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因学习需要,部分借用吴谦立的美国被揭财务七大骗术,以嗜学子。
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美国公司财务丑闻曝光的范围和规模超过了大萧条以来的任何时期。股票市场的泡沫推波助澜,把近年来出现的趋势推向高潮。从1995年到2001年,公司纠正财务报告的案例从每年50例增长到每年150例,而2002年第一季度就高达60例。2001年12月,安然公司(Enron)刷新公司破产规模的纪录,6个多月之后,世界通讯公司(WorldCom)再度爆发丑闻,再创公司破产规模的纪录。
五家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都不同程度地与这些丑闻有关:安达信(Andersen)自不待言;德勤(De1oitte&Touche)未能发现第六大有线电视企业阿达尔菲公司(Adelphia)的关联交易;安永(Ernst&Young)与审计客户人民软件公司(People Soft)签订软件销售协议,从中牟利;毕马威(KPMG)被施乐公司(Xerox)夸大收入的手法所蒙蔽;普华永道(Pricewaterhouse Coopers)因为微观战略公司(Micro Strategy)的欺诈行为而被罚款5500万美元。
华尔街的所有主要投资银行都因为20世纪90年代在初次公开募股(IPO)过程中以热门上市股票的分配换取客户支付过高的交易手续费用而受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U.S.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的调查。美林(MerrillLynch)、摩根斯坦利(Morgan Stanley)、高盛(Goldman Sachs)以及所罗门美邦(Solomon Smith Barney)等公司的分析师的利益冲突问题正是SEC和许多州政府正在调查的对象。
美国财务研究分析中心(CFRA)总裁,注册会计师,这个被称为当今检测误导性财务诡计的权威的霍华德·施利特博士,他总结出有以下特征的公司容易诉诸于财务骗术:
(1)公司内部监控薄弱(即董事会缺乏独立董事或缺乏能干又独立的外部审计);
(2)管理层面临极端的竞争压力;
(3)管理层具有或可能具有可疑的性格。
特别提出对于这类公司应保持警惕:曾经高速增长而真实增长开始趋缓的公司;正在生命线上苦苦挣扎的公司;新上市公司以及股权集中拥有的公司。
所有这些特征似乎都很容易在中国的一些上市公司中发现。同时,中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上市公司的时候,同样面临着如何在稳定客户来源和遵照审计准则行事之间进行选择。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从1996年第一批独立审计准则施行起,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比率越来越高。
属于第二、第三个特征的中国上市公司也并不鲜见。尤其加入WTO之后,随着国门的进一步开放,各行各业的竞争会更加激烈,而曾经快速增长的公司必然会放缓速度,甚至陷入困境。南京熊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综合研究近年来会计丑闻案例的基础上,施利特博士总结了公司的会计欺诈行为,并将它们分为7大类,有不少也不难在中国的一些上市公司中找到痕迹:
骗术之一:过早地记录收入或记录有问题的收入。1996年,张家界公司在未开具发票并收到款项,土地使用权尚未转让的情况下,将约定的土地转让金确认为1996年收入,使收入凭空增加了7965.9万元,税前利润则增加2165万元。
骗术之二:记录伪造的收入。2001年,轰动一时的银广夏公司,从1998年到2001年期间,累计共记录虚构的销售收入104962.60万元,少计费用4945.34万元,导致虚增利润77156.70万元。
骗术之三:使用一次性所得抬高收入。2000年,长江控股接受泰港集团赠予的四川青神中岩风景区旅游开发公司价值18943万元的股权,并通过转让投资获利4800万元,使当年年终收益达每股0.264元。
骗术之四:把现在的费用往前或往后转移。郑百文公司上市前曾经采用虚提返利、少计费用、费用跨期入账等方法,虚增利润1908万元,为上市装点门面。
骗术之五:不记录或不适当地减少负债。福建福联长期股权投资账表不符2886万元,少提法定盈余公积192万元,少提公益金96万元,少提坏账准备107万元。
骗术之六和之七是关于减少当期盈利,为将来做准备。这在目前的中国公司中可能还不多见。
可是,中国公司也有自己的特色。一股独大是中国某些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许多重大缺陷的主要根源,大多数上市公司与大股东之间在人员、资产、财务方面不分彼此,大股东可以随意控制上市公司。这个特点的症状包括:不计长期利益地过度分红配股“圈钱”,以便大股东回收所得,稀释股权;随意调拨、不按招股书说明使用从股市筹集的资金。但愿G股改制能根治这一顽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