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还有希望吗 中国股市的希望



    惟有观念转变 才是中国股市的希望所在

    中国股市的希望,不在设立中外合资的基金管理公司或证券公司;不在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不在严格监管;不在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或者呼吁和鼓励中小投资者进行诉讼;不在降息、降佣;不在国有股减持或停止;不在与国际接轨或市场化;不在上市公司治理的改革;不在制定多如牛毛的规则、指引或者准则;也不在社保基金或保险基金的积极入市。这些或许都是应该做,或者已经做了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股市的涨落。但是,充其量不过是一些具体的方法而已,都不能在根本上决定中国股市的前途,不是中国股市的希望所在。那么,中国股市的希望何在?我以为,在于转变观念。惟有观念转变,一切都将随之改变。中国股市才大有希望,才有大好的前途。而转变观念就是要提高对于证券市场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到证券市场是但不仅仅是政治经济的晴雨表,更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的命脉所系。所以,必须要积极稳妥地发展证券市场;必须要努力维系证券市场的生机和活力;必须要在证券市场上培育和树立诚信、公平和互利多赢的理念;必须要推动国有股的全流通(本人以为:最好是按市净率缩股后全流通)而不轻易减持;必须要使国有股成为证券市场稳定发展的基础和将来化解证券市场风险或和危机的战略储备。凡此种种,只要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就一定会取得成功,实现理性的经济繁荣。兹不端浅陋概略分析于后:(感受中国股市最具震撼力的攻击型波段……)

     一.观念改变,一切都将随之改变

     改革开放凡二十多年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三次”大的观念改变。如果以宪法的规定为标志,则分别是1982年的“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993年的“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1999年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随着这三次观念的改变,中国社会的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巨大的变化,世所瞩目。而且其必将继续促进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变化。我国证券市场在十几年里,从无到有,到迅速发展和逐渐规范,就是置身于“三次”大的观念改变之中而必然发生的。我们思考证券市场的全部问题均应以此为出发点。然而,2000年以来,因对东亚金融危机、日本经济的持续衰退、美国网络科技股泡沫的破灭,以及一些经济转轨的国家或和实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失败等现象的反思,加之我国证券市场上长期积累的一些问题的不断被揭露,使得人们思考证券市场的各种问题时,逐渐偏离了此出发点。从而滋生了不少缺乏缜密论证而专事责难的关于证券市场的论调。如赌博论、泡沫论、从来论、圈钱论、一股独大论、问题论等。而且,这些论调还受到了一些政府官员、经济学家、新闻媒体和机构投资者等的非理性的追捧,而一度甚嚣尘上。这极大地贬损了证 券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严重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股指也就在一年半多的时间里,从2245点反复下跌到了最低1311点。此种情况下,惟有从观念上正本清源,回到被偏离了的出发点,从新思考证券市场发展和规范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择机实行之。才能重拾股市的希望,才能看到股市的前途。

     二.证券市场是政治经济的晴雨表,更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的命脉所系

     从观念上进行正本清源,首先就要提高人们对于证券市场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到证券市场是但不仅仅是政治经济的晴雨表,更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的命脉所系。

     证券市场是政治经济的晴雨表,这本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般性论断,无须置辩,然而,近来有一种论调说“中国的证券市场不足为政治经济的晴雨表”,其实大谬,殆害无穷。因之须要重申证券市场作为政治经济的晴雨表的意义。

     首先,证券市场是经济的情雨表。关于此,我们只需关注如下的事实:

(一)一些庄股的连续暴跌是融资困难、资金链断裂的表现;(二)一些“蓝筹股”的连续暴跌是造假经济的表现;(三)一些“网络科技股”的持续下跌是因其没能与传统产业想结合,缺乏真实业绩支持的表现;(四)大盘股指的持续走熊是市场中诚信缺失、公平无着、长时间不能实现互利多赢的表现。凡此种种,难道还不足以表明证券市场是经济的情雨表吗?

     至于,2002年实体经济增长达到8%,而沪市股指下跌超过15%,则说明促使实体经济增长的其他因素掩盖了证券市场所反映的经济问题。我们非但不能因之否认证券市场是经济的情雨表,而掉以轻心。反而,应该更加重视证券市场是经济晴雨表的法则,增强忧患意识,对于证券市场反映的经济问题予以充分揭露,并找寻解决的方案,以防止其酿成更大的祸害。

     再者,证券市场还是政治的晴雨表。关于此,我们需要关注的是:(一)在2002年至2003年,我国最大的政治莫过于中央领导班子的新老更替。而在现有的政治体制下,领导班子的新老更替往往伴随着某种不确定性,这是证券市场的大敌,会大大影响证券市场投资者的信心。所以,虽然2002年政府出台的利好政策不少,甚至12月初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还提出了“三个倍加”(“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也都没能阻止股指的下跌之势。这使我们应能更多体会证券市场是政治的晴雨表。(二)近年来,在规范中发展也好,在发展中规范也好。总之,政府加大了对证券市场进行规范的力度。虽然其“规范”有得有失,有过之有不及。但总体上说是顺应“依法治国”方略的要求的。证券市场也作出了相应的反映。(三)说我国的股市是“政策市”,本身就足以说明证券市场是政治的晴雨表。

     所以,证券市场在我国也当然是政治经济的晴雨表,这是确定无疑的。然而,对于证券市场的认识,如果仅及于此,仍是不够。我们还必须看到证券市场更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的命脉所系。这才是转变观念,提高人们对于证券市场认识的关键。我们知道,美国也好,日本也好,其成为经济强国之时,证券市场都呈现了长期稳定发展的局面。日本的日经指数最高达到过4万多点,而美国的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也涨倒过1万1千8百多点;我们也知道,1997年爆发的东亚金融危机,以及日本已持续十年以上的经济衰退和美国近年来的经济衰退等,也都是首先从证券市场表现出来,并以证券市场的反映最为剧烈;我们还知道,1998年香港特区政府曾冒制度风险动用政府资源积极救市,而美国政府在“9.11”后更是采取多项措施强力干预证券市场,并于今年初还取消了股息所得税。凡此种种事实,清楚地表明,证券市场实乃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的命脉所系,其稳定与否事关国民经济的全局。政府在任何情况下,对于证券市场的持续低迷决不可以掉以轻心。

     三:必须要积极稳妥地推动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

     证券市场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的命脉所系,而我国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发展成为经济强国,当然就必须要积极稳妥地推动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试想,此前的十几年里,如果不是有证券市场从无到有,到迅速发展和逐渐规范;不是有一千多家股份有限公司从证券市场直接融资8000多亿元人民币;不是有一个通过证券市场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资产总额达数千亿元人民币的证券业和基金业;不是有国有股所代表的净资产因从证券市场直接融资而增值数倍,达到9000多亿元人民币;不是有国家通过证券市场而收取2000多亿元人民币的印花税等。我国的经济会有今天的规模吗?我国的制造业会有今天的竞争力吗?由此,我们难道还不能确定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是何等的重要吗?而且,中国的改革开放已进行了二十多年,经济成就虽然举世瞩目,但面临的问题也并不少。比如经济结构调整的问题,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问题,社会保障体系资金缺口问题,银行不良资产过高问题,诚信缺失问题,以及农民负担过重和通货紧缩问题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并非容易,而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乃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必要条件之一。所以,此后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则更为重要。我们必须要积极稳妥地推动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并以此作为国家的一项长期的战略方针坚定不移地加以贯彻。

     或有人要问,将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作为国家的一项长期的战略方针贯彻下去,将来股指涨到很高的时候,难道不怕其如日本、美国那样的下跌吗?不怕重蹈如1997年东亚那样的金融危机,甚至社会政治危机的覆辙吗?我以为不怕。一者,经过长期的发展,中国的市场经济将更发达,经济实力会更强,政治的文明程度会更高,而综合国力也将更为强大,会逐步具备抵御和化解金融风险或和金融危机的力量,也会找到比较现今的日本或美国以及东亚国家更好的抵御和化解金融风险或和金融危机的办法。此所谓“发展是硬道理”;二者,我国有大量的国有股的存在,即使经过缩股,其占总股本的比例,仍会很高,是任何其他投资者单独持有的股份所难以企及的。因此,在证券市场稳定发展的过程中,最大的收益者将会是国家和人民。而且,国有股经营得好,就是一种重要的战略力量,足可抵御和化解外资或和其他资金将来可能撤离而带来的金融风险或和金融危机。所以,有大量国有股的存在,实在是中华民族之大幸。再者,几乎所有的证券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都是国有企业,他们必将在证券市场稳定发展的过程中发展壮大,而成为一支抵御和化解金融风险或和金融危机的力量。总之,最可畏惧的是因畏惧金融风险或和金融危机或非理性繁荣,而不将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作为国家的一项长期的战略方针贯彻下去,而不是相反。

     四:必须要努力维系证券市场的生机和活力

     证券市场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的命脉所系,自当有其生机和活力。我国证券市场十几年来发展,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然而,近年来,因一些上市公司的丑闻不断,证券市场中暴露的问题不少,加之政府监管不得法,以及对证券市场专事责难的各种偏颇论调盛行等,使得证券市场的生机和活力大受戕害。其表现于证券市场的功能得不到正常发挥;投资者的信心脆弱,甚至乎谈股色变,而对政府推出的诸多利好政策则完全不予理会;证券业几近全行业亏损;证券市场的地位受到贬损等。如果听任其持续下去,而不加医治,则稳定发展证券市场的努力必要落空。所以,果断采取措施以维系证券市场的生机和活力,乃稳定发展证券市场的当务之急。

     维系证券市场的生机和活力的措施,其实不少。如,进一步降低印花税;暂停征收股息所得税;进一步限制增发新股;允许上市公司以回购股份的方法抵消大股东因非法占用资金而对上市公司的欠债等。这些措施应当在稳定发展证券市场的方针指引下尽早推出。

     五:必须要在证券市场上培育和树立诚信、公平和互利多赢的理念

     维系证券市场的生机和活力是稳定发展证券市场的当务之急,已如前述。而稳定发展证券市场的根本则在于在证券市场上培育和树立诚信、公平和互利多赢的理念。

     市场的本质,最简单、最深刻和最普遍的认识,应该是互利多赢。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因为资源稀缺和社会分工,伴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人们选择了市场,选择了交易来各取所需,以期实现互利多赢。这就是市场的本质。

     然而,市场是通过意思自治和自由竟争来配置资源的,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各种特权(如,资本特权,技术特权等)的影响,市场并非总是能够优化资源的配置,达成互利多赢的目标。所以,市场之路乃需铺就诚信、公平的基石,并以法治加以保障。惟有依法治保障的诚信、公平才能克制信息不对称和各种特权,才能成就市场的本质,实现互利多赢。而如果市场中诚信缺失,公平无着,长时间不能实现互利多赢,就会不断形成市场灾难,并可能引发经济和政治危机,导致社会动荡。

 中国股市还有希望吗 中国股市的希望
     证券市场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高度发达的产物。其对诚信和公平的要求更高,也更需法治的保障。而在证券市场上缺少诚信和公平所造成的危害,也就会更大。美国1929年的股市大灾难;日本持续十年的经济衰退,日经指数从1990年的4万多点,反复下跌至前不久的7000多点;美国那斯达克指数从2000年的5000多点,跌到现今的1000多点,而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也从2001年的1万1千8百多点,反复跌至7000多点;东亚1997年的金融危机;以及中国沪市指数从2001年的2245点,跌落至今年初的1311点等。从本质上说,都是证券市场上诚信和公平的基石被粉碎,不能实现互利多赢的必然结果。因此,我国在发展证券市场的过程中,必须要始终坚持不懈地培育和树立诚信、公平和互利多赢的理念。必须要依法治保障证券市场的诚信和公平。在这个问题上绝不可以掉以轻心,来不得半点湖涂。

     六:必须要推动国有股的全流通而不轻易减持

     曾几何时,多少人,他们视国有股为“洪水猛兽”,必欲减持而后快。虽然屡减屡败,却仍在打着各种旗号向外资、民企或公司管理层减持着。其实,此前所谓的国有股减持乃是错误理论引导下的错误实践,是不可能成功的。因国有股本身并不是“洪水猛兽”,也绝非万恶之源,而是国家和人民的重大利益所在。在国有股的问题上,我们必须要做的是推动国有股的全流通,而不是国有股的减持。

     在现有的证券市场机制下,国有股(也包括其他发起人股)是不能在二级市场上以连续竟价的方式进行转让的,此所谓不流通。因其背离证券资本的流通特性,造成了种种不公平。如:发行上的不公平;股东权上的不公平;配股上的不公平;增发上的不公平;决策上的不公平等。这些不公平的存在,虽然令到国有股有了数倍的增殖,但却成为了证券市场稳定发展的大敌。而消除这些不公平的根本之法,就在于推动国有股的全流通。

     国有股的全流通是必须的,而国有股全流通的解决方案则可以有多种选择。我以为在为数众多的国有股全流通解决方案中,《国有股按市净率缩股后上市流通解决方案》是一个简单、深刻和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方案。如果采用,可以还证券市场以公平,实现互利多赢,而达成诸多的战略目标。

     国有股全流通后,因要达成其战略目标,不可轻易地进行减持。即一般情况下,不在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而只在特定的情况下(如:个股连续三天达到涨幅限制;或者,股指一个月内涨幅超过30%;或者,股指六个月内涨幅超过50%;或者,以大宗股票交易的方式向战略投资者转让股份;或者,为了调整国有股的构成等),才进行国有股的减持。

     七:必须要使国有股成为证券市场稳定发展的基础和将来化解证券市场风险或和危机的战略储备

     我国现有国有股的存量计3千多亿股,所代表的净资产额有9千亿元人民币,无论如何这都是一种巨大的经济力量。而如何看待和使用这种力量,将毫无疑问地决定证券市场的命运。

     应该说,社会各界在如何看待国有股的问题上,分歧是明显的。至今仍有不少人将国有股的大量存在看着“拦路虎”。认为“国有股一股独大”使公司的治理结构形同虚设,是滋生证券市场各种问题的根源,防碍证券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和发展,阻延证券市场的国际化。所以要“减持 ”、“减持 ”、“再减持”,使其大而化之。将国有股向外资转让,或者鼓励外资控股或私人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发行新股,或者搞管理层收购等,就是受这种观点影响的具体实践。而笔者则以为这是有失偏颇的,要不得的。我们应该可以从更高、更远的战略上考察国有股。我们能够看到国有股非但不是“拦路虎”,反而是“发动机”、是“稳定器”。

     如果国有股按市净率缩股后全流通,就能还证券市场以公平,推动证券市场有一个大的发展;就能吸引一万亿以上的居民储蓄进入证券市场,从而迅速缩小银行的存贷款差额,提高银行的经济效益,化解银行的不良资产;就能够通过证券市场直接融资数千亿元人民币,从而大大提高直接融资的比例和国民经济的证券化率,并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提供充分的资本金;就能够使数千万的证券投资者由套牢、亏损而解套、盈利,并进一步增强其投资的信心。这样,国有股就当然是发动机。

     国有股全流通后,如果将其中的20%用于充实社保基金,就可以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从而大大增强人们对未来生活的良好预期,激发人们的投资需求,这对维护社会的稳定,推进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0%用于国企的重组和改造,就能加快经济的结构调整,提升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为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后备力量,并为上市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创造良好的企业环境,这对培育和树立诚信、公平和互利多赢的理念,夯实证券市场稳定发展的基础意义重大 ;其余50%则集中起来设立国有证券投资基金,就能使国家迅速获得正当干预证券市场的足够经济储备,从而尽可能避免证券市场的非理性的繁荣,并在证券市场遭遇不法冲击时能进行有效的抵御和反攻。这对化解证券市场风险或和危机,维护国家的金融安全至为紧要。这样,国有股就当然是稳定器。

     所以,对于国有股,我们不可以宥于成见,而应该以“塞翁失马”的积极态度去研究和把握。使国有股成为深化改革和促进发展的推动力,成为证券市场稳定发展的基础和将来化解证券市场风险或和危机的战略储备。(独家证券内参,披露更多内幕……)

     总此上,只要我们转变观念,充分认识证券市场的重要地位,在推动证券市场稳定发展的战略方针指引下,实事求是,有步骤、有方略的解决证券市场在发展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中国股市就大有希望,就会有大好的前途,就一定能够屹立于世界股市之林。(上海大学法学院   周正义)更多最新股评 (2003-08-27 08:37:37)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00898.html

更多阅读

从券商蜕变看中国股市的梦幻未来 券商的未来

洪榕:从券商蜕变看中国股市的梦幻未来2014-11-21 02:30 来源:上海证券报   证券行业处于政策广泛扶植区、制度红利的集中释放区、业务空间无限扩展区。业务已成功转型,业务链条清晰,市场路径已明确。沪港通的开通,给券商送来了业

李志林:尽快适应中国股市的五大变

随着IPO倾盆暴雨式的重启,市场的供大于求的局面进一步恶化,20多年来的中国股市固化运行格局已被彻底打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剧烈的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用孔子的话来说,叫做“礼崩乐坏”。1.上证指数从大盘“风向标”,变成了“弃儿”

中国股市真相 张志雄 股市的四个真相

中国股市二十年,千万的人、万亿的钱,在股市里轮回游走。有人赚了,有人赔了,有人笑了,有人哭了,有人离席,有人入场,有人重生,有人死去……众生百相背后,股市疯狂的表面下到底潜藏了怎样的真相?赌场之子误解:许多人是相信预测股市的可能性才乐于

声明:《中国股市还有希望吗 中国股市的希望》为网友长命无绝衰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