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3M公司没有象传统公司那样的做法,即:事先假设了一个所谓的好产品,然后再围绕着所谓的好产品而召集或招聘员工。
确实,一般来说,传统的企业管理总是事先假设一个好产品,然后再围绕着这个好产品来招聘员工,它隐含的意思是:一个公司必须以“(事先假设的)产品”为边界,凡是不能够为公司产品提供贡献的人,都将成为公司里多余的人,也是必须被排斥在组织边界之外的,通俗点说,无论你具有多么强大的创造力,不能够为既定的或已有的产品提供贡献,都将被视为多余的创造力,显然,在这种以“产品”为边界的企业组织里,是不可能采取“自愿性”的组织原则的。
其次,3M公司没有事先假设一个产业,然后围绕着事先假设的产业来招聘员工,更没有以产业为组织边界而拒绝产业之外的人的加入。
事实上,你永远无法界定3M公司是**产业的,你可以说它是电信或机械业的,也可以说它是便贴业的或生活用品行业的,因为它在其近百年历史中开发出五万多种高品质产品,涉及的领域包括:工业、化工、电子、电气、通信、交通、汽车、航空、医疗、安全、建筑、文教办公、商业及家庭消费品。现代社会中,世界上有50%的人每天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到3M的产品,那么,现在你还能说出3M公司是**产业的吗?当然是不能,既然没有了产业边界的束缚,那么,3M公司就是一家货真价实的“自愿性”公司----只要你具有强大的或潜在的创造力,就可以大摇大摆的走进3M公司的大门。
其三,3M公司从不以利润为借口而开除员工,也就是说,它从不假定“(必须创造)利润”的组织边界,前提是你必须保持或具有足够的活力----3M公司只以创造力为组织边界。
确实,创新和效率之间的矛盾困扰着每一位首席执行官的难题。McNerney曾是3M这家公司创建100年来第一位担任首席执行官的非公司内部人员,在他上任后便裁员8000人(整个员工的11%),加强了绩效审查过程,遏制公司挥霍浪费的恶习,这一计划似乎奏效了,给发展缓慢不稳定的公司带来了秩序,但是,这样的方法却牺牲了创意,随后而来的Buckey带回了创意的火花,就如他的下属所说“我们感觉自己又可以有梦想了”,3M公司再次开始了以创造力为组织边界的管理之旅。
也就是说,假如你是以产品、产业或利润为组织边界,你将永远无法找到自愿性的组织原则,只有当你以“创造力”为组织边界(也是唯一的组织边界)时,你才可能找到自愿性的组织真谛。
自愿性的组织原则,代表着这样一种看法:每一个人都是可以自由进出组织的,只要他们能够创造性的工作----这当然需要破除传统的产品边界或产业边界,因为它们会排斥非产品或非产业的人的加入,从而妨碍了组织的自愿性原则,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正是没有了产品或产业的严格限制,才使得人们能够自由的进出一个企业组织。当然,会有一种传统的声音发出这样的质疑:假如一个企业组织没有了一种所谓的主导产品,那它还能算是一家(成功的)企业组织吗?这恰恰是问题的关键所在,3M公司拥有高达6000余种的产品,你能够说出哪一种产品才是它的所谓主导产品吗?当然不能,那么,3M公司的主导产品究竟是什么哪?只有一种可靠的说法:它是以“创造力”为所谓的主导产品。
自愿性的组织原则,代表着未来企业组织输出的是创造力、而不再是单一的或系列的产品,虽然“输出创造力”的说法似乎有些虚幻和华而不实,但它却是如此实在的创造出企业所渴望的基业长青,那就是依据源源不断的创造力而实现基业长青、而不是依靠所谓的好产品或者可观的利润而实现基业长青,事实上,所谓的“好产品”终究有时代所淘汰的那一天,而所谓的“可观的利润”才是真正虚幻的水中花,因为利润仅仅是好产品所带来的结果,缺少了好产品的支撑,利润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正是因为自愿的加入一个企业组织,才使得个体可以无须无私的奉献知识与智慧,因为他是自愿的,他是发自心底的,他将无怨无悔的努力工作,而这一些并不是为了组织所赋予的使命,更是组织所强迫性的给予个人的任务,他只是为了个人的理想和愿望而工作,仅仅是因为组织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否则,他将拒绝加入这家企业组织,从这个角度来说,“自愿性”才是揭开组织管理的密码,也是所谓的“组织创新”的有效途径。
因此,未来根据“自愿性”的原则所组建的企业组织,更象是一个放大的兴趣小组或者是一个施展个人才华的平台,他们是一群拥有共同兴趣的爱好者----他们只是因为拥有共同的兴趣而从五湖四海走到了一起来、而不再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组织目标而从被(组织强迫性的)聚合在一起,这其中,当然有着本质的区别,那就是未来的管理意味着是从尊重个体开始的、而不再是以组织目标或组织价值观为根本,而要实现未来的管理从尊重个体开始,几乎唯一可行的路径就是:采取“自愿性”的原则来组建企业组织。
l 未来的管理要素和路径
假如是采取“自愿性”组织原则来组建企业组织,那么,未来的管理还剩下了什么哪?
首先肯定的一点是,曾经的“控制和命令”消失了。我们知道,控制和命令几乎是传统管理最重要的管理要素,控制代表着维持一个企业组织的有效运行,而命令则意味着下达任务和严厉执行,可以,在一个以“创造力”为产品的公司里,控制和命令还有什么管理意义哪?难道你想“控制”个体的思想统一到组织价值观上来吗?难道你想“命令”一个创意按时按质的生产出来吗?这当然成为了一个荒诞的笑谈。
同时,它意味着曾经流行一时的“绩效考核管理”消失了。我们知道,绩效考核是管理大师德鲁克发明的一种管理方法,它的实质是为目标管理提供有效的途径,至少,在管理大师德鲁克看来,组织目标是重要的而且是唯一的,它较之前的“效率”管理显然是一大进步,因为效率管理只意味着下达任务和执行任务,而德鲁克却认为假如任务偏离了目标则成为了无效的效率,这也是“效率”和“绩效”的本质区别,可是,德鲁克却并没有意识到:无论是效率、还是绩效,都只意味着组织目标的实现,却并不能代表着组织所渴望的创造力的出现,而“创造力”才是保持企业组织基业长青的法宝。
那么,未来采取“自愿性”原则而组建的企业组织,究竟应该如何来管理哪?虽然一些传统的管理要素消失了,却并代表着未来的企业不需要管理了,只不过,它意味着一些新的管理要素的出现。
首先,它意味着“沟通”成为了最重要的管理要素。
虽然早先的传统管理也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可它仅仅是为了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和矛盾,说到底,传统的沟通的意义,仅仅代表着消除摩擦而为实现效率而工作,可是,我们这里所说的沟通,却代表着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碰撞而产生出有价值的思想火花,换言之,正是因为有了“有意义的摩擦”,才产生出有价值的火花来,而之前的沟通却代表着消除矛盾和摩擦。显然,为了有“意义的摩擦”,才需要更加不断的沟通,而组织为了这种有意义的摩擦的出现,则需要制造人与人之间的经常意义上的沟通。
其次,它意味着“信任”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因为人和人之间是彼此信任的,所以沟通才变得顺理成章。早先,由于有了统一的组织目标作为黏合剂,所以,信任也变得可有可无,仅仅代表着一种道德层面的意义,可是,在一个以“自愿性”为原则组建的企业组织里,这种来自组织层面的黏合剂没有了,这就需要以自愿性原则而进入企业组织里的个体,彼此之间需要极其重要和必要的信任,当然,这种信任是以彼此尊重为前提的,通俗点说,因为“你尊重我”所以我才会信任你,显然,这时的企业组织,再也不是彼此隔阂和矛盾的灭火器,最多只能做彼此信任的协调者。
其三,创造力是个体之间彼此“合作”的产物。
早期的合作仅仅代表着分工,所以早先的所谓合作是由组织来完成的,它得目的也仅仅是为了完成一个“统一的产品”,可是,我们这里所说的(新型的)“合作”,不仅与组织分工无关也与统一的产品无关,它意味着思想意义上的合作或者说是创意层面的合作。思想或者创意,究竟能不能合作?答案是肯定的,就如同老话所说“三个丑皮匠,顶上诸葛亮”,当一人的创意陷入到困境时,其它人的创意是能够给予帮助至少是能够给予启发的,事实上,“思想或创意”上的合作,不仅在现实企业组织随处可见,而且成为了团队合作的必可少的法宝。
其四,“自我激励”成为了源源不断的自动力。
因为你自愿的、热爱工作的、专注专一的,所以你的源动力主要是由自我激励来推动的,而不再是由外部的组织层面来驱动的。虽然来自组织层面的各种激励(包括了奖金或期权等等)依旧十分必要的,但它仅仅是你取得成就之后的一种经济回报,并不具备驱动你的原创性发明或创意的动力,归根到底,是因为你热爱并且专注于你的工作,所以你会萌生发生内心的创造力,这事不仅与来自组织层面的物质奖励无关,也与来自组织层面的精神鼓励无关,就如俗语所说“你永远不可能花钱买到创意(按时按质的)产生”,而你个人之所以无须组织激励就自觉自愿的工作,只是因为你发自内心的热爱这项事业,即使是不给一分钱的奖励,你依旧会心无旁骛的工作下去。
其五,企业必须为社会贡献生活方式、而不是贡献利润或产品。
这时的企业组织必须改变一种观念,那就是由向社会索取转变为向社会贡献。确实,早先的企业组织是一种“索取型企业”,它向社会索取土地资源、索取各种原材料、甚至索取人才这种宝贵的资源,但是,它所面向社会输出的却仅仅是产品,虽然“好产品”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但却不足以弥补它带给社会的污染等等伤害,因此,要想将一个“索取型”企业转变为“贡献型”企业,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改变企业组织终端的输出,既:企业组织的终端,不再是输出利润或产品、而是输出一种生活,换言之,假如你的企业组织终端依旧是输出统一的产品话,那么,你几乎注定只能采取传统的基于组织和产品的管理模式,但是,假如你的企业组织终端输出的生活方式,那么,传统的基于组织和产品的管理模式自然就会崩溃瓦解,你只能采取自愿性的原则来组建企业组织,因为它代表着个体的自由和解放,而个人的自由解放则意味着生活方式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