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完成于05年7月30日。
因固定资产投资以及贷款增速过快等因素导致经济发展失衡,政府自2004年开始实施新一轮宏观调控。由于本轮经济调控力度和跨度出乎多数机构的预期,不少机构对于未来经济前景非常不乐观,前期不少机构预测的中国未来经济增速非常之低。
这种担忧主要体现在房地产泡沫破灭、大幅扩张后的产能过剩导致企业盈利急剧下滑、银行体系坏帐增多、周期性行业见顶后带来的经济大起大落等等。但是,1年多的宏观调控过去了,经济到底处于什么状况呢? 经济平稳快速增长 放缓趋势日渐明朗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67422亿元,同比增长9.5%,比去年同期低0.2个百分点,但比一季度高出0.1个百分点。经济依然保持较快增长。进出口方面,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达6450.3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3.2%。其中,出口3423.4亿美元,进口3026.9亿美元,上半年进出口顺差达到396.5亿元,净出口依然是拉动经济需求的重要力量,经济对外依存度继续加大。 从已经公布的05年上半年经济数据可以观察到,投资增速降低、出口放缓以及工业景气下滑、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逐渐形成趋势。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895亿元,同比增长25.4%,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3.2个百分点;上半年出口3423.4亿美元,增长32.7%,继续保持在30%以上的高位,但同比减慢3个百分点。 企业景气指数方面,二季度的全国企业景气指数为131.7,分别比一季度和去年同期下降0.8和2.7点,虽然维持在较高水平,但下滑趋势开始形成。今年上半年工业利润增长率为19.1%,就明显低于去年的37%,企业利润增长明显下滑,代表企业家对经济发展预期的景气指数也有所下降。 房地产方面,6月份,"国房景气指数"为101.65,比5月份小幅回落0.18点,比去年同月回落3.31点。上半年,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6193亿元,同比增长23.5%,6月份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21.1%,仍在持续回落,总体来看,房地产投资增速回缓态势明显。货币政策留有余地 消费价格温和上涨
上半年的货币供应量、信贷增量以及居民消费价格数据则显示,宏观调控亦开始出现放松迹象。一方面,货币供应量平稳增长。2005年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27.6万亿元,同比增长15.7%,增长幅度比去年同期低0.5个百分点,比上年末和今年5月末各高1个百分点,货币供应量出现放松迹象。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9.9万亿元,同比增长11.3%,增长幅度比去年同期低4.9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2.3个百分点,但比上月末高0.9个百分点。
信贷则开始出现有序放松。6月人民币贷款新增4627亿元,虽然同比增速依然较低水平,但环比增速上升明显,并使得同比增速由上个月的12.4%快速上升到13.3%。由于此前主要受到行政控制的影响使得信贷增速较低,因此未来一段时间数量控制将继续成为央行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预计信贷和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适度的宽松。
另一方面,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3%,低于去年同期3.6%的水平,继续处于温和上涨的状态。其中,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月上涨1.6%,与5月份比,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0.8%。动态看,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稳步回落,通胀压力减小。预计中国经济未来一段时间通货膨胀率将保持较低的水平,但出现持续通货紧缩的可能性不大。消费驱动效应增强 经济结构性调整逐步见效
首先,消费需求的有效性在增强。以居民收入来看,05年1季度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现金收入之和比上年同期增加12.4%,而上年同期的增长速度12.3%是在03年非典后的低基数(同比增10.11%)之上取得的。从环比来分析,05年1季度居民收入的环比增速达到12.4%,也远远高于03、04年同期约6%的水平。
其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稳步快速增长也体现了消费增强的实际效果。05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610亿元,同比增长13.2%(6月份,4935亿元,增长12.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0%,实际增速快于去年同期1.8个百分点。二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走势平稳,6月份,指数为94.6点,比3月份上升0.2点。 总体来看,国内消费需求增长已经摆脱了9-10%的增长趋势,进入12-14%的区间,这显示消费需求确实开始启动。短期来看,企业盈利下滑将限制居民收入的增长,但消费增长依然会保持在较好水平,长期而言,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将不断加强,经济的结构性调整将逐步见效。展望下半年及更长期的经济发展形势,部分学者和投资人士因为投资动能的减弱、出口加速度的衰竭而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持比较悲观的看法。但个人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相对乐观,最主要的原因即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将越来越强劲。长期增长趋势依旧 经济回落但不会衰退
由于消费升级、内需释放,经济长周期稳步上升的基本趋势并没有改变。本轮经济下行,可以理解为长周期中的健康调整。支撑该结论的主要论据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宏观调控不会改变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中国经济目前处于新一轮经济周期的稳定增长期。二是中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增长率出现了全线回落,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回落幅度比较大,这表明自2004年以来实施的宏观调控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三是支持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因素没有发生变化。从趋势判断,今后几年,我国将进入城市化加速提高阶段,新增城市人口不仅给城市经济发展增添劳动力,还将创造新的消费需求。
从上述各个层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经济不仅在持续的结构性调整中保持着较快增长速度,而且曾经引致经济持续发展结构性失衡的因素正在逐渐改善。上半年公布的固定资产投资、货币信贷水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经济指标从不同角度都表明,中国经济正在驶向平稳快速增长的轨道。 随着经济放缓趋势日渐明朗,经济结构性调整成效将为未来数年的平稳快速增长奠定基础。中国经济的回落不会达到衰退的程度,经济的小幅回落本质上是一种结构失衡后的自我修正,是一种发展中的平衡,这并将有利于经济未来的持续平稳发展。对于中国经济,其间蕴涵的潜在生机依然旺盛,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值得期待。 此外,随着上半年各类经济数据的陆续发布,近阶段境外投行纷纷发布报告调高05年中国经济预测。高盛从8.8%调升至9.2%,花旗集团将预测上调至9.3%,JP摩根将预测调升至9.4%。境外投行纷纷对中国经济表示乐观,并认为后期中国经济将会出现缓步软着陆的态势。这也一定程度的表明,中国经济的平稳运行得到了大多数机构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