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雄霸商界秘籍之世界商道》
谈判时,买方并不首先把真正的条件摆出来。尤其当买方派出两人去参加谈判的场合,其中一位首先提出尽量苛刻的要求,令对方惊惶失措,不知如何应对,即在心理上把对方逼倒。这时由另一位提出一个折中的方案(即真正的方案),自然是给了对方一条出路。在这种阵势面前,就是客观上分析相当不利的条件,对方也会认为折中方案好得多,表示接受。 据说美国富翁霍华?休斯性情古怪,脾气暴躁。有一次为了采购飞机与飞机制造商的代表进行谈判。休斯要求在条约上写明他所提出的34项要求,并对其他竞争对手是保密的。但对方不同意,双方针锋相对,谈判中冲突激烈,对方甚至把休斯赶出了谈判会场。 后来,休斯想到自己没有可能再和对方坐在同一个谈判桌上,也意识到是坏脾气把这场谈判弄僵了,于是就派了他的私人代表奥马尔出来继续同对方谈判。他告诉奥马尔:“你只要争取到34项中的那11项没有退让余地的条款就行了。”奥马尔态度谦和,通情达理,使飞机制造商的代表感到格外轻松。经过了一番谈判之后,争取到其中包括休斯所说的那非要不可的11项在内的30项。 休斯惊奇地问奥马尔怎样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时,奥马尔回答说:“其实很简单,每当我同对方谈话不一致时,我就问对方:‘你到底是希望同我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留着这个问题等待休斯先生同你解决?’结果,对方每次都接受了我的条件。” 这种技巧被美国商人用得几近经典。他们先是虚张声势,气势十足,以“如果不接受此种条件,一切免谈”之语,先来个下马威。而如果此招不成,就开始以“退出谈判”要挟,最后目的难以得逞,就转为甜言蜜语,先硬后软。
![第67节:首先拆散对方的平台(2)](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9470692517066.jpeg)
显然,休斯的面孔及其私人代表的面孔分别看来并无奇异之处,合二为一则产生了奇特的妙用,这便是上面所讲的石头绳子一起用的奥妙所在。这就是中国人所说的“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 在谈判中,利用“石绳法则”可以更好地刺激谈判对手。刺激对方的方法各种各样,但作用和效果都在于能够引起对方的忧患意识。在商务谈判中,许多场外行动都可能引起双方的注意,直接影响谈判桌上的形势,对商谈者起到刺激作用。例如:在商谈期间,还在继续和另外的商家接洽;在谈判过程中,突然有其他客商找上门来,暂时中断了正在进行的会谈;埋怨商谈时间拖得太久,自己的日程活动安排得很紧;直接和其他客商交换资料等等,这些是彼此非常敏感的举动,其实是在给对方暗示,使对方有紧迫感。 当然,这种场外刺激的方法不能乱用,因为它们很具冒险性,容易伤害对方的感情和诚意。另一方面,切忌小题大做,装腔作势,结果让“假”客商赶走了真正的合作者,鸡飞蛋打一场空。所以,刺激对方必须巧妙,至少要表现出自己的诚心诚意,着意地说:“我并不是嫁不出去的女儿,而是确实中意于你,就看你领情不领情了。”这样的刺激才会促进双方的理解与合作。 软硬兼施这种方法通常由两个人配合来使用,若是一个人运用这种战术时,一定要机动灵活,若发起强攻,声色俱厉的时间不宜过长,同时说出的“硬话”要给自己留有余地,不然反倒会把自己架住,万一冲动之下过了头会陷入被动。6?设置价格陷阱 在商业谈判中,买卖双方为了在成交中获得最大限度的利益,通常会设置价格陷阱巧妙周旋,这种策略美国商人经常运用。 设置价格陷阱策略就是,买主利用高价的手段(或卖主利用报低价的手段),排除交易中的其他竞争对手,优先取得交易的权力,可是一到最后成交的关键时刻,便大幅度压价(或卖主大幅度提价),洽谈的讨价还价才真正开始。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是假出价格的一方占便宜,而另一方只好忍痛割爱。假出价格虽然是不甚道德的,但却是生意场屡见不鲜的陷阱。 休?蒙克是美国有名的投资家,他想兴办一座高尔夫球场。几经努力,他终于在德国选中了一块场地,这块场地按市值2亿马克,竞争者很多。如果相互加价,价格就会相应抬高。怎样才能得到这块场地,并且使价格不至于提高呢?蒙克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