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大赌局:华尔街崩塌深度解密》
第一个人物话柄靶子射到了凯恩身上。对其颇多怨言的是格林伯格,贝尔斯登前董事长。格林伯格说,凯恩忽视了他在2007年夏天次级按揭危机开始时提出的警告,导致贝尔斯登产生危机。对于指责,凯恩反唇相讥,说实际上格 林伯格从未提出过警告,而且格林伯格作为贝尔斯登的风险监管委员会主席,现在却逃避责任。 格林伯格80岁,保持了姜还是老的辣的风格。1978年,他成为贝尔斯登的首席执行官,而就在1993年,凯恩取代了格林伯格的位置。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格林伯格与凯恩的梁子就在那个时刻结下了,为今日的纷争埋下了导火线。看上去老了的格林伯格暂时退居幕后,担任贝尔斯登风险监管委员会的主席,同时还任职董事长,掌控着贝尔斯登的部分重要客户。算来算去,怎么着格林伯格比凯恩也大7岁啊,也难怪人家老帅挂马,威风犹存。 格林伯格有很多机会提出公司在次级按揭管理和对冲策略中的缺陷,但是他什么都没说。也不知这一个对格林伯格表示非议的成员是不是凯恩派的,反正,从各个层面显示的现象表明,贝尔斯登内部的水相当地浑,几欲迷住局外人的眼睛。 贝尔斯登公司联席总裁兼联席首席运营官沃伦·斯佩克特在2007年8月对外宣布辞职,艾伦·施瓦茨成为公司的唯一总裁。由于经营状况持续得不到改善,贝尔斯登公司首席执行官凯恩也于2008年1月对外宣布离职,施瓦茨接任该职。唯一总裁施瓦茨也不能力挽狂澜。在这场口水大战中,没有赢家。现在反目成仇的格林伯格和凯恩曾经共同进退。1969年,格林伯格聘请凯恩担任贝尔斯登的股票经纪人,两人一起工作多年,曾经是华尔街最具影响力的搭档。面对那些在贝尔斯登中失去工作的同事,两人都纷纷对同事们这一遭遇表示了遗憾,但对于彼此,他们曾经在一起工作了40年,那些配合得天衣无缝的精彩时刻,那些共同缔造商业财富故事的光辉岁月,早已如雁群掠过,毫无痕踪。 商人不知亡国恨 五大投行消失,除了将给股市带来剧烈震荡外,还对华尔街的就业格局产生巨大冲击。雷曼破产、美林卖身给美国银行后,遭到迎头棒喝的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箭在弦上,不得不加快了整合步伐。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不得不在维持利润和保护存活的两难处境中挣扎,风光不再。

成为银行控股公司后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是这次金融危机的幸运儿。五大投行变化格局的实质性冲击,全军覆没,加速了混业经营,作为商业银行,它们必须接受政府严格的监管,运用不受监管的杠杆资金大幅降低,盈利水平无法与往日相提并论。花旗等商业银行早就在积极从事投行业务,这次金融危机只是加速了华尔街向混业经营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