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思危:虚拟经济探微



 自从2000年10月南开大学虚拟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成立并召开第一次虚拟经济研讨会以来,各项研究工作都有一些进展,关心虚拟经济的人也越来越多。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的金融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从中央领导到金融界的领导和专家学者以及经济界的同志们都在关心虚拟经济的问题。南开大学作为我国经济专业方面学术实力很强的一所大学,其中有很多学者对此也很关心,有些年轻的学者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初步的探索。本文拟主要从复杂科学(系统工程发展的高级阶段)的角度来探讨有关虚拟经济的问题,并简单介绍笔者对虚拟经济进行思考和研究的一些初步心得。

    对于虚拟经济,国际上尚无一致的定义和系统的研究,而且由于译名的相同,混淆了三个不同的概念,将三者均译成虚拟经济。一是指与证券、期货、期权等虚拟资本的交易有关的经济活动(Fictitious Economy);二是指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所进行的的经济活动(Virtual Economy),也有人称之为数字经济或网络经济;三是指用计算机模拟的可视化经济活动(Visual Economy)。为了区别这三个概念,我个人主张将Fictitious Economy译成虚拟经济,将Virtual Economy译成网络经济或拟实经济,将Visual Economy译成可视化经济。需要注意的是,网络经济与虚拟经济的概念是不同的,网络经济是指经济的运行方式,虚拟经济是指经济活动的模式,因此必须将这二者区分开来。

    一、前言

 成思危:虚拟经济探微

    虚拟资本的概念是马克思最早提出的,他在《资本论》第三卷第五篇第25章及其以后几章中,对虚拟资本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可将其主要内容归纳为两条:一是虚拟资本是在借贷资本(生息资本)和银行信用制度的基础上产生的,包括股票、债券、不动产抵押单等;二是虚拟资本本身没有价值,但是可以通过循环运动产生利润,获取某种形式的剩余价值。尽管经过一百多年以后,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事物(例如期货、期权及各种金融衍生物等)和新情况(例如货币脱离金本位制及金汇兑本位制、经济全球化等),但马克思对虚拟资本的分析在当前关于虚拟经济的研究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在其论述中讲到的资本循环过程是,先用货币资本通过交换去雇工人、买原料、购机器、建厂房,然后通过生产变成产品,产品通过流通变成商品,商品经过交换才能再变成货币。笔者将这一过程称为实体经济,而虚拟经济则是指与虚拟资本以金融系统为主要依托的循环运动有关的经济活动。这时货币资本不经过实体经济循环就可以取得盈利,简单的说,虚拟经济就是直接以钱生钱的活动。Fictitious Economy这个词语也是从马克思《资本论》英文本中虚拟资本(Fictitious Capital)转化而来的。如果做一个比喻的话,可以认为虚拟经济的产品是各种金融工具,虚拟经济的工厂是各种金融机构,虚拟经济的交换场所是各种金融市场。

    目前虚拟经济的规模大大超过了实体经济。八十年代以来,世界平均年经济增长率为3%左右,国际贸易年增长率在5%左右,国际资本流动的年增长率在25%左右,全球股票总价增加了2.5倍。笔者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数据计算,1997年年底全世界虚拟经济总量是140万亿美元,到2000年底是160万亿美元(其中金融衍生品年末余额约95万亿,股票市值36万亿,债券余额29万亿),大体相当于全世界GNP的总和(约30万亿美元)的5倍。全世界虚拟资本每天流动量是2万亿左右,大约为世界日平均贸易额的50倍。可以预计,随着电子商务和电子货币的发展,虚拟经济的规模还会继续膨胀。

    国内目前对虚拟经济存在着三种不同的理解。第一种是经济学家的理解,他们从传统的理论经济学中财富和价值的角度来研究虚拟经济,认为虚拟经济是一个虚拟的价值系统。理论经济学认为价值是经济活动过程的抽象,是理论经济学的基石。原来的价值系统是以实体经济为主的,但在虚拟经济产生以后出现了一个虚拟的价值系统。第二种是金融学界的理解,认为虚拟经济就是金融。根据黄达先生在《中国大百科全书·经济卷》中给出的定义,金融是指货币或货币资金的余缺融通和调剂活动。金融系统包括信用融通系统和货币收支系统。金融界也有两种观点,有些人认为根本没有必要提虚拟经济,虚拟经济就是金融;还有些人认为,有必要研究虚拟经济,但他们对虚拟经济主要是从金融的角度来理解,例如金融分为三个层次:货币、有价证券和金融衍生工具,这三个层次都有与虚拟经济相对应的问题。第三种是系统科学家的理解。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来看,虚拟经济是与实体经济相对应而在经济系统中存在的经济活动模式(包括结构及其演化)。第三种理解是笔者提出的,即认为实体经济是经济中的硬件,虚拟经济是经济中的软件,它们是互相依存的。笔者认为以上三种理解并不冲突,可以相互促进,互相补充,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虚拟经济,最后达到殊途同归。

    研究虚拟经济不仅有理论上的意义,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一方面是因为虚拟经济的规模在迅速地扩大,而我国虚拟经济的发展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比,规模还比较小。股市市值最高的时候也仅相当于GDP的55%,而且只有1/3左右是流通股,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也相对较小,金融衍生物基本上还没有发展,我国还没有像纽约的华尔街、英国的伦巴德街等那样大规模的的金融中心。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在如何驾驭虚拟经济方面还缺乏经验,在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在虚拟经济方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例如在资金的运用方面,对于如何利用利率差和时间差,我们还有一些经验,而对如何利用流动性差、组合差、风险差,在收益性、安全性与流动性之间取得最优的平衡,我们就知之不多了。此外,我们对如何认识和处理虚拟经济系统中的风险也缺乏经验。

    二、虚拟经济的五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发展阶段是闲置货币的资本化,即闲置货币成为生息资本。虚拟经济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私人间的商务借贷行为,例如某甲急需购买某种原料或货物,但他本人并没有足够的资金,而某乙手头正好有一笔钱闲置未用,于是某甲便向某乙借一定数额的钱,许诺在一定时期内还本付息。通过这一活动某甲取得了对这笔钱的使用权,可以用其作为支付手段的功能通过实体经济活动取得赢利,,而某乙则以借据为凭证保持了对这笔钱的所有权,以及到期可向某甲讨还本息的权利。这时某乙手中的借据就是虚拟资本的一种雏形,它通过借款与还款的循环运动而取得增值。这时某乙并未从事实际的经济活动,只是通过一种虚拟的经济活动来赚钱,这时某乙手中的闲置货币就变成了可以产生利息的生息资本。

    虚拟经济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生息资本的社会化。因为个人之间借贷规模小、风险大,而且无法优化投资方向,于是就产生了生息资本社会化的需要,并由此产生了银行。银行作为中介机构将人们手中闲置的货币借入,将闲散资金集中起来,再贷给需要资本且有营利能力的资本家。由于企业通过银行借款进行间接融资时要付出较高的成本,而企业如果直接融资,例如向社会发行债券,融资成本较银行的贷款利率低,而投资者也可获得比银行存款利率高的收益。此外,企业还可以发行股票进行融资,与投资者共担风险,共享盈利。于是人们还可用手中的闲置货币购买股票、债券等各种有价证券来生息。由此可见,生息资本的社会化就产生了银行,以及债券、股票这些不同形式的虚拟资本。生息资本的社会化可以引导社会上的资金从不从事生产、流通、交换等实体经济活动的人们的手中转移到能将其用于实体经济活动的人们手中,并可以将分散在各人手中的资金集中起来从事较大规模的、收益较高的经济活动,从而可优化投资方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虚拟经济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有价证券的市场化。早期的虚拟资本最大的问题在于缺少流动性,这就造成了闲置货币向生息资本转化的障碍。有价证券市场化以后就可以根据其预期的收益而自由买卖,从而产生了进行虚拟资本交易的金融市场(例如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货币市场等)。有价证券的市场化不仅能使人们手中的有价证券可以随时变现,大大提高了虚拟资本的流动性;还能引导资金向预期收益较好的产业和企业流动,从而可进一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但也为人们利用证券市场的价格波动进行投机创造了条件。1898年还出现了农产品的期货交易方式,以后逐渐扩及有色金属、石油等工业原材料,这是虚拟资本的一种新形式。

    虚拟经济发展的第四个阶段是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即虚拟资本可以进行跨国交易。这一过程虽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美国等债务国政府和铁路公司在英国、法国和德国的金融市场上发行固定利率的债券,但仅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才有比较大规模的跨国证券投资,而30年代的世界经济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金融市场国际化的进程陷于停滞。直到第二次世界界大战之后,在《布雷顿森林协议》及《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的推动下,才逐渐形成了规模巨大的国际金融市场。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能在国际范围内引导资金向收益较好的产业流动,从而可以大大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同时还形成了一种新的金融市场-外汇市场。期货交易也日益虚拟化,许多人将购买期货作为一种投机的手段。20世纪60年代以来,股票、债券、外汇等金融商品的交易陆续出现了期货交易方式,1973年还出现了期权交易。

    虚拟经济发展的第五个阶段是国际金融的集成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各国经济之间的依存程度大大提高,金融自由化程度逐渐增大;二是随着因美元脱离金本位而导致浮动汇率制的形成,金融创新的增强,虚拟经济的规模不断增大;三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虚拟资本在金融市场中的流动速度越来越快,流量也越来越大,以上三个因素促进了各国金融市场之间的逐步集成,使得各国国内的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相互间的影响也日益增大,可以说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步。从1997年开始发生的东亚金融危机可以看出,从泰国的一个流动性危机开始,对整个东亚、亚洲、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三、虚拟经济系统的五个特性

     笔者认为,在理解和分析虚拟经济问题时需要注意虚拟经济系统的五个特性,即复杂性、介稳性、高风险性、寄生性和周期性。

     第一、复杂性。

     20世纪八十年代出现了复杂性科学,主要由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普利高津(Ilya Prigogine)、盖尔曼(Murray Gell-Mann)和安德逊(Philip Anderson),以及经济学奖获得者阿若(Kenneth Arrow)等人提出的。近二十年来复杂性科学发展较快,仅美国就形成了五个流派(系统动力学派、混沌学派、自适应系统学派、结构学派、后现代主义学派),他们认为以前科学的研究主要用还原论的方法,对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和人的因素考虑不多,复杂性科学应当将不同的学科联系起来,并要考虑人在其中的作用。复杂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复杂性和复杂系统。由于系统组分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就会产生一种自组织作用,可以使系统在宏观上和长期内呈现一定的确定性。由于虚拟经济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故在研究虚拟经济时必须考虑其复杂性。以股票市场为例,投资者何时买进和卖出股票是由他本人自主决策的,但是这个决策不可能不受到其他人的影响,也不可能不受到政策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虽然在系统中由于组分之间的非线性作用而容易产生混沌现象,但由于系统的自组织作用而可以呈现一定的有序性和稳定性。

    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假定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经济人",他们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且其行为完全理性。按照这一理论,股票价格是投资者对影响股票价格的实体经济变量未来价值的理性预期,也就是说一种股票的价值应当等于其未来收益的现值。但是,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Herbert Simon)所指出,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只能是有限理性的,由于人们受到信息和知识的限制,难以了解和预测各种可能的结果,通常只能根据主观判断进行决策,而且在决策时也难以考虑所有可能的方案。此外,人们的价值观和周围人们的言行也会影响其决策的正确性。

    在证券交易中,投资者对于现在及未来市场条件和价格变化的信息掌握得很不充分,投资实力和风险承受能力参差不齐,对投资价值的认识和估计千差万别,投资的目的和期望回报期的长短也各不相同。还有许多投资者不了解市场技术走势的分析方法,甚至没有关于股票市场投资的基本知识,对于大量涌现的市场信息缺乏认识和判断能力,因而在交易时往往盲目地追涨跟风,听信各种传言,甚至只凭个人直觉和冲动,因此在股市中必然存在着大量的混沌现象。但也正是由于人们相互之间的影响,以及外部环境对人们行为的引导作用,使股市从宏观及长期看来呈现出一定的大趋势,而且能在一个时期内保持相对的稳定,即所谓牛市和熊市。

    根据我们的分析,中国的股市受政策的影响很大,在证券市场建立以来十年内的25次涨停板和25次跌停板中,其背后都有政策因素的影响。政策因素对股市的影响有一个反向调整的过程,比如政策利好使股市骤然上升,但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股市就会有一个反向的调整过程。但是,根据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而内因则是变化的依据。政策等环境因素是外因,只能通过影响人们的决策准则和行为来改变自组织作用的方向和力度。但是,如果政策和人们的决策准则有冲突,那么政策就未必能达到效果。政策等环境因素运用得好,可以对股市产生有利的影响;运用得不好,就可能产生相反的效果。在这个问题上,我国已经有不少经验和教训。

     第二、介稳性。

     虚拟经济系统是一个介稳系统,即远离平衡状态,但是还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系统。在物理学上通常认为,只有平衡的系统才是稳定的。普里高津就是因为发明了耗散结构理论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认为一个系统在远离平衡的时候也能够相对稳定,但是稳定的条件是系统具有耗散结构,即系统是开放的,必须与外界有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若将此概念用于虚拟经济领域,则可以认为虚拟经济系统之所以能够在远离平衡的状态下保持相对稳定,就必须有耗散结构,即能够通过和外界资金的交换,通过自组织作用来维持相对稳定。以股市为例,如果交易量骤减,股市的稳定性就会降低。此外,介稳系统的稳定性也很容易被外界的扰动所破坏。

     虚拟经济的介稳性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来自虚拟资本的内在的不稳定性,而这种不稳定性来自其本身的虚拟性;即虚拟资本价格的确定不是依据其本身内在的价值,而是依据人们对其未来价格的主观预测,而且还要受到其供求状况的影响。二是来自货币的虚拟化,货币与金本位和金汇兑本位脱钩之后,虽然还具有其作为支付手段的使用价值,但已经不再具有真正能以某种实物来衡量的价值了。因为政府可以通过印钞票的方式来调节货币供应量,没有了以前的货币退出机制。这时货币的价值只能用其购买力来衡量,而货币的购买力又要受到货币发行量、利率、汇率、人们消费行为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货币的虚拟化就会增强虚拟经济的不稳定性。三是来自正反馈作用,从理论上说,股价上升会减少对股票的需求,由于买的人少了,股市供求就自动平衡了;但由于股市中存在着正反馈作用,股价上升后,许多投资者对股市前景乐观,会有更多的资金进入股市来投机,由于需求增多,会促使股价进一步上升。这种正反馈作用会造成放大效应,使虚拟资本的价格大起大落。为此有人提出一种"博傻理论",即当某人买进某种股票时,明知道这种股票价格已超出其理性价值(例如市盈率已经达到100以上),但是仍相信有人"更傻",因此能以更高的价格卖出。由此会不断地产生正反馈作用,使虚拟经济系统更加不稳定。

    第三、高风险性。

    在经济活动中所谓的风险是指人们预期的收益与实际收益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既来自客观世界的不确定性,也来自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的局限性。风险可分为客观风险和主观风险两类。客观风险来自客观世界的不确定性,根据理性预期学派的观点,股票价值等于其未来价值的折现,取决于未来的收益和折现率,但实际上,未来的收益和折现率都是不确定的,因为未来收益取决于投资对象的经营业绩,而其经营业绩是不确定的,折现率的基础是利率,会受市场影响而波动。这两个不确定性就会造成风险,但这种风险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因为我们无法完全了解未来实际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基本面的变化。当然,近年来,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预测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例如运用数据挖掘、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符号数据分析等技术,在从过去数据中预测将来方面取得了不少进展,但始终不可能完全准确地预测未来,这就存在着客观风险。

     主观风险来自人们对未来预期收益主观估计的错误。股市发展是靠人们乐观的心理预期来支撑的,如果股市中若没有投机、泡沫和风险,就不是股市。如果大家都是理性投资者,都能对准确地预测未来,那股价就是固定的,也就不会有交易量了。投机者不是看未来收益的折现,而是看买卖差价。买卖差价的存在依赖于一部分人对未来有乐观的估计,所以他们购入某种股票的价格才有可能超过其理性价格;而有投机,就必然有泡沫,就是股市上的交易价格和理性价格之差。有泡沫就必然有风险,这种风险就是主观风险。这种风险有正反馈作用,很容易被放大。不少人承受风险的能力是有限的,在面临巨大风险时会无所适从,而且人们往往高估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此外,由于我国是单边市,只能做多,不能做空,大家都希望股市涨,投资者对风险的估计就往往偏低。还有不少人因为追求高收益而甘冒高风险,从而促使各种高风险、高回报的金融创新不断出现,例如利率期货、股票指数期货、物价指数期货、期权等。此外,内部交易、庄家操纵、信息披露不真实等违法行为的存在,也会造成虚拟经济的高风险。

     第四、寄生性。

    虚拟资本的寄生性主要表现在其市场价格往往受到投资对象经营业绩的影响,虚拟经济的寄生性则表现在其运行周期大体上取决于实体经济的运行周期,但短期的背离是可能发生的。由于虚拟与实体这两种经济系统之间联系紧密,在实体经济系统中产生的风险,例如产品积压、企业破产等,都会传递到虚拟经济系统中,导致其失稳。而虚拟经济系统中的风险,例如股票指数大落、房地产价格猛跌、银行呆帐剧增、货币大幅贬值等,也会对实体经济造成严重的影响。在金融已成为经济核心的今天,实体经济已不可能脱离虚拟经济系统而运行。因此,如果将实体经济系统看成是经济系统中的硬件,则可认为虚拟经济系统是经济系统中的软件。

     第五、周期性。

   虚拟经济系统的演化大体上呈现出周期性特征。一般包括实体经济加速增长、经济泡沫开始形成、货币与信用逐步膨胀、各种资产价格普遍上扬、乐观情绪四处洋溢、股价与房地产价格不断上升、外部扰动造成经济泡沫破灭、各种金融指标急剧下降、人们纷纷抛售实际资产及金融资产、实体经济减速或负增长等阶段。但是这种周期性并不是简单的循环往复,而是螺旋式地向前推进的。

     四、虚拟经济的研究方法和工具

     虚拟经济的基本研究方法应当是在唯物辩证法指导下的复杂科学(系统科学发展的高级阶段)方法,主要是定性判断与定量计算相结合、微观分析与宏观综合相结合、还原论与整体论相结合、科学推理与哲学思辩相结合。在虚拟经济研究中所用的理论工具主要是应当包括以下一些技术。

     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技术。随着社会及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在决策中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也越来越多,因而决策的风险也越来越大。面对这类不确定型的决策问题,人们只能依靠所掌握的客观事实和经验,以及主观的判断和推理来寻求解答。为此需要发展数据挖掘(Data Mining)和知识挖掘(Knowledge Mining),以及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Knowledge Discovery from Database)等技术,不断改进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及知识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施。同时还要研究人们的判断及推理过程,以及启发式学习等自学习方法。此外还要研究非理性及非制度因素对决策者的行为的影响。

     复杂数据的分析技术。对于门类众多、数量巨大、动态变化、彼此之间联系密切、有时看来甚至是相互矛盾的复杂数据,采用传统的统计数据处理方法是难以取得成功的。为此需要采用主成分分析、因素分析、对应分析、三维度分析(例如"样本点′变量′时间"的时序立体数据表)、聚类分析、偏最小二乘法回归、分类回归树(CART)、逻辑数据分析(LAD)、符号数据分析(SDA)等高级的数据处理方法。

     群体决策技术。由于人们面临的问题日益复杂且瞬息万变,有些决策的后果还影响深远,故一方面需要依靠具有不同知识和经验的人们所组成的群体来辅助决策,另一方面则需要与决策后果有关的各方参与决策。这就需要发展两类群决策理论,一类是协同决策,这时参加决策者的目标一致,彼此之间并没有利益冲突,但因各人的知识和经验不同而有不同的意见,通过相互交流和启发可以逐步求得最优的决策。为此需要研究如何将分散的意见逐步集中起来,形成集体的最优决策。另一类是妥协决策,这时参加者的目标并不一致,彼此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但又希望能作出一个能为各方所接受的决策。为此需要研究如何运用合作对策理论来求出妥协点,例如夏普利值、纳希议价解、班兹拉夫力量指数等。在群决策中还应考虑到各个参与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以及他们在决策群体中的行为,防止因权威效应或从众效应而造成最优决策点的漂移。

     综合集成技术。所谓综合集成是指自下而上地将系统的各个部分组织起来,形成合理的层次结构及功能结构,使系统能适应环境而发挥最优的功能。在进行综合集成时要将科学理论、经验知识、专家判断和企业系统内外的有关信息相结合,建立起尽可能符合实际的模型,并用此模型来指导系统的集成。即可用此模型在不同的情况下进行模拟及优化,从而得出最优的集成方案。综合集成技术中主要包括系统的结构化,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与集成,人的经验与数据的集成,通过模型的集成,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等。

     计算机模拟。由于复杂的数学模型的求解十分困难甚至不可能,故计算机模拟成为日益重要的手段,目前已广泛用于复杂科学的研究中。其主要方法是将系统的数学模型以计算机程序来表示,再通过观察模型系统的行为来研究该系统的动态响应。在复杂科学应用中比较著名的有人工生命(Artificial Life),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a)、竞争与合作(Co-opetition)、大群模拟工具(Swarm Simulation Toolkit)、网络标识(NetLogo)等。

     计算智能。在研究虚拟经济这样的复杂系统时,由于设计算法和规则方面的种种困难,往往难以用传统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方式来进行信息处理。计算智能是用计算机技术来模仿生物智能,而不需要开发算法和规则。计算智能主要包括用于模仿生物种群进化过程的演化计算(例如遗传算法、演化策略、演化规划、遗传程序设计等),模仿大脑思维的高层次结构的人工神经网络(例如EBP型、竞争型、自适应共振型、联想记忆型等),以及模仿低层次的大脑结构的模糊系统等。

     数理逻辑。数理逻辑是用数学方法来研究推理的科学,即数学化的形式逻辑。包括经典谓词逻辑,广义数理逻辑(例如模型论、公理集合论、证明论,递归论等),多值逻辑,模态逻辑,归纳逻辑等。数理逻辑不仅可以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而且也可以为解决复杂的虚拟经济问题提供有效的方法。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时,要 "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这一论断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我们要认真研究虚拟经济的运动和发展规律,特别是要研究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快速健康地发展,并尽量防范和消除虚拟经济的消极影响。在学术研究中要发扬学术民主,求同存异,引导对虚拟经济的不同见解最终实现殊途同归。荀子在《劝学篇》中说:"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希望从事虚拟经济研究的同志们共同认真思考,深入研究,联系实际,埋头苦干,为发展我国的虚拟经济,增强我国的金融竞争力而作出贡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98452.html

更多阅读

成思危:什么叫先进的管理模式

成思危|文 什么是中国管理模式?第一,它必须是民族的;第二,它必须是开放的;第三,它必须是创新的。 “民族的”。民族的,要具有民族特色,首先是传统文化传承下来的东西,包括管理哲学。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现在的环境。现在中国的企业生存

成思危:2011年迎接春天

  “中国经济尽管很艰巨,但我们还是抱着乐观态度,明年会比今年好。危机早晚会过去,我们的判断是到2011年中国经济会迎来又一个春天。”全国人大常委会前副委员长、经济学家成思危在4月18日举行的2009投资与理财年会暨第三届学习

最近宏观经济形势概述 虚拟经济概述

虚拟经济概念   “虚拟经济”是近年来才出现的一个新词语。目前国内对虚拟经济的研究方兴未艾,还处在百家争鸣的阶段。现在关于‘虚拟经济’的提法比较乱”,大体上来说,可以归纳为4种说法。 第一种理解:成思危的定义   成思危的

美特斯邦威周成建:虚拟渠道赚大钱

   渠道建设的另一种方式是直营店。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美邦服饰不再满足特许加盟模式,开设直营店成为新的增长动力。事实上,在经历成长阶段后,企业的资源和经营中心势必会向“重资产”增长模式转型,譬如ZARA这样的服装业零售巨头一般

软件需求定义 成思危:创业板最少要400家企业 需改暴利定义

系列专题:创业板上市据香港《文汇报》报道,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成思危29日在第五届中国证券市场年会上表示,为了提高创业板的活力,创业板最少需要有四百家企业。截至目前,创业板仅有28家企业挂牌上市。在同一场合,中国证监会前任主席周道

声明:《成思危:虚拟经济探微》为网友花开自有花落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