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雄霸商界秘籍之世界商道》
由此可以看出,凡事都必须适可而止,否则反受其害。物极必反,还有的人可能掉进陷阱或见别人掉进陷阱多了,便看见前面的路处处都是陷阱。是进是退,关键在于分析大局,把握时机。 商谚说:旧鞋子没破该扔就得扔,老生意好做该变也得变。急流勇退是一种大智慧,因为“花无常好,月无常圆”,所以“得些好处须回首”。一个良好的撤退,也应该和伟大的胜利同样受到尊敬。此外,撤退出旧行业而转入新行业也有诸多成功事例。 香港假发之父刘文汉,从20世纪60年代起经营假发制造业,到1970年假发销售已达4亿港元,产品仍然是供不应求。但刘文汉并没有被一时的辉煌冲昏头脑,他发观假发制造业竞争者日益增多,繁荣的假发市场背后已经显露出衰退的迹象。于是,他当机立断,急流勇退,回到他的出生地澳大利亚,去开创葡萄酒酿造业。他先把离悉尼只有l0公里远的一家葡萄园买下,接着又动用上千万港元,买下了当地一家酿酒厂。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的假发业如潮水般消退,香港的假发制造厂商纷纷关门倒闭。号称“假发之父”的刘文汉却在海外安然无恙,而且还拥有一家位列全澳前10名的大酿酒厂。 善于经营的商人,并不是万事总贸然前进之人,而是有着敏锐的眼光,善于因势利导,面对不同的时机和境况而采取不同策略的人;该进时进,该退时决不犹豫,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 塑胶花使李嘉诚成为“塑胶花大王”,并让他赚得盘满钵满。然而,物极必反。早在李嘉诚开发塑胶花之前,他就预见到塑胶花迎合社会发展的快节奏,只能风行一段时间。人类崇尚自然,而塑胶花无论如何不能取代有生命的植物花。执全港塑胶业牛耳的李嘉诚,常会思考这样的问题:塑胶花的大好年景还会持续多久? 越来越多的因素在向李嘉诚敲响警钟。塑胶厂遍地开花,塑胶花泛滥成灾。香港已出现过几次塑胶花积压,原因一是生产过滥,二是欧美市场萎缩。虽未造成大灾难,更未直接影响长江,却引起李嘉诚的高度重视。李嘉诚又从海外杂志上了解到,有的家庭已把塑胶花扫地出门,种植真花。国际塑胶花市场,渐渐向南美等中等发达国家转移,而这些国家,也在利用当地的廉价劳力生产塑胶花。香港的劳务工资逐年递增,做劳务密集型产业非长远之计。

早有心理准备的李嘉诚,一叶知秋,见微知著,未雨绸缪,不久把主要精力放在缔造以地产为龙头的商业帝国。这是他蕴藏于心多年的抱负,与塑胶花相比,后者显得更重要,李嘉诚实现了他的抱负,舆论给他戴上“超人”的桂冠。 “盛极必衰,月盈必亏”。道家的朴素辩证法也适用于商界。因此,我们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的前景必须有清醒的认识。经营往往受非人力所能为的客观因素的影响,我们应该明察善断,占尽先机。像刘文汉、李嘉诚那样,他们最早进入某一领域,赚了一大笔钱后,审时度势,激流勇退,无论是进是退,都占尽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