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景迁的巨作《追寻现代中国》因为温洽溢优美的翻译而显得更加像一部“无韵之离骚”。从晚清开始,一直写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中国为追寻现代化和民主的历程跃然于纸上。这部书恐怕是写这一百多年历史中文笔最优美和最有洞见的著作。
《最后的王朝》有简体字版本,一直写到1912年,也就是中华民国元年。《革命与战争》写的是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一直写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作为一位美国的汉学家,史景迁并不为国共两方中的任何一方粉饰,对双方的优劣分析可谓入木三分。《从共产主义到市场经济》则是写的从建国到世纪末的中国社会和政治经济领域的变迁。
中国人民在过去的一百多年时间里,是什么促使了中国的进步乃至达成初步的现代化?史景迁虽然没有明说,但书中所写却分明指向着中国人民对于民主与独立的追求。无论是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那些游行学生反对国民党的腐败与苛政,抑或是1976年,中国人民在历经十年浩劫之后的四五运动,史景迁认为这都是历史的循环,永远不可能是最后一次。
与一般历史学家不同的是,史景迁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气质,并且对他所研究的历史时代的文学和艺术的了解十分的熟捻。在他的著作里,往往会引用不同时期作家或诗人的作品。他紧扣着时政的变迁,但又关心同时代底层人民生活的变化。他对社会的洞见却又不停留于这个世代,作为历史学家,他深信历史乃是一种循环。正如中国的革命和学生运动始终围绕着天安门一样(他另外有一本巨作《天安门:中国的知识分子与革命》)。
在读到书的最后一节时,尽久久不能合上。读完《追寻现代中国》是一种享受,但它对我而言,也不啻是一种遗憾。恐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读不到这么好的书了。
让我们再次来欣赏史景迁含义深远的结尾:一九九七年十月,江泽民主席赴美进行官方访问,受邀莅临费城“独立厅”和“纽约证券交易所”时,江隐约暗示他支持更加开放的立场。数星期之后,就在中国建筑工人完成长江截留工作,俾以展开三峡建坝计划第二阶段工程不久,。。。。几个月后,即一九九八年三月,在中国新任总理朱镕基的演说里,长篇大论畅言中国在未来即将要面对的经济挑战,但对毛泽东却只字未提。实用主义式的发展态度加上更加开放的意识形态立场,似乎提供了一条建设性的道路以资迈入即将降临的新世纪。或许,又再一次,中国人的灵巧和洞察力能获得全面释放;同样地,昔日的遗产和教训亦能激荡出深刻的意蕴。果若如此,也未尝不是一种现代化、和谐、远景可期的机会,并提供给这个世界一种何谓中国人的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