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同微博 速成刘同



     刘同:现任光线传媒资讯事业部副总裁,10年电视从业经验。历任《娱乐现场》《最佳现场》《娱乐任我行》等多档王牌娱乐节目总监。著有《这么说你就被灭了》、《职场急诊室-谁没一点病》等职场励志畅销书,2012年底出版《谁的青春不迷茫》。

  升职,为什么总是这个人

  在光线传媒8年,从节目策划到制片人,到部门总监、部门总经理,再到部门副总裁,刘同在职场中窜升的速度十分耀眼。可以说这是一个男版的杜拉拉,而他被人谈论最多的角色同样是职场励志偶像。

  刚进电视台当编导的时候,刘同老是熬通宵,起初他以为电视工作就是这样。后来他观察了一下别人,也观察了一下自己,他发现这不合理,大家的工作效率都极其低下。他凭直觉感到这件事可以改变,于是他就尝试了一下,结果改变真的发生了。

  从前,他和同事们一样,工作方法是这样的:新闻采访结束后,回来先休息一下,聊会儿天,带子里拍了两个小时的素材,于是再花两个小时看一遍,看完之后开始写稿,写好之后让领导审核,审完之后去吃饭,吃完饭后回来开始编片子。这样一来,下午5点钟采访回来,一定会忙到午夜。

  经过自己的改良,他的新方法如下:在采访现场时,他脑子里想到的点,就让摄影师去拍,把能用到的记在本子上。待到拍完,回电台的路上就把所有要点排好顺序。回去之后,再把提纲打成文字,半个小时之内,稿子就全都写好了。稿子完成后直接交给领导,素材已经不用再看,全都记下了。审完之后他就自己开始配音,15分钟片子就编好了。如此,在回来的1个小时之内就能把所有的事情全部干完,而别人要做六七个小时。

  从那之后,刘同就是他那一组中编片子最快的,而且不是快一点点。刘同对时间异常敏感,对做无用的事情感到恐惧,他觉得如果一个人不想一想自己做事的方法,就不知道时间里的水分有多么惊人,而每一个环节挤一挤,都会有特别多的时间。

  把时间里的水分挤掉,也就挤掉了同一起跑线上的竞争对手。而现在,如果有哪个节目组总在说加班加班,他就会跟着他们一天,帮下属改进工作流程。他把这叫作“体验式服务”,由他体验,然后服务。这同样是为了节省时间,因为如果靠讲,任何员工永远都会说有困难,这就是无效的沟通,是内耗,刘同最怕这个。最好的方法就是跟着下属们,一起工作一天。

  有了能力,升职就要靠熬。刘同虽争分夺秒,但他却并不急躁,与他同级别的同事看见机会就想跳槽,可他不,他来了光线就像入了定,哪儿也不去。“别人都走了,就剩下我,只能我升职了吧。”刘同哈哈一笑。

  他想,如果有一天要离开这里,自己应该更值钱才对。如何“升值”呢?要靠一个人的稳定性,要靠公司的信任。光线传媒像一个放大镜,做到了50%,就有公司会开高出一倍的价钱;如果做到70%,刘同想对方应该开两倍了吧;做到100%呢?那简直不敢想像。所以每次有人拿着高薪水来挖他的时候,他都会听听报价,暗中涨涨自信,然后想着未来一定会更值钱。但是光线传媒和他好像是形成了默契,当刘同觉得马上就做满的时候,公司立刻就给了他更多的任务,一个全新的岗位。

  他在公司里就像一个潜心于闯关游戏的玩家,刚要松口气的时候,更大的奖励和挑战就在前面,让他来不及歇息,继续埋头向前。

  “坦白讲,我还是个打工仔。只是以前打工特难受,现在好歹也能听听自己的,是高级打工仔。”刘同说。

  永远给信心

  “对于一个刚入行的新人而言,最重要的是你所做的一切都被人看见。”大学毕业,刘同的第一份工作是湖南电视台的记者。那时候他盼望着有人看到他的工作成绩,但他听不到有谁认可他,心里总是没有存在感。然而在一场选秀比赛决赛直播的现场,主持人何炅在介绍亚军的时候说:本来这名选手自己已经决定不参赛了,是我们频道有位记者叫刘同,他拿了他的学生证,认为他一定可以,就替他交了50块钱,这位选手骑虎难下,只能参赛,最后拿了亚军。感谢刘同。

  这件事被刘同反复提到,每次说的时候他都会补上一句“何老师特别好”。那一下让他对工作真正有了信心,他最喜欢给人信心的人。一个人在职场取得成功,很有可能是因为一个相信你的朋友和一句肯定你的话。

  为什么工作能力如此突出?方法论?刘同说他没有,只是一直坚持了一项原则,给信心。在任何时候,当老板吩咐他做一件事情,哪怕这件事听起来匪夷所思,但“不”这个字刘同几乎从不说。他总是说“好啊好啊,我会试着去做。”永远传达的是“OK,我愿意。”

  当他也成了一些人的领导,他猛然发现自己这个优势着实明显。有时候向下属传达一件事情时,得到的回复常常是连尝试的意愿都没有,直接被告知没有成功的可能性。事还没做就泼冷水让他很烦,他觉得只有偷懒的员工才会在工作上拒绝老板。换作是他,哪怕做不了,也会找几套方案,ABCD,摆在老板面前,告诉老板有哪些已经做了,有哪些觉得不行。即便真的没做成,这个态度也会赢得加分。

  一件事,大家都认为已经很糟糕了,刘同一定会说有转机。你听不见他说任何事不好,他喜欢看到有希望的那一面。如果他也认为很糟糕,大概就根本找不到他,他一定在死磕,而当他英雄似的坐到大家面前,跟别人聊起那件事,大家就都知道,一切尽在掌握。

  要坚定自己的路,就要认输

  前几年,刘同有位朋友做公司,请他过去帮忙,刘同尝试了一下,那一个月赚了平时几倍的工资。但是留给他的感觉不是赚了好多钱,而是太累太累了,过了那个月他连想都没想,果断放弃了。

  两年前,我第一次见到刘同,他对我说自己要争取在33岁之前结束职业生涯,然后去周游世界。而现在我再次见到他,他32岁,看不出要退役的意思。我问他,他对我笑笑,说那只是他羡慕的生活,他为此尝试过,拼尽全力,现在看来也大可以去过那样的日子,但他做不来。

  刘同爱写东西,他特别希望自己能像那些他喜欢的作家一样静下来,认真想一些事情。有一次他为了这个目标辞职了,在家待了半天,身外很静,心却恐慌得要命,然后忍不住下午就又去找工作了。他现在还有“放假焦虑症”,歇三天假,就会担心公司是不是搬家了;歇五天,就会担心起公司是不是背地里把自己开除了。所以隔三天就给同事打电话,隔五天就打给老板,随便聊什么,确认一下,有没有发生别的事情。

  他总是迂回,拐个小弯,然后再回来。以前他不明白为什么王尔德说,自己花了一个早上就为了去掉一首诗中的一个逗号,然后下午又把它加上去了。现在他懂了,有一些东西就得是原来的样子,因为那本来就是这样。

  现在他周末去大学演讲,跟同学们聊天,讲自信,讲每个人究竟想成为谁,“你想成为谁?”他这样问所有人。他告诉同学们他以前想成为各种各样的人,樱木花道、律师、画家,但都失败了。每许下一个愿望,最多半年之后就会破灭掉,因为发现自己的能力差太多,于是他接受了,他知道自己想过那样的生活,但并不可以。他还说,当自己真正在工作中被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其实就是越来越像自己的时候。

  2008年,他心血来潮,想做广告,转到了广告部。前半年,一单都没有开,从此彻底怀疑自己的智商和情商,他赌誓,再过一个月不开单,就跟老板说,我认输了。到第六个月的时候,才陆续开单,那时他也明白了自己和一个广告人的区别,他太自我了,做节目恰好就需要自我的人,但做广告就不是,广告人一定要用客户理解的方式去讲故事,他用节目的方式讲,客户就不会接受。

  刘同说自己在广告部的一年是有史以来最用心的一年,他在书中记下了那段日子,“还记得那一天我们坐了六个小时的火车,转了两个小时的汽车,打了一辆黑车,到了客户那,又等了两个小时,聊了不到五分钟,被打发走人。没有吃早餐和中餐,就在路边买了两笼包子,加了一些辣椒酱,吃得很开心。我并没有因失败而颓废,反而因为这种使尽法术也无力回天的失败而释然。看吧,我足够努力了,也失败了,那就不必懊恼了。”

  这就是刘同的成长方式,常用认输的方式校正自己前行的方向。后来他总结,有些东西需要踮起脚才能够到,那注定不是现在应该做的事。

  抄写自己的人生

  “这些文章我10年前就开始写,各种记录,编辑把这本书整理了150万字,翻看的时候,觉得那些想法特别二,但是我却把它们记下来了。”刘同又说到自己的新书《谁的青春不迷茫》,它上市两个月,销量已经破了80万册。

  作为青春文学的作家,刘同没写过多么深刻的哲理,但别人说了句什么话,做了件什么事,只要稍稍触动到他,他总是记得清清楚楚,然后用笔将其写下。实在没有遇到值得一写的事情,他还经常自问自答,像年轻人经常玩的点名游戏,去捕捉那一刻自己内心的感受。所以在年龄由“2”变“3”的时候,他才得以看清自己真实的成长。

  比如25岁时,他问自己:在你成长过程中感觉走的最关键的一步是什么?他这样写道,“第一本书是大四写完的,没有任何门路出版,于是四处求人、上网投稿、上门咨询、不停地打电话,不停地被拒绝……感觉自己一辈子的脸都在那时丢光了,但依然坚持去做。当版权被5000元买断时,长舒了一口气。虽说版税太低,被人说成得不偿失,但对我而言,那本书被人认可的一瞬间,也是我20年来头一次被自己认可,并从此变得自信。”

  说起新书,他又坦白讲,《谁的青春不迷茫》之所以卖了这么多,根本不是因为他写得好,只是因为他都记下了。我赞同这种说法,还有什么比一部解释自己的作品更好看的呢?困惑和收获全都呈献给公众,一个对自己真诚的人,也一定会讨人喜欢。

  谁快谁赢得世界

 刘同微博 速成刘同
  “我现在可以开始说了,对吗?”坐在化妆间里的刘同早已习惯面对记者随时随地的采访,也习惯了在工作中频繁更换自己的角色。他早上刚刚开完一个大会,下午要拍摄一部宣传片,中间还有几个小会等着他,因此我现在必须抓紧时间和他聊聊。

  那天下午,他要作为光线传媒自家的明星为一档叫《娱乐权力榜》的新节目录制宣传片,但这个名字让他有些顾虑。他认为“权力”放在这里有一定风险,于是拨了好几个电话,与别人协商。“‘影响力’会不会好一点?对,因为‘权力’太敏感了,而且很模糊,‘影响力’就很明确。”等到电话那头的人都被他说服了,他又改了注意,放下电话告诉制作组,“还是用‘权力’吧,更有话题性。”

  刘同的思路转换迅捷而又外显,你看不到他沉思的时候,顶多眼睛转几个圈,就有了想法。这是这个职业训练的结果。“宁肯做一个草率的决定,也不要一直后悔地回忆。”他在书中这样写道。这映照了做电视节目的要求,重要的是快,是时刻的创意爆发。话筒不讲理,递到面前就是来要答案。拍宣传片的时候,刘同要对着镜头回答几个问题,他根本没有思考的时间,而一旁的人都希望他能瞬间给出一句经典的回答。他摇摇头,对我说,“好头疼,我要迅速抓他的点,每天都是这样过。”

  “以前没事儿的时候,就总是幻想每一天都很忙,最近这两年有各种各样的事情的时候,却不知道自己要干嘛。”刘同说着自己的困境,苦笑了一下,“也不知道为了啥,只是停不下来。”

  他有一档自己的脱口秀节目叫《刘同坦白讲》。这种日播的娱乐节目和世界是一个时时对应的呈现关系,有时刘同听到一首新歌,觉得好玩,就会把歌词记下来,然后就需要在节目里马上用到这首歌,把一件新闻讲出来,而寻找素材的制作团队往往需要通宵工作。

  在那间超大办公室里的所有人,甚至人力、行政总监都做过采编播一个人完成的编导,都这样通宵达旦地工作过,只因编导可以知道所有的环节和流程。这个明星工场24小时都有人在上班,它是座不夜城。那些年轻的面孔,他们在这里目睹明星,也目睹一个人成为明星的过程。他们羡慕刘同,心里盼着有一天能够成为刘同,毕竟刘同也曾从他们的座位上开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9873.html

更多阅读

杨幂一夜狂删600多条刘恺威微博只是撒娇? 杨幂祝刘恺威生快

细心的网友发现,杨幂昨日开始大量删除自己的微博,我粗略统计了下杨幂的微博从原来的2200多条锐减到只有1600多条。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杨幂微博里搜索,已经显示不到任何关于“刘恺威”的记录,但在刘恺威的微博还能搜索到杨幂的信息,看来

刘涛 知音体 长微博《底线》 刘涛微博

刘涛无底线自曝家丑 被疑替新剧《贤妻》炒作   ( 1 )刘涛曝拯救破产老公坎坷经历所谓豪门生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演员刘涛嫁给富商王珂的头两年,还被外界艳羡其富太太身份。随着她生子复出后“疯狂”接戏的表现,以及丈夫陷入“欠债

就不要难为潘石屹夫妇了吧刘崇顺 潘石屹微博

就不要难为潘石屹夫妇了吧刘崇顺 SOHO中国CEO张欣、董事长潘石屹与哈佛大学校长签订协议,SOHO中国基金会计划设立“SOHO中国助学金”,在全球范围内捐助1亿美元助学金,资助在世界一流大学攻读本科的中国贫困学生。媒体报道甫出,引来不少

声明:《刘同微博 速成刘同》为网友心田上的百合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