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05年遇到ARM中国总裁谭军,谈论最多的便是智多微,谭军总是拿着使用智多微CP芯片的国产手机到处炫耀,那几年国产手机非常风光,谭军也有足够的理由吹捧智多微,毕竟智多是中国第一家成功将ARM7核商业化的本土公司。
据说智多微创业之初并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ARM7,还是谭军帮忙使用了上海交大购买ARM7的License,当年双方好像并没有签订合作协议,因此智多微成功之后上海交大也没有达到实质性的好处。
智多微的崛起是本土集成电路公司与中国电子制造产业结合的典范,作为智多微的创始人,胡祥曾经是一家上海手机设计公司的副总,基于对中国手机产业了解创立 了智多微电子,从这方面看与中星微、展讯甚至珠海炬力相比,智多微的成功更多来自对电子产业特别是手机产业的了解,之后许多本土成功的IC设计公司如瑞芯 微、北京君正也是如此。
智多微如何走向成功不是老杳本文重点的描述内容,老杳更想分析一下智多微如何从成功走向消亡,2008年底确认的消息是智多微由于经营不善已经被美国Aptina公司收购。
被收购当然是好事,总比关门倒闭好,早在2008年9月智多微总裁便已经召集全体员工宣布公司即将大幅度裁员,为保证公平,所有员工都在被裁之列,只不过 公司会返聘其中30名左右的员工,当时智多微还有大概700万美元的资金,因此全体员工都会依照法律得到相应补偿,可惜那次公布的裁员方案并没有实施,因 为内部宣布裁员不久,便有两家美国公司前来洽谈收购事宜,全额裁员也便不了了之。
分析智多微从成功走向消亡,老杳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原因:
一、成功后管理团队信心膨胀
智多微凭借手机多媒体协处理器CP取得突破,作为公司创始人胡祥同样没有摆脱当年整个中国集成电路界对处理器的热潮,认为既然可以在CP上取得成功,智多 应当也可以在AP(应用处理器)上成功,不仅组建了上百人的CPU研发团队,还花费巨资收购了商务通在深圳的操作系统开发团队,智多希望能够成为第二个联 发科,提供TurnKey的智能手机解决方案。
不要说几年前,即使现在老杳依然认为中国本土集成电路设计公司没有迈过操作系统支持这道坎,抛开自主知识产权的操作系统不说,至今为止中国本土处理器没有 任何一款处理器合法获得微软Windows CE的LOGO认证,要获得微软的LOGO认证,需要进行严格的测试,而这一条便足以将国产处理器挡在手机系统之外,当然由于MP4等产品由于对系统稳定 性要求不高,使用国产CPU并不奇怪,不过要想在产业上再进一步,对成熟操作系统的支持是本土IC设计公司必须迈过的一道坎。
结果不言而喻,超过300人的开发团队并没有推出成熟的智能手机解决方案,最终首先被裁的便是位于深圳的软件开发团队。
二、技术开发的缺陷
本土IC设计公司由于历史积累不足,购买IP很正常,在开发AP过程中智多微购买了一个memory controller IP,可惜购买之前对IP的评估不足,或者说评估经验不足,AP开发完成之后才知道这个IP存在某种缺陷,结果AP在生产过程中良率不足,老杳记忆准确的 话好像只有不到70%,虽然经过完善后来有了一定的提高,整个产品的开发周期已经被无限期的延长。
三、运营的失误
由于本土IC设计公司运营的时间不长,很多公司都由于对市场的错误判断造成大量库存,2008年清华凌讯也是因为对奥运地面国标过度看好造成大量库存导致 资金链断裂裁员(相信凌讯决策层也是被短期的订单猛增蒙蔽),具体到智多老杳得到的消息倒是与凌讯不同,据说2007年智多微的后端合作伙伴世芯科技计划 上市,为了让财务报表更好看,世芯希望智多能够一次性生产上千万的AP产品,鉴于当时智多微决策层对AP无限看好,双方签订了协议,可惜世芯科技上市没成 功,智多微的AP销售同样一塌糊涂,不仅造成上千万的库存,也对双方的合作造成了巨大影响。
虽然直到2007年甚至2008年上半年智多微的CP产品依然销售不错,由于AP产品造成的积压及欠款,世芯科技停止向智多微CP的供货,由此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市场接受的产品CP无法供货,市场不认可的产品AP却大量积压。
分析了这么多其实导致智多走向消亡的原因只有一个:应用处理器。这一点不知道能否被其他本土IC设计公司借鉴,老杳并不反对本土公司对AP的投入,或许经 过这几年的积累,现在本土公司已经有足够的实力完成AP的产业化,特别是在手机上的应用,只有过了这道坎才能证明本土IC设计公司的成熟。(作者,老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