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两章论点 第十八章 问题基础论点(五)



人类(包括其它生命物体)的经济总矛盾决不是“大炮与黄油的矛盾”而是“共生存与齐出力相互抑制”的矛盾。因为实现消费体系有三条途径可供选择,就具体的生命体或生命集团来说,未必只有劳动生产才能创造出生存发展自由。事实上,艰苦的劳动不可能有自由,在责权利相离和偏离按劳分配价值取向等条件下,往往不是多劳多得,而是劳者贫贱不劳者暴富。这种情况在现实中往往是主流,是古来就有之的普遍不公平现象。这通常是中外历史上改革革命或改朝换制的直接原因和动力所在。

(三)总矛盾在实现消费体系中的表现

简单地说,每个人或生命体的消费体系的最佳实现方式是“付出最少,获得最多”。这主要表现有:其一,在生产、阴流子方面,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充分应用科技手段和最恰当的管理法来实现最高的经济效用,此为正道之一。其二,在捷径上有不劳而获,其中坐收渔利是实现消费体系的最高境界,发展科技提高管理水平本身就是向最终少劳或不劳甚至娱乐化劳动实现消费体系的目标奋斗。此又分二路讲,由于生产力科技化即智慧取巧走捷径,往往一劳永逸,劳动者少劳现象是群众性的。如计算机取代珠算盘甚至普及到生产控制、管理自动化的神奇功效就是有力的实例。这是正道之二。在广义生产体系发展到全自动化以前,以往管理经验还未走上531系统理论的情况下,自古以来不劳而获主要演变成少数人好吃懒做或剥削盗骗以至作案犯罪。如消费体系中的生存得以实现后,一般人通常因自身生命不存在生存危机,只要能勉强生活就不愿参加生产劳动尤其是冒险。这就是说,参加劳动应为生活所迫或精神欲望的扩张,能够共生存的话,除极少数精神欲望扩张者,基本上不会有人或生命体想劳动愿出力,更谈不上冒险。

总之,由于不劳而获的存在,一方面共生存就难以齐出力,要想齐出力则通常以不保证生存来刺激发展因子;另一方面由于在极为有限的时空中,可供消费的资源极为有限,于是你强我弱、你死我活奋力竞争的市场局面就会出现,即混乱的齐出力必然否定共生存。

五、总矛盾等主要基础论点间的关系

(一)总矛盾与实现途径等

在总矛盾中,若“共生存”得以实现,则“齐出力”几乎不复存在。理论上是多数人没有劳作压力;现实表现为有条件者以不劳而获的途径实现消费体系,而多数人在社会制度的匡定下处于求生存的辛苦劳作中。如果“齐出力”实现了,但没有按才(能)分工T19不能按劳取酬,则发力方向不一致,“共生存”就不可能保证,表现为以生产体系、阴流子、不劳而获及其三者的交叉组合中某些方式来实现各自的消费体系。如此不择手段地实现消费体系必导致劳者穷不劳者富,而社会总体贫穷。

(二)总矛盾、经济基本问题和二个根本点等

总矛盾的核心显然是关于消费实现途径的问题。在实现途径中,根本的一条是以生产实现消费,再考虑到生产如何实现消费,这些正是经济基本问题的要点。所以经济基本问题的概念是关于以生产体系来实现消费体系的范畴,而能否保证充分使用科技劳动实现消费体系是解决经济总矛盾的目标所在。显然,通过生产体系的途径来实现消费体系也并非万事大吉。前面讲过,以生产体系实现消费体系存在二个经济根本点的疑难。一是宏观产-消通道受堵或干涸,社会公体缺乏社会性、计划性、协调性;二是微观责权利相离,经济个体违背虚物质规律而运作,缺乏竞争活性,不能肯定自我、没有个体性发展性竞争性。尤其在责权利相离的公体中,因滋养着不劳而获的个体,二个经济根本点不可能得到恰当处理,因而无法保证消费体系的正常实现。只有坚持任人唯才落实按劳取酬的原则,才有可能保证责权利统一,使个体自我意识增强,进而完全调动各个物体的积极竞争性,通过实现自我价值的积极性来达到齐出力的效果;也只有通过全社会的计划,坚持财产所有权与使用权适当分离,实行按劳按需分配相结合来疏通产-消通道,才能储存各个个体的特长价值,协调各种才能以充分发挥作用、贡献于社会。

总之,共生存与齐出力相互抑制之经济总矛盾同宏观产-消通道,微观责权利关系二个根本点,同经济基本问题是密切相关的。

(三)生发与共生存齐出力是二对客观矛盾

消费体系中,EDF的配置、分配矛盾决定着共生存与齐出力也是矛盾的,因为在531理论不介入的条件下,E、D、F间主要呈相互转化、补偿关系。笼统地讲,共生存意味着E↑D↓F↓,齐出力则意味着D↑F↑而E↓。在高级载体(公体)中搞平均主义共生存就意味着发展私有规律失去正作用,即不能调动一切积极劳动因素,整体上死气沉沉、生命趋于衰竭;如果强调低级载体(个体)间弱肉强食的自然竞争,表面上看,在竞争大潮中人人齐上阵,实质意味着共生存基本被抛弃。齐出力虽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价值,如果没有价值取向和共生存的计消,则必然是方向不一致的消费运动,即有的劳动有的不劳而获有的搞金融投机有的做贸易……,这些不同的手段间有着十分可怕的能量抵消,尤其是对生产、管理人才摧残而严重制约着发展,且无法保证共生存的人道主义的推行,不能保障低级生命体或人权。不能保证多数人的生存,发展到最后同样危及高级载体的生存发展,是高级载体所不容许的。总之,共生存就不能齐出力,生存公有制约发展私有;齐出力就不能共生存,发展私有罔顾生存公有。

事实上绝对的公体或私体都是不存在的,因物体是以无穷个层次结构存在于宇宙中的,分为高级低级虚物质载体。在层次结构中,高低级是相对的,高级亦为低级,低级亦为高级,并互为依存转化。因生发自由是任何物体所面临的矛盾,即存在于高级载体中的共生存影响着高级载体中低级载体步调一致地齐出力;而个体的混乱竞争运动必扰乱高级载体的和谐发展。可见,其中所反映的生存发展与共生存齐出力二对矛盾,是客观实在而无法从物体中分离或消灭的。一个脱离公体的私体单独奋斗,其发展效果是极其有限的,在多数情况下或多方面是无所作为的。但没有个体奋斗,公体则会一天天衰竭下去,共生存就不能保证;同时,若没有公体的协调和保证,个体则不会有生存环境,分工与合作效率必然低下。

六、处理经济总矛盾的规律是生发律而模式是计消市产

无论经济总矛盾还是经济基本问题都是对物体实现消费体系过程中所发生问题的概括点,其核心是消费体系中的生存、发展、自由。消费体系因生存、发展二个因子而包含着公共生存性计划性和个体发展性竞争性的双重矛盾。因此,解决经济总矛盾、处理经济基本问题的规律是生存公有发展私有规律。     

经济总矛盾要求据生发规律或按计消市产模式运作消费体系,以综合治理生存与发展的问题。因为总矛盾、生发规律、计消市产模式等中都含有生存、发展二个因子。如此一来,使得生存与发展、公体与私体、计划与市场、竞争与救助、民主自由与集中规范等得以完全大统一。统一于生发规律与计消市产模式的作用下,也即必须走以生产体系为根本途径,以阴流子为高效运作手段来实现消费体系的道路,进而实现全体人民不劳而获的理想;抑制和铲除社会中个别成员不劳而获的剥削行为,大力提倡古为今用、人为我用,实现自然资源和科技共享的理想境界。

§05 社会矛盾经济问题的焦点-分配不公

    上述问题基础论点都是浑然一体彼此关联的。其中人们普遍关心的又有一定聚焦作用的应是分配不公。因为公平意味着每个人的能力贡献与欲望满足达到平衡,在按才分工、按劳分配价值取向下人人心满意足个个安居乐业;在储备特长按需分配保护下,全社会共生存全民共天伦。否则,就是一个以经济问题为标志的充满罪恶的社会。

一、分配不公的主要表现

分配上的不公平主要表现为,不顾丧失劳动能力者和社会公益消费;不重视设置面向全社会的医疗、失业、特困、人寿养老、安全生活等的保障体系,单纯按生产要素分配消费金;也表现为责权利不清而贪污盗骗,财力、武力、权力三类剥削盛行;还表现为全社会生存金、发展金、自由金计划配置不当,对消费金所有权和使用权适当分离难以接受,产品不完全用于消费,等等。这些必将导致产-消通道出现二种状况,其一是堵塞;其二是干涸。

二、分配不公的原因简析

从分配不公的现象可以看出,分配不公是经济问题基础论点的综合表现,因而是经济问题的焦点。下面从重要的问题基础论点去作个简要分析。

为什么会出现共生存与齐出力相互排斥的总矛盾呢?这是因为能力有限资源有限使得共生存需要齐出力来保证,而欲望无穷又表现为物体在生存正常时逃避劳动,进而不择手段去谋取不劳而获的生存发展资料。这种局面必然演变出分配不公,因分配不公最突出的表现是不劳而获。分配不公集中表现在二方面,一是社会分工不遵守任人唯才配置岗位而是鸡犬升天盛行;二是消费品分配不遵守按需按劳相结合的分配原则,盛行三力剥削。不坚持任人唯才,不坚持按需按劳结合分配原则,社会的经济的问题就会一发而不可收拾。不仅仅出现总矛盾,还会同时出现其它基础论点,因为用人机制运行良好意味着其它机制都能正常运行,而且合理用人与按才配置岗位是保证社会机制运行优良和制度创新改进的首要条件,否则因用人不当就会酿成万恶社会之源;因为共生存就是要按需分配,齐出力就是要按劳分配,否则总矛盾就不能消除,也就是违反了高级载体生存条件下的低级载体齐出力自然法则。

高级载体整个儿沿着测地线实现消费体系是方向一致的齐出力,可以保证共生存,需要遵循和使用531理论。但在使用531理论来治理社会与经济之前的齐出力方向是资本主义式的市场经济引导的拜金主义,虽然讲按劳分配原则,但经济危机频发,失业率居高不下,各种经济政策或措施显得凌乱而作用盲目。因拜金主义是不择手段追逐个体利益的,结果是不能保证共生存。

在现代科技条件下,人的劳动能力远远高于其生存生理所需消耗产品,纵使没有531理论指导,也不至于发生全社会性生存危机。事实是,社会科学没有量化,社会、经济信息不对称,缺乏计量、数学运算,管理环节、商贸环节的横跨干预……。所有这些使得既不可能有高效的理想的经济运行水平,也不可能真正落实任人唯才、按劳取酬原则,没有想到财富所有权与使用权可以适当分离、按需按劳分配可以相互结合。总之,现实是生产力越发达,社会分配更加不公平。生产力总是为善于公关、结党营私而掌握武力、权力、财力的少数人服务,生产力体系原创者、广大劳动人民总是得不偿失而多数贫困,从而成事更难、生产力体系发展不充分。

在公制经济体中责权利不统一,而在私制经济中社会盲目竞争。这二者都将导致消费金分配或占有上出现悬殊差距,也正是产-消通道受堵的主要原因。但在市场经济中,没有对贫富差距的肯定,就不会有竞争;在责权利不统一的公制经济中,这种差距不仅是劳动竞争上的,还表现得极不公平,打破了劳动竞争,导致质量与效益均低下的泡沫经济或贫穷经济出现。更有甚者,贫富差距悬殊使大量消费金旁路消费环节直接进入生产市场,或缺乏计划使总消费金投入不足。结果只能是消费、生产二萧条。唯有理解虚物公平T19概念,启运虚物质分配理论与分配总原则,就是坚持责权利统一原则,能赢得公平与发展的绝妙境界。

1.要点温习

 孟子两章论点 第十八章 问题基础论点(五)

A1 几乎所有的复杂社会矛盾现象和经济问题都可概括成若干问题基础论点,所有这些问题论点都是潜在的虚物质效应所致。正因为此,各论点间都是相关联的,关联于虚物质,关联虚物质的消费体系矛盾律效应。

A2 实现消费体系有无穷条途径,其中通过生产实现消费的途径是关乎经济基本问题的物质途径,而生产能否充分服务于消费则需要处理好经济二个根本点。由于能力有限资源有限,用有限能力去实现无穷欲望必引发不择手段的消费体系实现方式,由于法治和道德的约束,毕竟剥削、盗骗者只能是少部分人,选择生产劳动者始终是多数人。如果不走生产实现消费的道路,则必然走上不劳而获的道路。总矛盾表明,在解决共生存的条件下,不劳而获的队伍还会扩大。在不劳而获的队伍中,其实都在出力,朝自己的特长和最大收益方向发力,但不一定都是生产劳动方向。

2.思考

P1问题基础论点是个怎样的矛盾与问题体系?其中社会总矛盾、经济基本问题、经济二个根本点三者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P2 为什么说经济问题的焦点是分配不公?


① 大炮与黄油的矛盾是西方经济学所指的经济源头问题,在《虚&531》看来,它是个不能脱离社会总矛盾的经济层面的问题,不是一切经济问题的真正源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98602.html

更多阅读

陆军军史: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

1.国军历史上6支“第十八军” 2.浙军夏超部组成的第十八军 3.北洋军阀孙传芳一部组成的第十八军 4.湘军第十七师组成的第十八军 5.桂军第七军组成的第十八军 6.国民军冯玉祥一部组成的第十八军 7.第十一师组成的第十八军该军前身是

声明:《孟子两章论点 第十八章 问题基础论点(五)》为网友酒窝暖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