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 全球竞争下的中国经济及其投资选择(1)



说明:本文完成于04年1月上旬,发表于《证券导刊》。

乐观经济增长背后的隐忧

    中国本轮的经济快速扩张,主要是受投资和出口的拉动,在经历了1年多的高速增长后,也面临着诸多发展中的问题。快速增长本身虽然也是一个经济增长的源泉,但问题是,这种增长能持续多久?在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为保持经济持续发展,2004年需要使投资过热软着陆,同时启动消费的良性增长,以防止调整过度回到通货紧缩的状态,因此在这种两难处境下,政府的政策调节可用的措施和手段并不太多,而且要把握好适度的原则。如何启动消费仍然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16,700亿元,比上年增长9.1%,这个增长率是自1997年以来最高的;2003年全国消费者价格指数增长1.2%,12月份则同比上涨3.2%,通货膨胀的苗头已经出现;固定资产投资方面更是出现了多年来少有的增幅,较上年增加了26.7%。而据联合国1月份的报告显示,2003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为2.5%,其中中国的增长带动占16%。

  中国经济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成为全球经济棋盘中举足轻重的一子。经济高速增长以及进出口贸易令人惊讶的增幅加重了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中的份量。在相当多经济学家眼中,过去的2003年,是一个大国经济走向繁荣的新开端。

  可以看到的是,由于投资和出口的增速过快,人民币升值压力、通货膨胀压力、能源瓶颈问题、产能过剩问题、资产泡沫警示等等都成为政府在宏观调控中必须要面对的一系列难题。

  尤其是在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背后通常隐藏着两大结构性矛盾,即低水平重复建设和银行坏帐风险。由于投资增速过快,使得国内低水平重复建设有所抬头,部分产品供求关系也趋于紧张;银行信贷扩张偏快,其一将不可避免的加深不动产的泡沫化程度,其二也助涨了过热的企业设备等固定资产投资,而这些将可能会导致银行系统坏帐增多,这不仅会加剧中国银行业改革的难度,而且可能会使得经济的增长受到制约。

  为了抑制过快的投资增速以及可能的通货膨胀恶化,如果其他的调控工具无效,则利率的调整将是最有力的武器,而这又将更加重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去年央行采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方式只是一种内敛式的控制和管理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扩大,若调整利率将是外张性的强力政策。

  另外,2003年,由于不少企业赶在出口退税新政实施前,强化了出口,使得2003年的出口增幅过于偏大。随着2004年出口退税新政策的实施,整个出口可能会放缓,其对于国内经济的拉力也将会降低。但是,如果04年出口依然保持高增长,则中国将在人民币估值领域面临更大的国际压力,人民币可能会被动升值,这对处于内需不足的中国经济的中长期快速增长将会产生相当不利的影响

 可以说,在2003年的辉煌过后,前行中的中国经济列车在2004年承载了过多的分歧、争执与压力。可见,经济快速增长的确并不代表经济的发展,诚如国家领导人所讲,中国经济的发展应该更多的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以及平衡持久性。而只有消费才是能推动中国经济保持7%或8%以上速度持续增长的唯一动力;启动消费,又需要把增加居民收入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长期目标之一。但按此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500元,同比增长9.3%,而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622元,同比增长4.3%,这两个增长率分别低于2002年度4.1和0.4个百分点,农民收入增长太慢依旧是个问题。

在机构投资者的典型代表基金经理眼中,通货膨胀以及利率上升预期明显趋强,但通胀仍属良性范畴;而关于公司业务发展以及盈利方式方面,基金经理们并没有在哪个因素上有绝对明显的偏好,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国所处的经济变革阶段有关,而这个变革阶段以笔者的认识就是一种全球竞争环境下的发展阶段,包括资源的竞争、核心能力的竞争、未来发展空间的竞争等等。

自然资源型厂商受益持久

    由于相对于需求的总量来说,资源总是稀缺的,因此从通货膨胀中受益最大的通常是矿产和能源等自然资源型厂商,这些公司的股票总是能在一轮经济周期性扩张中有较长时期的表现。但中国在加速推进工业化过程中,现在主要以投资和出口为主,投资的快速增长不仅带动自然资源的价格上涨,同时也会使国内形成长期的重工业化布局更加畸形,经济的结构性失衡表现更明显,这在外向型的经济体中或工业化发展初期是可行的,但在内需型和已经度过工业化初期的经济体中却会带来一系列重大问题,也许日本经济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发展历程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同时中国的各种自然资源并不丰富,如果要保持长期的发展,我们就必须考虑资源的平衡利用,并在全球竞争的环境下制定合理和可行的资源战略。

  2003年,中国在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的指引下,掀起了又一股投资热潮,本次投资浪潮最典型的特征是:大量收入重新再分配到国内以及国际原材料和设备生产等领域,除了带动本国部分产品价格的急速上升,也让经历过亚洲金融危机的东亚经济体走出产品价格的低谷。

  中国投资和进口的主要是设备(生产线)和原材料,这两个部分占去相当大的比例。由政府发起进而演变到市场积极反应的投资拉动效应,使得中国大部分工业企业不得不开足马力来应对市场的变化,譬如钢铁厂商、氧化铝供应商、石化加工企业、工程机械制造商等等,其产能利用率不断上升,而对于热浪频掀的汽车业,目前则似乎是一个"产量等于销售额"的年代,这些都加剧了中国对于原材料和能源等自然资源需求的强劲增长。仅在2003年前3个季度,中国就进口了500亿美元的能源和原材料,同比增长率达到了罕见的49%。

  那么谁能告诉我们,这种强劲发展势头还能持续多久呢?

  自国内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迄今已过去了半个世纪,中国目前的工业化水平才刚进入中期阶段,而中国要在未来的15-20年初步完成工业化进程,其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肯定将超过战后工业世界的重建,并且这种需求的增长是急速的,而不可能过于平缓地释放。并且对于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的中国,其生产结构也将变得比以前更加"迂回曲折",叠加和分散效应更加复杂,这意味着更大比重的原始产出被出售给中间使用者,而不是最终使用者,这也将增加对于自然资源的消耗。

  正因了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组特征,使得制造业的价格优势向自然资源型厂商的价格优势转移。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升,将可能使自然资源型厂商成为贸易游戏的最大获利者。而由于相对于需求的总量来说,资源总是稀缺的,因此从通货膨胀中受益最大的也通常是矿产和能源等自然资源型厂商,这些公司的股票总是能在一轮经济周期性扩张中有较长时期的表现。

但如果自然资源的高企价格并非仅仅是季节性的,则它对相关资产价格的影响将是深远的。因为如果资产价格持续走高,将很可能诱发影响恶劣的"泡沫"经济。(连载之1)

 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 全球竞争下的中国经济及其投资选择(1)

说明:文章为原创,如需引用或转载本文,请注明作者姓名以及个人博客主页地址:http://chenhonginvest.aihuau.com。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00225.html

更多阅读

解读奥巴马治下的美国经济 奥巴马经济政策

解读奥巴马治下的美国经济卢麒元以前,一直认为国内消息闭塞,大家不了解外面的情况。现在,发现非止闭塞这么简单,我们看到了傲慢与偏见。奥巴马远非大家想象的那样无能,情况可能刚好相反。奥巴马有可能成为位列美国前十的伟大总统。当

当今世界格局下的中国应对 当今世界格局

当今世界格局下的中国应对自4月10日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以来,两个月时间中国周边的很多问题开始由隐性质变到显性,出现了集中的爆发期: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日本右翼势力的购岛(钓鱼岛)事件、越南国会通过《越南海洋法》事件,无一不是触及

华隆涂料:动态竞争下的责任营销

华隆涂料:动态竞争下的责任营销    ——访华隆漆营销总经理孙安定  本刊记者 李大千 社会责任是一种可持续的竞争力,当它融入企业的发展战略,就形成可持续的增长能力。 

全球视野的宏观经济学 全球视野下的主权经济与有序发展

张宏良先生“中国经济的危机”一文,我读了好多遍,我之所以读了好多遍,主要原因在于,我从该文中读到了中国灾难的源头,比如说几十万名高级干部和不计其数的主流精英,老婆孩子早成了外国人,而留在国内的外国人正在谋划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这

声明:《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 全球竞争下的中国经济及其投资选择(1)》为网友字不醉人人自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