的订价为99美分,10支装的订价为1美元98美分。他这种订价手法,也是一种经营艺术,因为他把5支装的售价订为99美分,给人们造成“不到1美元,便宜合算”的印象,于是销售量激增,即使在中国的香港、澳门、台湾也大行其道。 3?人弃我取,独辟蹊径 日升昌票号有句发家名言:“人弃我取,人取我与”,这句话代表了晋商的经营之道。“人弃我取,人取我与”是一个成语,来源于《史记?货殖列传》“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说的是战国的商人白圭创造的一种适应时节变化的经商致富办法。这个办法说起来也很简单,那就是别人不要的我要下来,别人要的我就给予。 按照这个办法,在丰收季节,农民收的粮食很多,大家都不要,价钱也就便宜下来,白圭就大量买下粮食。这时,粮价虽然很低,但蚕丝、漆等因不是收丝或割漆的季节,没有大量上市、价钱自然很高,白圭赶紧把这些货物卖出去。到了收丝时节,蚕丝大量上市,价钱贱下来,而粮价却高了起来。这时,白圭就收进蚕丝,卖出粮食。就在这买进卖出之间,牟利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