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探讨为人从商之道:商道如水》
接手这个厂之后,福耀连续亏损了6个月。当地政府了解到这个情况,说给你退回5000万元吧,只收2.5亿元。现在曹德旺和福耀公司跟通辽市政府的关系非常好,玻璃厂的经营也很顺利,一年上缴税收几千万元(原来亏损一亿多元)。 对此,曹德旺感慨道,做企业家首先要有勇气、气魄。如果当初他们退回去说不收购了,或在收购中耍些小聪明,跟人家讨价还价,通辽政府可以2.5亿元卖给你,但后续麻烦就多了。做生意并不像有人想的那样,不是你死就是我活,都想着乘人之危。一个人要是到处坑别人,他肯定会栽在别人手上。你帮人家,人家会到处说你好。 曹德旺的经验告诉我们,你死我活绝不是正常的市场法则,与人为善才是在市场上获得成功的根本。毕竟,在中国做生意,不能脱离中国的文化背景。 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上,中国文化的背景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企业文化是凝聚员工的纽带,而中国文化的背景是使员工能够自觉奉行企业文化的精神基础,脱离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人文特征,会产生巨大的矛盾。 我们只需回忆一下卓别林主演的喜剧《摩登时代》,就能理解PeopleWare(人件)的概念了。 东西方的文化传统是有很大差别的。西方的传统更关注外在的物理世界,当然也可以把人作为物理世界的一部分,所以机械论的观念是西方传统管理理论的基础。员工成为企业运营程序的一个构成也就成为大家可以接受的事实。而东方的传统更关注内在的精神世界,这一点在我们中国表现得尤为突出。如果只是把员工看作企业运营程序的一个构成,在中国肯定会遇到问题,因为文化上有冲突。

一家著名跨国IT公司在中国市场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后来它的问题出现了。出在哪里呢?出在企业文化上。这个企业在成功地塑造了直销模式的同时,却继承了上个世纪初冷酷无情的“流水线思想”,近乎把员工视为流水线上的PeopleWare,翻译成中文叫“人件”。员工就像螺母一样被强行“拧扣”在公司规定的螺钉上,任何人都需要用流程标准加以衡量,对个人的价值、才能与思想的尊重都无从谈起,人只是流水线的自然延伸。我们只需回忆一下卓别林主演的喜剧《摩登时代》,就能理解PeopleWare(人件)的概念了。结果怎么样呢?公司的员工称自己所在的公司“除了挣钱,这是一个不懂得关心人的企业”,是“思想真空地带”,企业文化是“荒漠文化”。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员工的快速流动就成为这个公司常态的不稳定因素。不可否认,这个公司在中国实现了利润的最大化,但在中国,以这样的企业文化为背景,会形成企业持续发展的明显障碍。 许多在中国的跨国公司,在管理和用人制度上已经开始执行本土化策略,但企业文化的本土化尚未引起重视,结果只能造成文化上的“水土不服”。一些跨国公司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并做了积极的改善。比如惠普公司就做得很成功,它的企业文化对中国员工产生了很大的凝聚力。 2004年初,国内一家知名IT企业曾出现企业文化的“阵痛”。因“IT业的冬天”的严寒,这家公司不得以采取了果断的裁员措施,引起公司内部和业界的震动。由于措施的突然性及执行方式的偏颇,致使该公司以“亲情”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受到挑战。一个员工在网上发布了一个著名的帖子,对该公司的文化进行尖锐的质疑,受到白领们的广泛关注,对公司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当时,公司管理层基本采取“新闻静默”的策略,不对媒体公开表态。我曾经向公司高层提供了一个与此问题相对应的公关方案,试图以此来扭转该公司面对公众的不利局面,并针对公司最主要的竞争对手——上面提到的那家跨国IT公司的企业文化在中国出现水土不服的有利时机,在文化和形象上抢占先机。但公司高层没有接受我提供的方案。因为,公司管理层正在倡导“狼性文化”,我的方案显然不合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