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阂易生猜疑,猜疑易生怨恨,这种状态正在得到改变。
两岸的“三通”尚未实现,经济交往已经“一枝独秀”,台商对大陆的投资义无反顾。在大陆的台商已逾百万,在中国大陆设厂数目约4至5万家,到2003年年底累计投资额 700多亿美元。
两岸的贸易十分活跃,2004年11月24日,台湾统计部门公布,前8个月台海两岸贸易(含转口)总额396.5亿美元,其中台湾对大陆出口293.1亿美元、进口103.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成长38.5%,占台湾对外贸易总额接近一成八,比去年同期增加1.1个百分点,贸易顺差接近19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接近二成四,创下历年同期新高,预计全年台湾对大陆贸易顺差将达到300亿美元。
2003年两岸贸易总额463亿美元,台湾方面顺差244亿美元。2000年至2003年累计,两岸贸易总额3110亿美元,台湾方面顺差达2013亿美元。
再看台湾媒体的一则报道:台湾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1至9月,累计台商对大陆投资金额,已较去年同期增加逾四成,主力以电子电器制造业为主,并有集中在江苏、上海的趋势。据悉,9月份单月台湾对大陆投资件数为137件,投资金额为3.9亿多美元。累计头9个月,台“投审会”核准台商申请赴大陆投资件数,较去年同期增加19.6%,核准投资额约47.9亿美元,亦较去年同期增加47%。
经贸的交流,必然带动人员的交流。有100多万台商定居大陆,每年来往大陆高达300多万人次。自1987年打开探亲之门以来,台湾到过大陆的人,总共有400万上下。在交流中,两岸的人民不断认知真实的大陆和真实的台湾,在互相了解中增进了信任。一个被台湾媒体妖魔化的大陆,在台湾人的心目中,正在恢复本来的面目。大陆的经济飞速发展,大陆的城市不再破败,大陆的政治体制正在改革,台湾人自以为荣耀的东西,大陆正在拥有。
与上海的台商们聊谈,说起台海形势也是忧心忡忡。
他们本不太关心政治,用心在生意场上,但台海的阴影总是笼罩在心头,怎幺也挥之不去。在搞台独的人眼里,他们是“投共、资共和亲共分子”。他们自称是“经济上的强人,政治上的流亡者”。因为台海形势事关生意的兴衰,就不得不去关心政治,诉求和平,于是成了很关注台海形势的一个人群。
这群人几乎席卷了东南沿海城市,其中在上海及周边地区就有百万上下。台湾产品更是随处可见,在普通的县城里都能喝到地道的“上岛咖啡”,哪还用上岛去喝吗?尽管陈水扁上台后对台商投资大陆有所限制,但台湾毕竟是个海岛,能承载的投资与消费毕竟有限,而资本又有唯利是图的本性,向大陆滚滚西来,其趋势谁能阻挡得了!所以有人比喻说:西方世界,台商天堂。
投资大陆做生意,当然是为了赚钱,赚钱渴望稳定,和能生财嘛!台海若起战火,台商不但经济遭到灾难,身家性命都会忧虑不堪。可见在台海局势中,台商是易受伤害的一个人群,他们对台海形势的关注,其实是出于对自己的保护。
台商和准备投资大陆的台商,内心是不相信台海会发生战争的。这是本能所致,否则他们怎么敢投资大陆呢?辛辛苦苦赚来的钱,不会想往那里投资就往那里投的。他们用经济人的眼光看台海,两岸的经济已经渐渐地融合在了一起,台湾岂能离大陆而去呢?但现实又使他们亲眼目睹一次又一次的台海危机,心里禁不住常常发问:台湾真的会走向独立吗?大陆真的会打台湾吗?一个从台南来上海的台商说:一旦打仗,两岸就成了仇人,生意自然没法做了。如果台商们的日子过得揪心,做生意的热情也难免受到冲击。
台海局势,事关中华民族复兴大事。不仅台商在问,全中国的人都在问。不明真相往往信其真,万一打呢?得预防万一啊,这是常人常理。危机不断,阴影难散,慌乱不止。
2005年7月12日,总书记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与来访的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握手言欢。至此,从4月底开始的,台湾在野的国民党、新民党、新党的三个党魁,都已相继率团访问大陆。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新党主席郁慕明的大陆之行,与中共领袖胡锦涛的亲切会谈,使得全世界关注台海局势的人们都睁大了眼睛。两岸政党交流的坚冰,已经打破。两岸政治家的智慧,唤起了民族振兴的信心。两岸合则两利,分则两害,通则双赢的愿景已经显现。善良的人们为之欢呼,台独势力当然还在兴风作浪。7月16日晚上,直选国民党主席结果揭晓,马英九在与王金平的竞选角逐中,以超过三分之二的票数获胜。第二天,胡锦涛就向马英九发去了111个字的贺电,祝贺他当选为国民党主席,期望国共两党继续为两岸和平稳定而努力。马英九于当天下行,复电致谢,表达了谋求两岸同胞福祉的共同愿景。
前景是乐观的,心不再惶然,不再浮动,就会安心去做该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