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国思科公司公告收购了盛大9.7%的股份(共1386万股普通股),但具体收购价格思科并未公布。根据盛大在纳斯达克的近期股价,思科所持股份总价值在1亿美元上下。
值得注意的是,2005年,盛大的业绩并不理想。
其主推产品“盛大魔盒”(电视机顶盒)绝大部分滞留在了经销商手中,并没有真正被市场需求消化掉。据盛大刚刚发布的年报显示,尽管2005年其销售收入达2.35亿美元,但其总体业绩仍然预亏。
而盛大的股票在纳斯达克市场的表现更加令人失望。截至目前,盛大的股票已经降至13美元左右,而去年其最高价格甚至逼近50美元。经过一年的征战,盛大总市值缩水将近20亿美元。
盛大,历来被看作是中国新经济领域的一个神话。2005年,其业绩和股票价格全部下行,这就足以让所有中国人及其海外投资人大跌眼镜了。而在此当口,思科收购其9.7%的股份,更给盛大充满迷雾的前程带来了诸多不确定的因素。
盛大今年最难熬
作为对盛大业绩和股价上双下滑的解释,易观国际在刚刚举行的 “TMT产业十大热点行业投资价值排名”发布会上,易观国际高级金融分析师李璟小姐预测,自去年盛大推出人机互动游戏免费之后,中国网游市场目前正处于转型整合阶段,网游研发的利润率正在走低。未来3至5年,中国网游市场增长率也可能由过去的90%下降至30%,网游运营商需要重新探索稳定而长期的盈利模式。
在中国,韩国三星同样从事数字家庭消费产品的生产行业,过去也曾经尝试过将娱乐内容与数字产品硬件结合起来开拓市场,但计划最终还是被搁置了。
“数字家庭在中国还处于一个平台开发期。盛大之所以急于进入这一块,可能是被迫转型的结果。”三星(中国)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康勇博士对《环球》杂志记者说,“目前在中国,网络监管日益严格,网游的舆论名声也不太好。尽管盛大短期之内积攒了大量财富,但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
确实如此。2006年,英特尔就计划投资近2亿美元在华主推数字家庭平台“欢跃”。与此抗衡的是AMD,它也斥巨资以双核CPU为后盾推出了LIVE平台。基于两大平台的开发,目前数字家庭领域的国内市场出现了四大标准:英特尔的DLNA标准,由日本松下、索尼、东芝和NEC主导的UOPF标准,海尔的“E家佳”标准和联想的“闪联”标准。其中,国内的两个目前是官方的推荐标准。
在两大平台和四大标准的模式下,目前国内相关企业已经展开了跑马圈地运动。其中,英特尔平台明显占优,它已经汇聚了40家合作伙伴。比如方正、同方、海尔、海信、TCL、文广传媒和盛大等,而AMD的阵营里也有了长虹(推出了“数霸”)等几家。
另据索尼公司透露,它在华的总投资额已经追加到10亿美元左右,并在中国成立了其全球第五家创造中心。目前,索尼全线高清解决方案,从高清HDV到HDCAM标准高清格式到高端数字影院应用等已经应有尽有。
“各方都用双核技术做盒子、做电视、做PC。但有些东西是它们控制不了的。”易观国际分析师赵亚洲对《环球》杂志记者说,“那就是对于数字家庭的客户认知度。这个问题并不是单靠推能解决的。比如,文广传媒的数字付费电视、IPTV、手机电视,其成果就不太好。总之,很多产品还没有进入到消费环节。”
中国是这样,那么国外呢?
据了解,目前在北美市场上,IPTV2TV已经进入了一个细分阶段。有做盒子的、有做域名的,有做搜索有线电视内容的,还有做内容聚合管理的。
“这样的市场才有钱可赚。”易观国际副总裁张鹰先生对《环球》杂志记者说,“但中国这一领域还有相当一段路要走,首先监管体制问题就不容易解决。市场发育程度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消费更有差异,资本市场在这一领域的投资也一样。”
也许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活跃在纳斯达克市场上的基金经理们才普遍看空盛大的股票。
但是,不管怎样,网游从网吧转移至家庭成为休闲游戏已成共识。大家都在为此奋斗。如,掌上灵通正在努力构建三网合一(电脑、电视、手机)跨媒体的娱乐平台,并已经投资了九天音乐;无线互联娱乐门户“TOM 在线”日前更与在线游戏娱乐网站“联众世界”结盟;北京掌讯公司还借助并购手段取得了通往联通的门票。
盛大推出著名的“盒子”,它也许是在数字家庭这条道路上走得最早、最远的一个吧。
先行者不一定是先烈。但盛大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数字家庭产业的周期律。不管怎样,至少在接下来的1年或者2-3年中,真正考验盛大财力的日子到了。盛大能否逃过“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的规律,关键要看中国的这一市场何时“成型”。
思科在华另有所图
“这次收购之前,思科是以其出资的风险投资公司(软银亚洲)对盛大进行投资的。”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姜奇平秘书长斩钉截铁地对《环球》杂志记者说,“所以,思科此次收购盛大股份的性质,首先应从风险投资的角度来理解,其次才谈得上与思科业务的关联。”
众所周知,当2004年盛大登陆纳斯达克之时,软银亚洲曾以4000万美元的投入获得了超过5.6亿美元的回报。时至今日,作为风险投资,软银不可能像战略投资人那样长期持有盛大的股票,它迟早都得找一个出口。
据《环球》杂志记者了解,软银亚洲总裁阎焱跟陈天桥私交甚笃。以阎焱的为人,他历来强调跟朋友要讲义气。这一点,颇符合私募基金的募集原则。在退出盛大这个项目的问题上,相信阎焱不会采取卸磨杀驴的做法。那么,找谁来为软银接盘就成了问题的关键。
据熟悉内情的人士透露,早在一年之前年,软银就和自己的出资人之一“思科”达成了一个私下协议:在合适的时机,以合理的价格,或者配以相关的补偿措施,将软银在盛大的股权置换给思科。由此可知,双方在锁定成本之后,利用一年的时间,完全可以充分实现股票远期和期权的风险对冲。
软银选择思科,顺理成章,因为思科是软银的出资人之一。但是思科为什么乐于接受,其中就有大文章可做了。
一直跟踪国际相关动态的易观国际注意到,迪斯尼子公司 MovieBeam日前推出了一款“机顶盒”,力图推动公司产品的视频点播服务,这一项目也得到了“思科”和“英特尔”的财力支持。而升级版的“MovieBeam”机顶盒还将由思科公司的 Linksys 分公司制造。2006年刚刚开始,思科就对外表示,计划进入主流消费电子市场,以挑战索尼、三星等公司的市场地位。而其产品范围也将包括收音机、音响、电话及家庭影院设备等;并计划凭借和 Google、雅虎等在线公司的良好关系与其它一些“消费电子企业”展开市场竞争。
看来,思科下一个“五年计划”确实启动并已经付诸实施了。记得2005年底,思科曾在北京新世纪日航饭店召开了一个中国31省市销售渠道全席会议,商讨2006年的发展大计,会议保密措施的规格尤其引人注意。果然,会议召开没多久,思科收购了盛大9.7%的股份。这也许只是思科在华战略的第一步,接下来它还会打出哪些重拳呢?
“韩国三星、日本索尼、中国的长虹和海尔等电器和数字电子厂商,与盛大和思科的关系,是产业链上下游不同环节的关系。”姜奇平秘书长对《环球》杂志记者说,“它们有的技术领先,有的市场渠道领先,有的是新进入者。当前的关键是各家如何合作形成产业链,然后才谈得上各自的稳定和发展。”
是的。思科如果想在华发展,首先必须有属于他自己的产业布局。而这从何而来?无疑兼并重组是重要渠道。果真如此的话,2006年,中国电子消费市场,一系列跨国兼并的战役,应该已经在紧锣密鼓的策划实施当中了。
未来,思科借助盛大,将会兼并谁,重组谁,或者联合谁,也许正是一出出惹人耳目的好戏。而这些好戏能在多大程度上将盛大拖出泥潭,更是市场伸着耳朵迫切想听的话题。
软银启动“涟漪”战术
成功从盛大项目全身而退,软银接下来的走向,不但事关思科的投资收益,同样间接关系到思科可能以多大力气把“盛大”拉出泥潭。从这种意义上说,软银的下一步战略就显得颇为重要了。
《环球》杂志记者从软银了解到,目前软银比较看好的项目有顺驰网络,有橡果国际,还有欢乐传媒和太合传媒。
阎焱十分肯定地对《环球》杂志记者说:“对SAIF来说,盛大绝不是最好的一个。顺驰网络很可能会超过它,但短期来看,橡果国际可能是最好的。”
据《环球》杂志记者了解,橡果国际是上海一家做电视购物的公司,目前正在软银的包装下,准备登陆纳斯达克市场;顺驰网络被SAIF团队普遍看好,为此他们还深入比较并参考了美国的运作经验;至于欢乐传媒和太合传媒,可能是被大家所忽略的两个。它们都以传统电视娱乐节目的制作为先导进入市场,目前正在进军IPTV领域。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软银在欢乐传媒和太合传媒公司的身上下得赌注高达3000万美元,而其中2/3投给了欢乐传媒。据悉,欢乐传媒目前正在酝酿登陆新加坡资本市场。
这让人自然而然地想到软银在盛大身上投下4000万美元的经典案例。
软银已经抛弃了网游转而把注意力集中在相邻产业IPTV上。那么,下一个盛大会是谁?
从此次软银、思科、盛大的资本运作来看,欢乐传媒的发展最有利于发挥三者的协同效应,最有利于实现三赢,这尤其值得市场期待。
对于软银的这些战术,著名互联网分析师吕伟钢先生对《环球》杂志记者说:“从它投资的4、5单,我们可以看出,软银每投下一颗石子,思路都会一圈一圈地放大,他们是在涟漪的圆圈上找点。”
确实。由于投资过分众传媒,软银对橡果国际的电视购物感兴趣了;因为投资过盛大,现在它看上了IPTV。“顺驰网络可能是他抛出的第三块石子,如果投资成功,其他更多房地产业链条上的项目就会纷纷找上门去。”吕伟钢对《环球》杂志记者说。
不管怎样,在盛大投资案中,软银应该是收获颇丰的一个。在接下来的2006年中,由于不可避免的产业关联性和资本关联性,它的成败将以怎样的协同效应通过思科传递给盛大,那还需要审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