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规律五大范畴关系 第十九章 五大经济规律(一)



 本丛书第一部从哲学上推出了消费体系矛盾律、生发律及公私奇偶律、力-消-产顺序周期律、资金流二岸富律、三个消费运动律,共计五大律八子律。哲学是关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总观点与总方法,因而五大哲学律从经济角度上看也是五大经济律,可操作性强。下面对这五大律从经济角度上作经济技术处理,进而开发出虚物质管理法,推出原创性经管理论:531。

§01 消费体系矛盾律

从物体存在法则可知,层次结构、方向不变、实现消费体系是物体生命运动的三大组成,层次结构即几何尺寸,是物质能量的储存体,方向不变是欲望无穷的效应;实现消费体系是生命运动目标或焦点。实现消费体系是物体生命运动的全部内容,而层次结构、方向不变导致了物体消费运动的种种矛盾。可见,消费体系矛盾律首先是个哲学问题,因为没有不消费的物体;其次也是宇宙的普适规律,其概念在本丛书第一部第八章中已讲过,表示式为C=E+D+F,主要包括二方面:一是EDF三者间配置矛盾;二是关于C的实现途径选择矛盾。

对于某物体的需求来说,其总需求设为C,即时需求设为Ci,潜在需求设为Cf,则C=Ci+Cf                     (19-1)

式中Ci=Ei+Di+Fi; Cf=Ef+Df+Ff。又设引导消费为Cd,环境条件消费为Cc,则

Cf= Cd+Cc                   (19-2)

此处从社会与经济角度对消费体系矛盾律进一步加以探讨。

一、消费体系性质

根据广义物质的虚、实二面性,消费分为实物质(即通常所说的物质)消费和精神(与虚物质相关的)消费。

消费体系内容反映了虚物质本性,消费体系矛盾律本质上就是虚物质发散与收敛矛盾的对立统一产物。虚物质发散性在于E、D、F三个欲望值无上界;收敛性在于现实生活运作过程中,E、D、F欲望值收敛于有限的可消费资源C。发散在于低级载体虚物质方向而收敛在于高级载体虚物质方向。

消费体系中生存具相对静止性,而发展自由具绝对运动特性,所以消费体系是运动的相对静止(0)与绝对发展运动(1)的对立统一,即“0、1”的统一矛盾体;生存同发展也是一对对立统一矛盾,因为生存是发展的基础而发展是生存水平升级的驱动力;在有限C值下,生存影响发展,发展不顾生存。

消费体系有着极其广泛的概念,远不止于衣食住行,是物权人权的全部体现,只讲人权忽视消费体系是不全面的。其中第一权(E)为生存;第二权(D)为发展;第三权(F)为自由。第一、二权是基本权可比喻为茎枝;第三权是幸福自由权可比喻为香花。沿测地线实现消费体系就是锦上添花并充分地享有人权,那是种心满意足的仙境!

在消费体系E、D、F中,E、F是当前品T1,D是未来品T2。因为生存首先是即时连续性的,其次是展望性的;发展则首先是期望性的,其次是现实结果;自由是随时性的也是消费者不断追求的。

二、消费欲望的分割处理

消费体系有个重要性质,那就是发散性。根据方向不变原理,实现消费体系在空间幅度上无限广大,在时间上的发生次数无限频繁;在质量上的要求无限完美,在数量上的要求延续不断……。总之,消费体系具发散性表明消费欲望无穷,但根据虚物质的阴流子量子特性,无穷欲望可进行分割处理,从而使无穷欲望可同有限能力匹配。

广义生产体系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只有通过对无穷欲望的分割处理,将无限割成有限才能使有限的生产体系同消费欲望片段协同发展。根据方向不变原理,在本质上人的欲望是无穷的,即人性具发散性;而在无限时空中,科技生产力水平及其发展也是无界的。所以人的欲望及其消费体系的实现也是无限的,但现实生活中始终存在的情况是,人性欲望的无限性与人的寿命、能力资源的有限性相矛盾,也就是说,虚物质的发散即消费体系实现的欲望无穷同科技生产力水平的有限性、发展渐进性之间存在矛盾。这一矛盾的解决发展呈二种情况:一是将无穷的欲望分解成有限略超前的片段,通过不断发展生产力实现一个又一个欲望片段;另一种情况是无穷欲望任其暴发,从而陷入欲海难填的疯狂境界而必然使一班人选择不劳而获的途径。

欲望的具体内容不外乎消费体系,如果分片段按步骤实现无穷欲望就是计划消费T3。考虑到共生存与齐出力的对立统一性,消费体系的实现应有计划性,计划性是由消费体系的内容状况决定的。因为生存首先是整体生存或主体生存,不一定是全员生存;其次是全员生存即共生存。共生存意味着整体或上层载体生存,没有计划的制订、实施是不可能在消除贫困的基础上确保全员共同生存的。而对于生存、发展、自由三者的合理配置和消费方式、生产途径的确定正是计划消费的重点。层次结构论表明物体能力有限,因而计划消费的水平是有上界的,这个上界就是科技生产力的最高水平。就人类来说,虚物质的收敛性正是由具体科技生产力水平上限嵌制而成的,表现为人的现实欲望运作呈有限性,可以暂时得到满足,这便是人性的收敛性。可发散的人性由收敛的人性构成,无穷欲望的满足要通过分割、片段化处理欲望来实现。

三、消费体系矛盾律定义

消费体系矛盾律的主要概念在本丛书第八章已介绍过,此处再作进一步概括定义。根据层次结构论,消费体系总量C是同当时的科技生产力阶段性水平Pc相对应的一个值,就象制作一个馅饼是有大小的,而非无穷大。C值有限是消费体系矛盾律存在的前提,C值无限就不会有消费矛盾的存在。消费体系内容又是对人权物权内容的概括反映,根据方向不变原理,E、D、F三大欲望均是无穷的。E、D、F无穷而Pc有限,最终导致E、D、F分割成片段处理而落入现实的有限性,且C=E+D+F使得E、D、F间此消彼长,因为C是有限值。欲望无穷而能力有限必然导致倾向于以恶意不劳而获实现消费为第一手段。消费体系矛盾律的另一面就是消费体系实现途径的选择问题,这也是由Pc值有限而欲望无穷决定的,因为希望所求超过自己的能力,只有恶意不劳而获才有可能对需求欲望作出一定的补偿。

综上所述,消费体系矛盾律内容有二方面,简言之为:实现途径选择和分配配置矛盾。其定义为:在物体实现消费体系的过程中,因物体自身的欲望无穷而能力有限,使得物体欲取得C值的份额不一定依据其创造C值的大小;也使得物体所在高级载体创造的C值有限而E、D、F间发生资源异化与配置矛盾,以致在高级载体(公体)中的低级载体间发生分配矛盾。

四、消费体系矛盾律在经济生活中的表现

设C为由科技生产力水平上限和可消费资源状况决定的消费体系总量最大值,而E、D、F分别是由C所配置的生存、发展、自由三分量。其中E主要依靠社会,在计划中均衡消费金T4综合解决,D、F主要依靠市场竞争和社会规范行为实现。显然,由于C值有限,E、D、F间此消彼长,互为转化和补偿;在满足人类不同需要时,体现为消费结构、投资结构矛盾和资源配置、产业部门间比例问题;在居民间的分配中,体现为某阶层的奢侈消费排斥贫困阶层的生存消费等矛盾。经济问题来自消费体系的矛盾性,必须也只有用计消市产模式才能解决。

五、消费体系与五大经济律

五构素物体论将我们探研复杂宇宙的大广镜聚焦于物体上,从而大大浅显了看似神秘的宇宙。也就是说,解剖物体哲学构成,研究物体沿测地线的消费运动就能把握全部宇宙中事物、现象、规律、理论等。可以说,按照五构素物体论,任何规律理论都是关于物体消费运动的。

五大律也不例外,不仅同问题基础论点、三大模件、一项目标性原则构成531系统理论,而且本身自成一体。物体消费运动就是运作消费体系,而消费体系在运作过程中必然展开并分解出生存、发展、自由。消费体系实现途径的选择及其生存、发展、自由三者的异化、互补构成了消费体系矛盾律。在消费体系中,生存衍生出生存公有规律,发展自由衍生出发展私有规律。消费体系矛盾性、生发律的对立统一性决定了实现消费的最佳运作法则是力-消-产顺序周期律,因为实现消费体系离不开生产力,当前离不开社会生产和市场销售环节。阴流子是虚物质典型范畴,虚物质是消费体系的起因使得阴流子在引导消费体系的实现方向和质效方面起着“流和用”的关键作用;物体按层次结构布局使得消费体系亦有高低层次或公私之分,表明实现消费体系要遵循无为有为律;物体消费运动本身就伴随着物能转化的“O”态平衡之不断打破建立过程;任何物体的消费运动就是大环套小环、环环相扣的循环相生相克网络链。总之,五大律无不与消费体系相关联,研究五大律,掌握531系统理论的应用技术是不折不扣的全方位地为物体消费运动服务。

科学就是研究物体的构成与物体消费运动二个方面的。关于物体的构成就是要研究五构素及其层次结构,这是第一部《虚物质论》的核心内容;研究物体消费运动就是要研究方向不变效应与531系统理论的操作性,这是本部所要实现的目标与任务。

§02 生发经济律与ⅠⅡⅢ公私奇偶律

    生发规律是对高低级载体即公私关系进行处理的一般法则,因而研究生发律应先讨论高低级载体或公有私有关系。

一、私有公有形成之理

(一)高低级载体因层次结构而成公私关系

从空无中产生能量“O”态点,从能量“O”态点爆炸释放出的五构素物体按层次布局于宇宙中,必然呈现千丝万缕的公私联系,因为高层相对为公而低层相对为私。这些公私联系表现为事件,表现为社会的经济的现象。其中事物相互联系决定着公有存在,事物相互独立决定着私有存在,而且发展私有同生存公有相互区别又不可分离。对一个物体来说,独立性是层次结构分界线勾勒出来的,具原生性、自然和自由性,相对属低级载体。显然,因层次的制约,个体能力是有限的,需要合作才能完成更大的工程。为满足无穷欲望提出的更高要求,具合作功能与组织结构的高级载体必然出现。当独立的个体间统一协作起来形成一个能量大层次高的新功能机体时,个体能力有限和特长差异性要求社会进行分工与合作。这种合作体则是后生的、有目的的和约束的,相对为高级载体。

可以想得到,在人烟稀少土地辽阔的原始社会,刀耕火种先到先种,土地私有制是形式上的。但随着人口增多而(肥沃)土地又有限,渐渐就会出现每块土地都有主人并继承的私有制。从这个土地所有权形成现象可看出,私有制产生的原因是资源有限。有限的土地归谁拥有,以往由武力附加某些规则加先到先得的俗成等来决定,在不择手段的竞争中落实。这是发展私有形成之理。另一方面,个体能力有限需要结合成能力更大的集体,以产生改造自然的规模效应,便产生了公有。如果公有建立在资源丰富的基础上则是最理想的,但这样的公有是不存在的或松散的。事实是公有通常建立在能力有限资源有限生存困难的前提下,于是产生了生存公有。公有的本质是因能力和资源均有限,而使合作成为必要时形成,也包括出于结党营私推翻所觊觎的既得利益组织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能力除了武力、权力、财力概念外,还是一系列特长的总称,如专业技能、科研才能、公关本能等等。过去的私有财产分配占有主要由机遇和能力确定,能力通常是指武力、权力、财力、公关而不是劳动技能。由此看来,私有制的形成有四方面的因素,一是具方向不变效应的虚物质规律决定的欲望无穷;二是资源有限产生了占有欲望与行为;三是凭借武力、权力、财力或智力加机会瓜分资源;四是按技能特长分工和配置资源,以便高效加工。这四个因素中,欲望无穷与资源有限是私有制存在的客观基础,而资源的配置是依据劳动技能、使用效率还是由武力、权力、财力决定关系到公平与效益问题。这有二种状况,一是私有者以老板身分来聘请有劳动技能者开展生产营运;二是资源共享,产-消网络图按程序联络着每个人的劳动与消费,没有老板而按劳动技能分工与合作。公有制是由能力有限决定的,即由于劳动技能有限,人们开山修渠,操纵大机器,搞系统工程绝非个人所能担当;也由于社会关系的束缚,不得不凭借武力、权力、财力等资本敛集财富,通过兼并垄断形成公有体。实践中是由于高级载体同外界存在较量,使获取资源更加困难,需要内部低级载体加强团结,以致高级载体内部的低级载体间存在竞争而促成联合派系出现。

(二)私有原生公有永存

相对于公体,私体是指五构素的一种高度紧密集合状态,具完整性有机性即独立性,个性明显,因而私体可看作为一种广义单元体。私体是原生的,主要表现为如下三种状态:显然,能量“O”态点是最原始的原生个体;宇宙大爆炸产生的碎块、星云,以及现在的总星系、星系、恒星、行星、物体、分子、原子等都可看作自然个体;而基本粒子、量子层面的神奇个体表现是本质天然个体。私体必有消费运动,私体对消费对象的无限追求、占有便出现了私有。私体是原生的从而私有也是原生的。

按照层次结构论,高低级载体间公私关系是宇宙大爆炸以来就存在的,同样在宇宙回归到能量“O”态点前也是不会消失的,因而哲学上认定公、私均永存。

人类是个不大偏小的宇宙层次,自身的五构素躯体的能量当量值自然是有限的。而认识改造自然的智力囿于时空狭缝,所能感知的所能控制的也不可能是无限的。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自身无法抗拒的危机而发生挫折乃至生存问题,这必然需要社会公众救助,其所在社区亦应责无旁贷地给予帮助。在自然界的生存竞争中,个人体力量是渺小的,任何时候都不能保证是最大的,这便要求公体永存。古时候,人群往往依据生存环境变化,时而集结时而分散以抵御外来侵略;随着科技生产力的发展,虽然人的做功能力不断放大,但在发散的虚物质支持下,人类欲望也越来越大的同时所面临的改造对象之结合能也越来越大,所以公体永存。这些是生存公有规律的特征现象。

公体是指个体间一种相对私体较为松散的集结状态,公体实质上就是一种广义团体。公体同样作消费运动,公体对消费资源的无限开发控制便出现了公有。载体的高低级关系就是公私关系,层次结构表明高低级载体关系永存,因此在经济学上公有也永存。公体永存,则公有永存。

(三)垄断是个体发展成公体的极端趋势

宇宙爆炸初期当属公体瓦解成个体的运动,但爆炸飞出的碎块、灰尘、量子等进入冷胀过程中主要是低级构成高级、个体构成公体的垄断形成过程。社会集结,机械、物理、生化、核变式聚结有如垄断、扩张,宇宙进入黑洞回归“0”态回归空无是典型的吞噬垄断。这些聚结、膨胀遵循“O”态建立律,形成垄断。

垄断是个体自由竞争并获得成功发展的结果,同时垄断扼杀周围物体的竞争自由与发展。个体因面临某项大工程的攻坚而集结成公体,当工程完成后,如果集体不及时解散则所形成的公体就会依惯性发展成垄断组织。垄断公体的出现,内部的组织性计划性纪律性会得到空前加强,同时首领凭借历史贡献或威望惯性或权力关系网使集权迅速增强并向他自身聚结。随着公体的整体性不断加强,个体活动的民主自由等人权逐渐集中转移到首领身上,形成一言堂、一元意志的垄断统治。垄断组织对外或排斥异己、凭实力竞争蚕食它物、扩张垄断集体的生存环境。垄断集团依据价值取向和用人原则所制订的法规通常体现垄断权力中央个人或极少数人的意志而不完全符合社会的价值取向与发展方向。可见垄断的形成与发展就是公体的不断膨胀,这种公体通常是不必要的且阻碍社会发展的。它早先来自个体自由竞争后来又压制个体的自由竞争,直至腐败老化瓦解或爆炸、寿命结束。之后产生新的个体群,又开展新一轮自由竞争至垄断的生命运动。垄断集团的形成且发展成垄断体间的争斗远比个体间的争斗规模大、破坏性恶劣。从这个意义上讲,应反对结党组团,提倡自由体松散的有机协调。事物生命运动周期本质表现就是个体发展到公体而公体瓦解成个体的往复循环、无限发展,其中充满着血腥味,布满坑坎、残酷。根据循环相生相克律,垄断吞噬个体的同时也是个体生发自由被集体吞没的过程,是一个由充满活力、五彩斑烂的世界走向单纯、死寂、灭亡的过程。

综上所述,垄断形成可简述为:私体自由生活→竞争与选择→发展壮大→个体数目减少→垄断不断加强→个体规模逐渐升级→最终统一于垄断体。私体的扩张就是公有化进程,显然公体是在私有制形式下个体间竞争发展到垄断的结果,垄断的结果就是庞大的垄断个体出现。公有是手段,却反映了社会死气沉沉,少数人凭借垄断集权称王霸道。

(四)公体分解成个体

公体分解成个体而个体集合成公体在最原始最遥远的表现是宇宙大爆炸进入五构素时代,五构素组装成物体进入冷胀时代。宇宙大同性特征表明,同垄断形成一样,公体分解成个体是普遍的,形式是多样的。

个体在竞争过程中聚结,规模升级、扩张就是垄断公体的形成;反之,公有的瓦解就是私有化进程。私有更具自然性而公有更具社会性,反映了社会丰富多彩和多数人自由舒畅。

根据“O”态打破律,宇宙中的一切都是由空无到能量“0”态点到宇宙爆炸到宇宙冷胀形成的。在这近200亿年的过程中,都是公体的打破、个体的产生过程;都是旧体灭亡瓦解为新个体的过程;都是母体繁衍后代的过程。

私体不仅原生而后组成公体,而且公体亦可分化出私体。我们都知道,团队同外部或自然的斗争通常表现为同天灾人祸的斗争,一旦获胜则意味着摆脱了生存危机,因而集结就失去意义。接着必然是分散进入个人的竞争状态,从而出现相对无序、各自奋力争斗的场面,按照某种价值标准择优汰劣。但历代武装夺取政权的皇朝均不愿自动解散,而是进行所谓的建设、治理江山。历史上也有少数明智的功高将相要求解甲归田,离开皇权集团而逃避来年杀身之祸。自然,人性发散竞争的结果是个人充分做工体现出自身价值而社会不断筛选保留强体,从而使得公体得到发展。这种“先外后内,即先是人类集合成公体以整体同自然作斗争;而后是人类内部分散成个体为瓜分集体成果互相残杀”式的争斗发展贯彻于历史长河且存在于自然、社会中。如原始社会个人生存能力极低,因而以公有形式为主,随着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不断放大,因劳动技能化而个体能力不断得到发展导致公有比重不断下降,私有则从无开始不断发展壮大且所占比重不断上升。这些又是发展私有规律的特征现象。

(五)公私对立统一性及其效应

物体按层次结构布局使得公体私体永远共存,因为有上层载体就有下层载体、有公体就有私体。这表明任何社会都是公私共同体,因而公私统一于时空中。但层次界面是清楚的,高级载体的地位、目标利益高于低级载体,低级载体自指性强,实体密度更高,高、低级载体间有一定的对立性。

事实上,公私是相对的和不定性的。就象一个男人既为人父又为人子一样,构成公有之私有单元作为公体又由子(更低层次)私有单元组成。同样,任何一个经济形式或实体既为公又为私。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私有单元亦称私有元子T5是人,又称为社会经济组织中的基本单元。判断一个经济体的自然公私性质,仅须考察该组织的存在对社会或公体的作用方向是正作用还是反作用,而不管它的资产是公有还是私有形式。公私既统一又对立,公中有私、私中有公。公有面向集团社会,具生存计划性,注重共同目标、社会效益;私有面向单元个体,具发展市场性,注重自身目的和个体利益。公私共存而对立统一,将公私概念限制在经济体制上,或对立起来、绝对化的争论都是哲学概念不清的缘故,没有意义,影响经济工作。 

因为公私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公也没有绝对的私。小公体相对大公体便是私,大私体相对小私体便是公。公具合作协调性、社会存在性、能量能力大等特点却会扼杀自由,且公体越大垄断性越强,其中的个体自由度越小。私体单独运行具灵活自由性、个体发展性、能量能力小等特点却无把握保证自身的生存,且私体越小、凝聚力越低,但自指向心力越大。公中有私私中有公,私有一旦从家庭或夫妻店发展到“李嘉诚”、“盖茨”规模,其公有特性就显而易见。私有是原本是自然产物,而公体则是私体单元按需自然集成,即凡因需而集中而合成的经济形式或组织都是公有制实现形式。生存公有要求在法治基础上提倡精神文明建设,加强道德文化教育;发展私有要求搞物质文明建设,加强科教开发。

公有的存在是客观的,社会有责任给予保护,且政府应不断作出调整。当当朝政府无法保证生存公有时,以均财富口号的革命、起义在历史上就屡屡发生,改朝换代就不可避免。

二、生存公有规律

(一)生存公有的物质性

1.能量“O”态点→自私→公有

前面已讲到虚物质的主体是物性人性而本质是自私;自私是原生的,系方向不变原理决定的物体特性。当自私储存起来以备后用时,就表现出十足的利他集体主义,可见利他主义本质也是自私。主要表现在三方面:①自指主义。如个人对自身身体器官、四肢等都理解为本身,以及自身进行健体疗养,甚至对儿女也理解为其身体的一部分。②友情至上主义。如帮助亲友和集团内部成员从而储存情债,换取即时精神报酬或以在需要援助时获取回报达到自己的预期欲望。③集体合作主义。基本上是利益一致而能力有限时的集合体,当一些个体寻求协同攻克结合能大于个体自身能力的对象时,自私转化为间接的集体合作主义。这三方面实质上是发展私有转化为生存公有规律的反映,其中①指自我主体;②指时间上的赊欠;③指空间上的分工合作。自私的储备与资产储备有着感知上的区别。对资产储备人人都知道是为了储备未来;对自私的储备则只能感觉到其集体主义高尚品格,因为随着生存公有规律长期作用而演化出个体服从公体的固化思维,进而发展成社会习俗,所以舍己为人(公)成了毫无自私的观念。

自私不仅呈恶性,而且恶性也可转化为善性。怜悯、同情、慈悲之怀等善性是对恶性反感的产物,是对无故受害者的关心。不过善性的发挥是以生存欲望的基本实现为前提的,而无力保证自身生存者是不可能主动去做好事、去资助别人的。善性的发挥通常为处于D、F水平的一类人,往往他们在谋求生存E时有着艰难的经历。

生存公有不是人为的,是高级载体存在的基础,更为低级载体生存的基础,因为层次结构中的公私体来自一个共同的祖先——能量“O”态点,当能量“O”态点爆炸冷胀形成层次结构后,就出现了高级载体由低级载体构成、没有低级载体则不可能有高级载体的事实。

2.生存公有之天理

卢梭的“天赋人权”首先应是天赋生存权。就象作者母亲说的那样,每条鱼嘴边都有一滴露珠。就是说正常情况下没有饿死人的。这有二层意思:一是生存公有规律效应是保证人人生存的自然法则;二是生存底线不必定得过高,以免姑息好吃懒做之人,因为苍天不会饿死人。

(二)生存公有的社会性

生存公有具社会性、计划性、生存性、垄断性等,其中社会性是其根本。

生存保障体系主要内容有:安全防卫、环境保护、生活稳定、社会保险等。很明显,生存保障具公共、社会性,因而在现阶段或属监管社会运作的政府职责。由于生存公有具社会性,因此提供保障和被保障的范围越大越好。这就是说,在经济实体或企业小圈子里的用工与福利保障是不足取的,其安全系数小、人才资源错位配置利用率低、个体对小圈子依赖性强而自由度低、社会交往弱。中国过去国企的养老、住房、医疗等福利保障企业化,职工单位化,虽然也算是一种保障管制形式,却使职员失去了个体自由和职业选择权,而受制于单位领导;同时单位也失去了人才流动不断更新自身血液的机会。此外,生存保障社会化而非企业化更利于资源合理配置和利用,因为受保障的是全体社员而非经济体中的职员。这样,保障系数更高,个体又不失自由。社会化消除了人与人的关系限于企业小圈子里兜的状况,正常经济生活往来就不会受制于带人情味的上下左右关系,而是对事不对人广泛的公共关系,有利于保护人权而抑制贪污腐败、勒索等权力剥削。

要解决生存保障体系问题,自然是要遵循生存公有规律。就经济行为来说,一要削弱社会或政府对经济体的产权介入,尤其是对经营权的过度控制;二要加强社会或政府服务于经济体的功能,同时政府凭借服务质量效果来增减用于支付公务员工资,大部分财税收入应当用于社会生存保障,部分用于调节分配等支出,少部分用于公有产权投资。

在消费体系实现过程中,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就人类来说,因改造世界实现消费体系的能力有限,生活在社会中的人需要分工协作。如少儿成长过程需要父母教养、老师传授基本知识;要吃农民种植的食物、用工人制造的生活用品、享受社会各方面提供的服务和设施。人都是社会人,失去社会联系就无法生存。

(三)公有体的二种形式

公有经济分为生存阶段的诸形式共有经济体和高度发达社会的全社会共产经济。前者是小规模构成大规模的层次结构共有形式,实际上是私有构成公有、低级载体构成高级载体的共有形式,如现代社会结构。后者是个人与全社会二个层次的共有社会,显然只能见到社会上无数自由活动的个人,在社会框架下联系松散、人权充分平等。这种公有社会没有中间管理层次,管理成本趋近于零,人管人、人压迫人的现象基本消失。它是最大范围内的TMS网上生存公有,其安全性更好自由度更大。我国现正逐渐推行将单位人社会化,就是朝着这种趋势发展,这将大大促进生存保障的社会化与人身自由解放,从而摆脱单位领导的约束。

(四)生存公有的范畴与营运

生存公有对个人安全生存来说,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分配消费金、救助等,还应包括职业、技能等培训,就业劳动意识、知识等教育,创业扶助等。总之,应以援助加扶助排除不平等不公平。

社会或政府只限于监管、规划、协调、服务或参股投资等功能而绝不应参与经营。因而政府应削减经营功能,精兵简政,减少与公务员人力成本相关的税收。如政府公路管理部门应只提出路桥修建工程项目,只收取与计划、管理、协调等相关的税而让路、桥修建工程面向社会或当地招标,规范其工程质量、路桥收益及分配办法,监督、评估其行为。又如铁路营运也可搞国有契约私营,将国营的任命制改为契约招标制。

(五)生存公有定义

生存公有简单地说就是个体生存依赖于公体的整体生存,整体的任务就是借助对全体成员的分工合作放大能力、提高效率,从而保障每个个体的基本生存。事实上,公有才能生存,没有脱离公体的环境而独自在世外桃园生存的,那样至少不能繁殖后代,如变成狼孩而不是社会人。广义上说,物体由五构素组成,生活环境也是五构素支持的,单个物体存在层次结构中,是不可能独立存在的。

生存公有是不讲自私与个人利益的,只讲社会公益即生存公有讲究高层载体利益。如科学研究杂志、科学普及出版业应由国家全费或半费支持,刊登的论文只讲原创、讲深度、讲质量、讲价值而不讲利润与对错。其发行按成本价发行或免费赠阅;作者稿费在发表后向政府申领。

生存公有主张大公主义但并不否定个体主义。从大公与民族主义的关系可以看出,民族主义同国际主义是公私关系,我们应该立足民族,从民族利益出发,谋求国际主义、宇宙主义。因为国际主义宇宙主义是自然发展而不可避免的,如我国早期封闭自大、拒绝开放,直到英国寻求市场谋求资源而用大炮打开中国市场,开发廉价劳动力。如今我们积极加入WTO、引进国际经济运作法则就是在立足民族主义前提下融入世界。但民族主义是原生的,是自我的感觉,同一定的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市场相适应。没有民族主义,我们就找不到自己;不注意区分国际主义与民族主义,人类层次结构就不清晰,整个世界的结构与分工就不严谨,个体就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生存公有同无为而治是一致的,反映了公体优先于个体、个体服从公体。而这正是生存公有的特征。

综上所述,生存公有律定义为:方向不变使得人们天生欲望无穷,但层次结构使得个体能力不能实现无穷欲望而致低级载体构成高级载体,尤其低级载体的生存依赖于社会性高级载体有计划地提供资源,而高级载体积极保障低级载体生存。

三、发展私有规律

(一)发展私有概念

私有是一种广义概念,以致物体的公私行为无不包括在内。如大公无私的美德是虚物质私欲的产物,由虚物质控制的情债意念支持或因个体的生存发展所需,是劳动报酬的赊出,由此演变出借贷关系。大公无私的即时报酬通常存在F中,从D中支出,因而实现F的出发点是精神欲望的满足,因F的内容是精神性的且来自将物质财富贡献予全社会,以及精神报酬可以同物质兑换等。

发展私有是指载体以自身虚物质控制为第一动力,利用和组织他人劳动成果来发挥运动第二动力T7效应,即优先发展壮大自身的概念。从哲学原理上讲,发展私有的母体是虚物质的私欲性能;发展私有律是对万事万物自我肯定自我发展规律的概括。

(二)发展私有效应

发展私有的一个本质效应就是竞争,通过私体竞争实现高效发展的结果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功能。市场竞争由四部分支持,一是唯利是图目标;二是市场环境;三是激励规则;四是监管裁判。而项目与人选的组合、价值取向是订定游戏规则、确定裁判素质的方向。利润虽是发展的养分,但唯利是图有着十分可怕的弊端。一是搞信息封锁乃至盲目欺诈;二是内耗浪费、为人残酷。如齐出力方向不一致时,产生内耗,从而弱肉强食,毫无人道,为抬价导致积压闲置、销毁库存等。

认为发展私有是不断加强产权私有化成分者自然是顾名思义。实际上,发展私有更为重要的概念是指载体独立时发展性强,即私有具发展性。事物都是发展的,而这种发展以依靠社会生存为前提,以自身虚物质控制力量为主,以阴流子手段最佳配置、合理利用社会财富或共同劳动成果等实物质产品为基础。

四、生发律的来源   

 三大规律五大范畴关系 第十九章 五大经济规律(一)

根据层次结构论,物体按层次分高低、大小,年龄、公私等特点布局,因而能力有大小、寿命有长短、地位有高低……。宇宙自然包括这些参数,而在宇宙中,最大能力、最长寿命、最大公体、最高地位的物体就是宇宙成熟期T6。在总形式中,成熟期是最高峰,但成熟期宇宙中的一切都是有限的,集中体现在能量、能力有限。宇宙的能力有限,则其中任何时候所有物体的能力均有限。能力呈大小差异且有限使得每个个体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公体,但同时个体体现自身价值,沿测地线作消费运动需要一定的自由环境。公体对个体具约束性,而个体要求自由正是生发规律的哲学来源。从物体消费运动总形式可知,生存、发展以及自由是物体生命运动周期里的二个关键阶段和一个鼎盛时期,因而生发规律直接来源是消费体系内容中含有生存与发展二个因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98546.html

更多阅读

范睢蔡泽列传第十九,原文 南史 卷十九 列传第九

【范睢蔡泽列传第十九】  范睢者,魏人也,字叔。游说诸侯,欲事魏王,家贫无以自资,乃先事魏中大夫须贾。  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睢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睢辩口,乃使人赐睢金十斤及牛酒,睢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睢持魏

影评 一部拙劣的电影《第十九层空间》 盗梦空间影评

看完电影回到家,脑子中闪过两个字:拙劣。我看的是黎妙雪导演的恐怖片《第十九层空间》,港版叫《地狱第十九层》,显然后者好,唉……万恶的广电总局。话说这个黎妙雪在当年来青岛拍《恋之风景》的时候我还跟她有点接触,可这次她的《第十九层

声明:《三大规律五大范畴关系 第十九章 五大经济规律(一)》为网友酒杯情话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