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功能脑
人脑在经过数百万年的演化后,脑部逐渐由下属部位发展至较高级的上层组织,人类胚胎的脑部发展大抵仍遵循此一方向。
(一)原始脑(本能脑或执行脑)
人与其他高级动物一样,最原始的部分是环绕脊髓上端的脑干,负责呼吸及器官新陈代谢之类的基本生命功能,并控制一些固定的反应一运动。这个原始部位不具思考或学习能力,而是类似预先设定的调节器,(其功能有点象电脑中的CMOS)确保身体维持生存所必须的动作与反应。这个部位扮演最吃衙角色的时期是爬虫时代,蛇类在攻击之前嘶嘶作声便是最佳写照。巴甫洛夫的动物条件反射情形就在这个部分发生作用。所以,这个部分既是原始脑,也是本能脑,既是在维持生命的生存状态,也是在无条件地执行着人的意志的执行脑。
(二)情感脑(感性脑或价值脑)
在又历经数百万年后,从原始的脑干上发展出情绪中枢,也就是人脑组织架构的一次飞跃性的发展。随着哺乳动物的出现,主要的情绪中枢渐渐成形,状似甜甜圈而底部被咬了一口,那正是脑干嵌入之处。这个环绕脑干的部位被称为边缘系统,为脑部增添了情绪的实质功能。在我们陷入狂烈的欲望愤怒、爱慕、警惕时,其实正是被边缘系统攫住了。最古老的情绪重镇是负责接收现分析气味的嗅觉,任何有机物,不管是营养的、有毒的、是性伴侣、是独人或独物,都有特定的气味。在远古时代,气味的辨识是存亡的关键。以嗅觉为根基开始发展出最原始的情绪中枢,终而扩大到足以环绕脑干的顶部。原始的嗅觉不过是几层薄薄的神经细胞,第一层接收气味加以分类,看是属于可食的、有毒的、具性吸引力、敌人或是食物。
在进化过程中边缘系统进而修正两大重要功能:学习与记忆。这一革命性的进展有助于提升动物的生存能力。根据不同的挑战调整因应方式,而非采取一成不变的自动反应。比如说吃了某种食物会致病,下次便懂得避免。而这类食物的选择主要仍是依赖嗅觉,也就是说,嗅觉与边缘系统交互作用的结果不只要分辨不同的气味,还要与过去的经验相比较,藉以做出优劣的取舍。负责这项任务的部位当为嗅脑。从此,人类开始有了好坏取舍的价值判断。所以这个像甜甜圈被咬了一口边缘系统部分,被称为情感脑,也可称为价值脑,或感性脑。
(三)理性脑(规划脑或意志脑)
大约一亿年以前,哺乳动物的脑部发展向前迈进一大步,发展出了思考中枢——大脑新皮质,亦即大脑最外层的组织。也就是说,人脑先有情绪中枢,许久之后才发展出思考中枢,由此也可约略推知思想与情感的关系。
原来薄薄两层皮质负责计划、理解与运动的协调,现在上面又增添了几层新的细胞,形成新皮质,这是脑部增进智能的重要功臣。人脑新皮质比其他动物大许多,也是人类之所以为万物之灵的关键。新皮质为主司思考的重镇,负责收集及理解感官接收的讯息,使我们对于感觉能加以思考,同时对观念、艺术、符号、想像能产生感觉。
从进化的观点来看,新皮质使动物能够针对不同情境调整因应方式,大大提升了在逆境中生存的能力,进而将这优质的基因代代遗传下去。这是因为新皮质具备制定策略与长期规划等心智能力,不仅如此,艺术、文化、文明的结晶无一不是拜新皮质之赐。这也使人离动物越来越远了。
新皮质也是人类情绪精致化的功臣,以爱为例,边缘系统可产生内体的快乐感受,引发性欲,增添新皮质之后,遂有了构筑家庭的基本要素:母爱的天性;母亲长期无怨无悔地抚育下一代,人类才得以不断绵延。在父母的保护下,幼儿的脑部可在冗长的童年阶段慢慢成熟。爬虫类等动物就因缺乏新皮质而没有母爱的天性,新生动物必须躲藏以免被父母吞噬。
从爬虫类到恒河猴到人类,新皮质的数量明显增加,脑部神经路径的互动也相对趋于频繁。这意味着面对挑战时可以有更多样的反应,情绪的表现更精致更复杂,比如说我们能寻自身的感觉有所感觉,灵长类动物脑部新皮质与边缘系统的互助,较其他动物频繁,尤以人类为最,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能有更丰富的情绪表现的重要原因所在。兔子与恒河猴恐惧时只能有固定的几种反应,人类便复杂灵活得多。生存的环境愈是复杂,愈需要灵活的反应能力,而任何动物的环境都不比人类的复杂。因此,我们也将这部分的脑称为规划脑或应变脑。
当然,人的情绪并非都受制于这些高级中枢,遇到重大事件,高级中枢往往要屈服于边缘系统之下。由于很多高级中枢都是自边缘系统衍生出来,可以说情绪中枢在神经路径的构筑上扮演极重要的角色,形同架设在脑部本能与理性之间的交接带,透过无数的神经网路与新皮质纵横交错。也因此情绪中枢对脑部其余部位的功能有很大的影响力,甚至可左右我们的思考和判断力。
(四)情感脑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1、人类情绪的源头
人类的杏仁核顾名思义状似杏仁,位居脑干之上,在边缘系统之下。杏仁核共有两个,分居脑部两侧。人脑的杏仁核比任何灵长类都大。海马回与杏仁核是原始嗅脑的两个主要部分,之后才慢慢演化出皮质与新皮质。到今天这些边缘系统仍职司脑部主要的学习记忆功能,杏仁核则是情绪方面的总管。如果将人的杏仁核切除,人将无法衡量事物的意义或对事物作出价值上的判断,这种情况称为“情感盲目”。
任何事件如剔除其情绪意义,几乎便不具有任何价值。某医学文献记载,一年轻人因病切除杏仁核,从此对人完全失去兴趣,宁可离群独居。此病人对话一如常人,但亲朋好友一概不识,甚至连母亲都不认得,面对亲人的悲痛也无动于衷。看来这个病人对各种感受已不具认知或感觉的能力,这是因为杏仁核是情绪记忆与意义的储备库,少了它生命便不再有价值。事实上杏仁核与所有强烈的情感有关。杏仁核被切除的人不再感到恐惧或恼怒,丧失竞争与合作的动力,对自身在群体中的地位茫然无感。简而言之,其情绪不是丧失便是钝化。人类独有的情绪表现——流泪,也是由杏仁核与临近的扣带回引发。拥抱、抚摸等安慰动作可缓和这个部位,使哭泣停止。一旦少了杏仁核,也就无泪可流了。
2、大脑神经总动员
我们都有过因一时冲动而事后无限懊悔的经验,足证情绪的力量往往非我等所能控制,问题是我们何以会如此轻易地丧失理性?举个例子,一个女孩开了两个小时的车车去与男友约会。共进午餐时男友送给她一份她渴想多月的礼物,一个极难觅得的艺术品。她看了自是满心喜悦,便兴高采烈地提议餐后去看一部好电影,没想到男友竟回答要去练球而无暇陪她。她在气愤伤心之下,含泪转身离去,一时冲动将那珍贵的艺术品丢进垃圾桶。几个月后回想起这件事,她并不后悔负气而去,痛心的是那件艺术品。
这股冲动正是杏仁核作祟的结果,杏仁核接受外来的刺激讯息后,便会从已往的经验中寻找任何不利的证据。可以说杏仁核就像一个心理哨兵,不管来者是谁,一律加以质问,只为了印证内心最原始的疑问:“这是不是我最讨厌的恐惧?”一旦让它找到近似肯定的答案,杏仁核便立刻加以反制,点燃神经引信,通告脑部各区危机来临。在脑部构造中,杏仁核的设计有点像保安公司,值班人员二十小时待命,只要警报系统被启动,立刻发出警讯给消防队、警察局及左右四邻。
假设触动的是恐惧的警铃,杏仁核会将警讯传给脑部各主要的部位:促使分泌打或逃的荷尔蒙;动员运动中枢;激活循环系统、肌肉与消化系统。自杏仁核分出的其他路径发出分泌正肾上腺素的讯息,刺激脑部进入警戒状态。另外也发出讯息给脑干,使脸部露出恐怖的表情,肌肉僵凝、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减缓。同时将注意力专注在引发恐惧的来源,动员肌肉随时准备因应。同时从大脑皮质的记忆系统抽出与眼前危机相关的知识,做为采取行动的优先参考。
神经科学的传统观念认为,眼耳鼻等感官将讯息传达到丘脑,再传送到新皮质的感觉处理区,整理成为我们对事物的观感。经过此一处理过程,脑部得以认知外物的内容与意义。最后新皮质将讯息传送给边缘系统,决定适当的反应后通告脑部其他区及全身。通常的运作情况也确是如此。但是,透过这些窄小的巷弄,杏仁核也可直接接收感觉讯息,在新皮质尚未全然察觉之前便抚斩后奏。传统观念以为,杏仁核只能倚赖新皮质的指令以决定情绪反应,这观念已不攻自破。现在我们知道,即使在杏仁核与新皮质之间同时发出平等的讯号,杏仁核仍可抢先决定回应方式。
3、杏仁核,情绪记忆的专家
无意识的记忆便是情绪记忆,其储藏库则是杏仁核。长期以来被边缘系统主要构造的海马回,似乎与知觉能力的关系比情绪反应更密切,海马回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明确的情境记忆,举例来说,对人而言,动物圈里的熊与自家后院出现一支熊所以会有不同的意义,便要归功于海马回。海马回对所有的细节进行记忆。
海马回记忆的是事件的全部细节,杏仁核则为事件增添情绪的意涵。假设我们在公路上差点撞上车道的来车,海马回会记住这个事件的所有细节,包括当时路况、同车的人、对向车的车型等,但使我们以后每次碰到类似的状况都会产生后怕情绪的则是杏仁核。有人举了一个例子:“海马回帮助我们记住亲戚的脸,杏仁核则提醒自己:这是个讨厌的家伙。”
人脑利用一个简单而聪明的方法使情绪记忆深印脑海:面临危机时我们的神经化学警示系统会促使身体做出打或逃的反应,并将这一刻鲜明地留下印记。在面临压力、焦虑甚至狂喜时,自脑部通往肾上腺的神经,会激发肾上腺素与正肾上腺素的分泌,促使身体做出危机应变措施。这些荷尔蒙会激活迷走神经的接收器,迷走神经接收脑的讯息以调节心跳速率。同时因应肾上腺素的刺激将讯息传回脑部——主要是传到杏仁核,激活杏仁核的神经元以通告其他部位强化当时的记忆。
杏仁核的参与似乎使得有情绪意涵的记忆格外深刻,也许正因如此我们总是特别记得第一次约会的地点,听到太空挑战者号爆炸的新闻时正在做什么等等。杏仁核受到的刺激愈强烈,烙印的刻痕愈深,生命中最恐惧最刺激的经验部是最难抹去。可见人脑有两套记忆系统,一套记忆一般事物,一套记忆含情绪意涵的事物。这种设计在进化上是很有道理的,由此,动物对最感威胁或喜爱的事物才会留下鲜明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