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任俊正老师的文章《激励失效的原因》 ,很受启发,文中谈到:“激励制度就是要将调动员工积极性制度化,也就是为了调动员工积极性而动用各种手段、方法和规则。”
激励制度化,这是任老师的观点,我觉得说得非常好,和我在实际工作中得到的一些认识相吻合。
我想起十多年前一位老领导,曾经是我的系主任。在我们这个工科学校,经济管理是一个弱势学科,不被重视是必然的。我们在夹缝中生存着。那时候学校的待遇没有现在好,但是我们的干劲很足。现在回想起来,自己当时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积极性,将学校的工作看作第一位的事情,自己都有点惊讶。我的同事也有同感,我们一起笑着回忆说,我们被领导忽悠了。
这就是激励的最高境界吧?忽悠也是一种艺术呢。没有加薪,也没有优秀团队的吸引。大多数情况下是用语言激励我们;领导者自身有表率的作用;还有就是和谐的氛围。我们经常在一起聚餐,每次花费不多,但交流得很好,大家心很齐,就是要在学校里树立我们系的良好形象,让那些看不起我们的人对我们刮目相看。
这位领导尽管年轻,但领导水平不一般。当时年轻人多,他抓住年轻人有上进心的特点,大胆使用年轻人,这些年轻人觉得自己很受重视,极力表现自己。
学过管理的人都知道,人的需求是分层次的,较高层次的需要都是精神层面的,比如在人群中得到认可、自我价值的实现等等。如果一个组织能让员工在这个层面得到满足,对他的激励是巨大的。
好的激励是要有一个明确的深入人心的目标,让个人的目标和集体的目标融合在一起。一个好的氛围,让员工在这个组织中感到心情舒畅。
激励绝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段时期的艰苦的努力,采取多种方式将员工的注意力和积极性转移到集体中来,在日常管理的每一点一滴中贯彻和宣传组织的目标。让激励变成一种习惯,一种长期的策略,一种制度化的东西。
让激励制度化,不是给员工加薪再加薪,而是将激励变成组织的一种理念,在管理的方方面面得到贯彻。比如尊重人,爱护人,以人为本。一个组织在不同的阶段需要不同的激励方式,在高校里,当学科比较强,人力资源比较充足的时候,用好的待遇激励人才,并对人才的绩效严格考核是必要的。同时还要注意用各种手段去激励他们,不仅有物质的,更有精神上的。使激励成为一项长期性的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