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体传得沸沸扬扬的“瑞星造假,勾结政府高官,陷害竞争公司”的消息,已得到证实。笔者之前也曾写过一篇《从卡卡“杀邮门”看真实的瑞星》 ,本以为瑞星公司只是内部管理及媒体公关上处理有一点问题。没曾想,原来一直标榜国内网络安全领域的“杀毒先锋”瑞星,竟然成为了国内最大“造毒传播”集团,并且还出演了这场“栽赃陷害”竞争对手的闹剧。
现实中谈到瑞星,就不能不说起瑞星的两位创始人王莘与刘旭。同时后者刘旭也是此次“瑞星造假”被栽赃陷害的“北京东方微点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的创建人。大家可能都知道,中关村作为中国的硅谷,一直都是书写中国IT神话的圣地。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中关村其实也有很多失败的英雄,很少有摔倒了仍能爬起来的人,失败的人只能成为新近成功者的陪衬以及茶余饭后的谈资,只能被别人当作会议上或者文章中的经验教训。而其中的“瑞星与东方微点”这场争斗,绝对可以在中关村乃至中国IT发展史上留下沉重的一笔。
回首往事,瑞星才是罪愧祸首
现在让我们来整个回顾一下“瑞星造假,勾结政府高官,陷害竞争公司”的经过。2006年,一条题为“北京破获全国首例故意传播网络病毒案件”的消息,在各大媒体一经刊出,便震惊全国。消息称:“北京东方微点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微点公司)在世界首创主动防御病毒软件。打破了对于计算机病毒全世界只能被动防御的局面。然而,该公司在软件研制过程中,违规在互联网上下载、运行多种病毒”, “致使计算机病毒在互联网上大量传播,严重危害网络安全,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这则消息在当时也引起了当时广大计算机用户极大的愤慨,众多网民纷纷对此事件予以谴责。案件当事人之一、微点公司副总经理田亚葵也因“网络传播病毒案”被警方逮捕关押11个月。微点公司背上了“防病毒公司传毒”的罪名。谁也不会想到,这样一个震惊全国的“国内首例防病毒公司传播病毒案”。竟是个别执法人员与瑞星公司联手制造的一起假案。让微点公司横遭不测的也是上文中所提到的“主动防御病毒软件”。而据《科技日报》报道称,从2008年7月,北京市纪委接到实名举报,反映北京网监处处长于兵等人存在徇私枉法等问题。市纪委高度重视,成立专案组对于兵等人的严重违法违纪问题进行立案调查。现已查明,于兵涉嫌收受瑞星公司贿赂、利用职务便利贪污公款,涉案金额巨大达4000万。另据透露,近日瑞星公司重大嫌疑人副总裁赵四章已被批捕,等待司法机关审问。至此一切都真相大白,原来这一切都是瑞星与政府官员于兵合谋好的栽赃陷害,也终还了东方微点一个清白。
瑞星为何会从杀毒变成杀手
事过三年,回过头来年我们分析此事件,不难发现其中最关键的只有两个字就是“利益”。不论是政府官员于兵还是瑞星公司也都是围绕这“利益”,才让曾经的“杀毒先锋”,变身为最大的病毒传播者。
从表面上看这只不过同行业内的竞争,威胁到瑞星公司的“利益”,让其动用了“偷龙转凤,栽赃嫁祸”卑鄙之计,但细观之下我们不难发现其实“瑞星与官员于兵勾结陷害东方微点”的事件,并非偶然,而且肯定于兵和“瑞星”肯定也不是第一次越位。可想,如果没有长期的交往合作,身为政府官员的于兵也不敢与瑞星合谋此事,只能说明二者合作早已有知,以成惯性。笔者想身为这场闹剧的原瑞星总经理刘旭也必知其因。只是,当时拿不出证据,只能隐忍至今,也或者此事件还隐藏着更深的内幕,当然这些我们也都不得而知,也不便妄加猜测。
不过我们可以从相关行业数据看出,早在2005年中国IT安全市场的格局就已是瑞星一家独大。而根据 IDC发布的2005年年度安全市场分析,瑞星的市场份额是其后三家竞争对手赛门铁克、金山和趋势科技的总和。而在软件分销商骏网公布的2005年杀毒软件销售情况中,瑞星杀毒软件远远超过其他同类产品,获年度销售榜第一名。瑞星占据了国内个人信息安全市场的70%,企业级市场的40%以上。
试想,2006瑞星的创始人防病毒技术天才刘旭的独立门户创办“东方微点”,即将宣布其“主动防御病毒软件”产品上市,将会直接威胁动摇到瑞星公司的“利益”和“行业地位”。大家也就不难明白,瑞星为何会散布谣言“做假案”的动机。 所以说: “瑞星”从“杀毒”变成“杀手”的过程是必然的。这一点看看业内的江民公司的产品,就不难明白为什么反让后起之秀瑞星公司赶超。如果不是得到某些官员的支持,瑞星不可能发展到今天这个规模,更不可能如此肆无忌惮地制造假证据打压竞争对手。听一个杀毒行业朋友说,瑞星当年就是靠着自己制造病毒然后立刻率先需宣布截获病毒的方式,才在整个行业中迅速发展起来的。“这一点在圈中人中谁都知道。”
瑞星不知悔改,一错再错
当然,从另一方面来看“瑞星”的造假事件,也可以看出国内软件行业还存在不少共通的弊端。这也是为何之前其它防病毒厂商出事之前,瑞星每回都站出来义正言词批判,其它产商联名声讨的态势。而到瑞星已方出事,则装聋作哑,一问三不知。
不知道大家没有注意到在2月20日,多篇报到瑞星负面的消息出来的第二天,瑞星就在网上首称自己发现了IE7的重大漏洞,一天截获886万次挂马攻击的消息。为何之前不发,偏选在此时公布。其用心有意,无非就是想把不利的负面掩盖,以转移广大网民的视线。
可惜,瑞星打错了如意算盘,要知道中国网民在经历了2008年“百度与三鹿事件”后,群众的“眼晴”是雪亮的,在瑞星发布消息的同时,就有网民发现其用心,并立时引起了声讨的热浪。可想而知,一个自己都在“传毒”的企业,如何让人信服,并且之前还有“杀邮门”的前车之鉴,更是让人难以信服。瑞星这种马后炮的做法,还真是后知后觉,让人感觉不打自招。希望,瑞星还是放弃做眼前这种无意义的小动作,踏踏实实的做好眼前的工作,方是正途。
瑞星“造假门”杀掉了国内杀毒行业诚信
其实,作为一家企业要维护自身“利益”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是瑞星公司借用此种“造假栽赃”的手段就太显小人和阴险。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如果一个防病毒厂商,在利益面前“道德品质”的缺失,也看到了像于兵这样的政府官员为了利益可以连其灵魂都出卖。要知道,现在的世道本身就不景气,作为行业的领秀却还偏在此时出了这么一当子事,无疑是让亲者痛,仇者快,也让国外的虎狼同行有了可趁之机!
试想,一个知法者去犯法,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而法律的存在的意义,不就是让人去遵守,去维护,让人知道不守法是会受到制裁。但是像瑞星这样业内的领军企业,却带头以身试法,漠视法律的存在,任意妄为制造假证,栽赃竞争对手,这也无疑给后来的同行树立了一个极坏的样板,也给国内防病毒产业带来了无法弥补的信任危机。毕竟,像瑞星这样一家“杀毒”企业的龙头,反而到成了“造毒”的大户,对于国内防病毒产业的负面影响是难以预计的。这让广大消费者怎么想,又怎么去选择,因为现在连行业龙头都敢这么做,那么其它的同行会不会一碰到此类问题,就同样以身试法呢?
虽然说我们今天又重新肯定了微点在中国计算机防御病毒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但笔者相信经过两年的折磨,微点的笑容多少则有些苍凉。回过头来说在这场业内的争斗中,我们到底赢得了什么?是一个大鳄企业的骗局被揭发,还是一个腐败贪官的被揪出?这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角逐,我们失去的东西远比得到的多。
我想政府的相关部门机构也是时候深刻反思一下。如何从监管机制入手保护自主创新技术的企业?如何规范国内高科技行业的不法竞争行为?进而防止某些领域的官商“勾结与联手”?笔者想最关键的,还要出台更严密的监管手段与法律措施,保障那些依法经营且具有自主创新的企业,避免以后同类事件在次发生,方是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