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讲这个题目跟当前讨论十一五有些问题是相关的,这也是我们最近一些研究的成果,我想在这儿跟大家做一个讨论。
我今天讲三个问题,一是关于投资和消费,因为现在关于投资率的问题,是一个我们当前在讨论中国发展问题是一个热点。另外,关于产业结构和工业化道路的选择。第三,跟大家发的材料不太一样,主要讨论一下我们在这两年,特别是今年以来,区域增长的格局和区域差距。
我们从这张图可以看出来,中国在过去20多年中国是保持比较快速的增长,而在快速增长中间,中国消费率差不多是有些下降,投资率保持在40%以上,所以对于中国投资率和消费率的讨论是当前我们在考虑中国中长期发展中间一个热点的问题,所以我们在这个问题上做了一些比较深入的分析。
我们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刚才我们这张图可以看到,从投资率中间分固定资产投资和存活,但是存活这一部分这几年变化不大,主要从固定资产投资来看。固定资产投资从三次产业来看,大家可以看到,绿色的线是第三产业的投资,粉色线是对第二产业的投资,底下是对第一产业的投资,这几年第三产业的投资是比较多的。
有些人也说,第三产业投资这么多,第三产业增长又比较慢,是不是第三产业项目效率比较低,但是仔细看一下第三产业投资结构。投资结构中间我们可以看到这两年比较高的黄色的线,往上凸现的部分,这部分是什么呢?这部分是交通运输,交通运输和邮电,这些年以来,我们从97年以来,实际上我们对于交通运输和邮电这方面的投资是比较多的。再一个,上升比较快是粉色的线——社会服务业,实际上就是现在很多城市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废水处理都在这里面,所以从97年以后,这部分的投资上升也是比较快的。另外一部分上升比较快的就是教育、文化和艺术部分。从对第三产业的投资,对于这部分的投资本身可能不增加生产能力,但是对于交通运输改善以后,对别的部门的生产率会有很大的好处。社会服务业的发展对人们生活的改善是有很大好处的。但是对于第三产业本身的产值来讲,它未必是有一个很快的增长。
我们这里所看到的是对第二产业投资的结构。这些年,特别是从2002年以来,第二产业投资是比较快的,究竟哪些投资比较快呢?我们按照第二产业各部门投资对第二产业投资贡献来看,首要的一个就是黑色冶金,也就是钢铁。第二个就是化工,第三个是非金属矿物的制造业,也就一般的建材,第四个就是交通运输设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汽车这一类的行业,第五是纺织,后面就是医药、有色冶金、食品加工、电子。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年,特别是冶金投资对于第二产业整个的增长贡献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我们觉得这部分的投资增长过快的话,确实会对未来中国增长带来一些问题,如果说这些部门的生产能力过快的增长,而需求没有那么增长的话,就会对我们今后产生一些供需矛盾方面出现一些问题,第二产业的投资结构是需要我们给予关注的。
在投资中间还有一部分这也是需要我们注意的,住房。居民住房这一块,我们这些年买房没有记在消费里边,而是记在投资里边的。这些年,特别是从97年以后,随着住房商品化,居民在投资房子上的开支是很大的,一部分就是买房,一部分就是装修,装修和房租都在消费里头,但是买房的钱基本上记在投资里边,这部分差不多占GDP的6%左右,这个份额还是比较高的,前一段有一个华贵妇女消费研究中心,他们曾经做一个调查,他们主要是针对妇女做的调查,中国的钱大部分是都是通过妇女花出去多,这个调查可以反映我们国家现在整个消费的结构,通过这个调查中间有很多人认为我们现在在他最大的指出是什么呢?就是买房,买房在整个的消费中间占19%,这些年统计下来大概是这么一个结果。居民买房这方面支出应该还是很大的,而且今后可能还会保持比较高的份额。我们算的时候要注意到,是算在投资里边的,投资率高,我们可以看到,真正对生产有作用只是对第二产业的投资这部分是增加生产能力的,对第三产业的投资本身不直接增加生产能力,而住房这一块投资更带有一种消费的性质,所以我们对现在投资率高,要做一些仔细的分析。我们的分析目的可以看出来,今后投资率会怎么样,是会继续保持比较高的水平还是说有可能有大幅度的下降。住房这一块的投资,今后还会保持一定的水平。
下面我们对国际上各个投资率进行比较,这张图给出世界上各国投资率,横轴基本上是按照人均GDP水平看的,分成低收入、中收入、高收入,纵向来看就是投资率,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投资率是比较高的,红色的点基本上是亚洲的,亚洲的投资率无论是在低收入、中收入、高收入范围里头,亚洲投资率都是比较高的。大家可以看到,投资率本身和收入水平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低收入国家也有高投资率的,也有不少是低投资率的,中等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也有一些高投资率、也有低投资率。所以,投资率本身如果说拿全世界的数据来看的话,它跟收入水平并没有特别明显的现行关系,并不是说随着收入的提高,投资率就会下降。
应该看到,它可能跟区域更有关系,比如说亚洲,亚洲很多国家都有一种投资或者是储蓄的偏好,所以一般亚洲国家投资率都是比较高的。我们可以看一下,有几个国家实例,比如韩国,韩国从这张图可以看出来,这条线是投资率,下面柱状就是人均GDP的水平。实际上97年以后有一个下降,但是后来稍微有一点恢复,但是仍然没有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当然下降过程实际上已经在人均GDP水平差不多是超过了一万美元以上。
日本的投资率的状况和人均GDP的状况也是这样的,大概是在九十年代以后日本投资率开始逐渐下降,但是那个时候日本人均GDP差不多两万美元了。
这是新加坡的状况,新加坡是强制储蓄的国家,但是在97年以后受外在因素的影响,投资率也有所下降,但是那个时候人均GDP的水平也是很高,差不多也是两万美元。
香港的例子也是说明了这么一点。从亚洲一些国家来看,随着收入不断提高以后,投资率会逐渐下降,这时候一般发生一万美元以后。这张表说明同一个问题。
我们认为在中国在未来,我们有很多道路要修建,所以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对水利工程的投资,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方面,可能还需要有很大的需求,这样的话,我们觉得对于刚才我们说的,像第三产业的投资还是有很多需求的,另外住房的投资也会是不断地上升,会保持一个比较高的水平。
所以从这两个角度来看,它对投资率的支持还是很强的,但是对于第二产业的投资,特别是对于有一些部门的投资,刚才我们看到那些像黑色冶金,包括有色冶金,包括一些化工等这类的投资,包括对汽车的投资,它的可持续性确实是有问题的,所以我觉得从总的来看,中国在长期来讲,可能还会保持一个高的投资率,但是这个投资率并不会像前两年那么高,因为前两面在第二产业很多投资可能对我们未来生产能力会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
从消费来看,这张图包括了居民的收入和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居民的消费和居民的收入,如果收入增长,消费也是跟着增长的,所以我们觉得这两年实际上从消费来看,还是由收入决定的,特别是农村的消费,如果农村收入增长的话,农村的消费也会跟着增长。如果要保持消费的增长,关键在于改善居民的收入。比如在城市,可能跟我们现在的收入分配是有关系的,怎样能够改善低收入部分,低收入消费倾向比较低,农村的消费也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如果说我们需要在加强消费这方面拉动作用的话,只有通过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特别是改善低收入的分配,才能够起到这样的作用。
但是从总的来讲,我们的判断就是说,由于我们现在所处的发展阶段,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投资率还会保持在相对不会掉很多,仍会保持一定的水平。这是关于投资率。
当然有点理论性的东西,这对于我们当前怎么实现未来的增长,增长源泉究竟在哪儿,中国能不能实现快速的增长,投资率问题可能是比较基本的问题,所以在这儿跟大家介绍一下做一个讨论。
产业结构和工业化道路选择。我们在十一五建议中间也提到了,我们在十一五中间产业结构调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怎样发展先进制造业,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这是我们在十一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非常重要的内容。
对于未来产业究竟怎么发展?还要进行一下讨论。昨天和前天发改委搞了六个市县十一五规划的试点,在这个规划中间我也提出意见,现在很多的规划可能是基于在这两年的情况而对未来的五年做出一个判断,做五年规划或者五年计划的时候,往往做五年计划和规划的时候,在制定规划那一年宏观形势会受到影响。我记得我们在做九五的时候,那时候碰上我们国家过热,那时候实行的是要紧缩,要用适度从紧财政货币政策,九五实际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要坚持下去,有人甚至说坚持二十年,但是到97年98年以后就不能再适度从紧了,要采取扩大和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了,我们做十一五规划的时候,难免会受到前两年我们宏观形势中间一些因素的影响,比如说对电力的判断,昨天我看到有的市县规划中间说,我们现在怎么样解决电力的制约问题,怎样加快电力的发展,但是实际上从现在来看,电力供需形势可能在明年就会发生改变,如果说你把短期的判断加在长期影响中间,就可能会对我们的未来发展产生一些影响。我们要判断出来,哪些是长期对我们经济产生作用的因素,哪些可能是短期波动的因素。比如说,对于原材料对很多能源原料的制约,我觉得这是一个长期因素。但是,对于供需矛盾的话,往往还是短期因素。还有一些就是对于我们现在是不是处于一种重化工业阶段,这也是我们党旗在学术界争论的问题。所以,我想在这里谈谈我的一些看法,当然这也是各自都谈不同的看法,这也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在我们中心很多内部也有一些争论。的有的人主张重化工道路的人,用三十发展经济学的论著,以及六十年代潜纳利的论著,根据发达国家在过去工业化的道路所遇到的情况就得出来,我们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人均GDP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经历一个重化工业阶段。这是不是一个必然的阶段,这个问题可能现在不一定这么来说。那个时候工业化的理论是在当时的条件下的话,大家用重化工业占得比重有多大,说明这个国家的工业化程度有多高,这在三十年代是对的,因为那个时候重化工业一般来讲都是资金密集型或者技术密集型,重工业占得比较大的时候,说明这个国家比传统劳动密集型的如纺织业比较多那些国家要高。高技术或者技术含量比较高不是重工业,所以现在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搞产业分类的时候,不再用轻重工业的概念,而是按照技术含量划分,根据不同时代的特点,我们应该对工业化有关理论不能照搬过去的东西。其实从国际经验来讲,一般来讲也不是说所有的国家都毕竟这样一个阶段,去年我在跟世界银行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也说到,你们还应该注意到,韩国和日本在高速发展阶段,也就是说在重化工阶段以后,实际上他们经历了很痛苦的调整阶段。怎么样能够平稳实现这种调整,如果光看高速发展重化工业的时代,没有看到后来的调整,我们不要重蹈别人的教训或者是惨痛的调整,无论经济上、政治上都会带来很严峻的考验。
韩国到后来,现在发展比较好主要还是有一个比较好的高新技术的产业。现在根据中国的国情,我们必须要考虑到我们自己怎么选择适合我们国家国情的发展道路。虽然我们国家人口非常多,但是过去我们说是地大物博,实际上我们现在对这个观念大家有一定的认识,我们的耕地面积和水资源占有量和林木资源平均占有量都是非常低的,像耕地面积人均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不到,水资源人均水平是四分之一,林木资源是十分之一多一些。
其它矿产资源在这里也列举一下,也是非常少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说用我们自己稀缺的资源,土地和水支持这些耗水量,占地这样一些产业,我们去出口,实际上从总的来讲,对我们的环境来讲是非常不核算的,今年开始我们国内钢铁价格已经是低于世界的价格,所以今年出口是比较旺盛的,钢铁出口还是很多的,对钢铁企业来说是能盈利,如果国家算土地资源和环境资源这个大帐来说的话就很不核算的。地方政府支持重化工工业项目的时候是很有积极性的,有一年跟一个政府讨论发展服务业的时候,你是不是好好帮我们研究一下,怎样通过发展服务业也能保持税收收入。地方政府除了想用GDP这个指标以外,实际上更实惠的是它的税收。现在征税的方式和现在的资源价格,往往对高耗水和高占地的行业当前来讲土地的价格不是很高,水资源有时候可以用地方政府给予补贴或者是给予一定的照顾,这样的话税收还是很高的,地方政府在支持这些行业还是有一定积极性的。但是这样的话,对我们国家土地和都是很紧缺的国家来讲,未来的问题还是很大的,不能够按照这个道路再走下去。
我们现在觉得,在这里头特别想跟大家介绍一下,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考虑产业升级,不是按照传统的轻重工业的概念,而是按照技术密集型的概念进行产业的划分。因为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在当前,特别是八十年代以后有这么几个特点,一是它的增长前景比较好,这些行业这些年都是增长比较快的一些行业。另外,增加机率是比较高的,再一点,一般来讲产业技术比较复杂以后,容易保持比较优势,因为技术的门槛比较高,别人要想追赶它可能是比较困难一些。另外,从国际市场上来讲,需求和贸易前景都比较好,所以在产业分类中间,联合国工发组织按照这样一种产业分类对制造业进行分类,一是资源性的产业,也就是以资源为基础的产业,基本上都是对一些原材料、原料进行一般性加工的,再一个低技术制造业,基本上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再一个中技术产业和高技术产业。
从我们国家的情况来看,从93年以来,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还是比较快的,但是应该看到中低技术的产业占得比重还是比较大,而且跟世界相比的话低技术和资源为基础的产业比重还是在世界上跟平均水平比较还是比较高一些的。
我们下面也对我们国家各个省进行一下分析和比较,主要是按照制造业的竞争力这样来的。主要的分类标准也是按照刚才我们所说的,低技术、中技术和高技术的分类方法。这是各省的排名。大家可以看到,天津占得还是比较好的,因为这两年天津高新技术开发区在高技术产业发展是比较快的。
我们下面也是对各个省的制造业竞争力进行排名,这是排名的结果,跟刚才也是差不太多的。
我们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研究中间也可以看到,各个地区它在发展中间一些特点。我们东部的省份就是红点,从95年到2002年发展方向跟世界的方向是差不多的,都是按照越来越往高技术的发展,但是西部的省份和东部省份,特别是中部的省份发展方向不一样,中部省份跟发达国家的趋势正好是相反的,像西部也是这样的,我们这些年怎样通过产业升级改善产业结构。
这张说明的状况是差不多的,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对于我们国家各个省的评价来看,他认为一方面在东部的很多省市注意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因为我们当前还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所占的比重还是有优势的,同时东部的省份也很注意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但是西部的省和西部省是在角落里边,说明它在产业结构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
在十一五中间要注意的就是对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分了这样四类,生产性服务业、流通性服务业、生活服务业、社会服务业,当前来讲我们国家相对比较弱的是为生产服务的服务业,这部分是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的。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想重点谈一下关于我们国家服务业现在存在的问题。我们当前经常会用中国服务业在GDP中间的比重说明服务业的水平比较低,因为我们这些年从92年到现在,服务业在GDP中间的比重始终保持在30%左右,最近对第二、第三产业经济普查以后,这个数据可能会有很大的变化,过去统计局的许司长也说过,中国的服务业可能低估了,低估的可能差不多6、7%,也就是说中国的服务业不是30%多而是40%左右,现在的数据初步估计看起来,他的判断是正确的。
这张图是世界银行从各个国家服务业和人均GDP划了一条线,中国可以看红的三角是在下边的,即使把这个点往上移,移到40%这条线,仍然是在这条线以下。我们现在看服务业不能单纯按照这种办法来看,光看比重,因为比重的计算可能跟国际上有不可比的地方。我们要看服务业的话,应该从这样四个方面:第一,是不是能为大家做到普遍服务的问题。二是提供产品的成本怎么样?产品质量怎么样?服务业产品多样性怎么样?更多不是按照数字,如果说我们每个省或者每个市按照数字来说的话,我们改变数字的可能还是容易的,但是如果说我们从这四个方面考虑服务业的状况的话,可能就需要我们做很多的努力。这个表我过去也用过几次,现在看我们的物流,从一个内陆的省份到美国一个内陆的地区,如果按运输费用来讲的话,中国从内陆到港口,在整个成本中间占63%,港口周转占成本的5%,海上运输占21%,美国港口运输占4%,美国港口至目的地占7%,内陆运输实际上是成本是非常高德,这跟我们公路运输费用有关系,因为我们的收费站太多。昨天他有一个人从北京到大连去的,过路费花了800块钱,我们在运输过程中间,管理和货物的破损率都会带来一些问题。我们现在这样来看的话,运输业从成本来讲是很高的,在竞争力方面需要有很大的改进
社会群体得不到应有的服务。从医院来讲,我们现在每千人拥有的医生数是1.7名,病床是2.4张,中低收入国家比重差不多是1.9和3.3,在于中低收入国家相比的话,我们还是相当低的,当然和高收入国家还有很大差距的,在服务普遍性来讲存在很大的问题。
服务产品多样性方面有很大的改进余地。
中国在发展服务业的时候,不要光看数字的改变,从这四个方面来看,怎么样改进服务业。下面我想用一些时间看一下我们国家最近这几年区域增长的格局和区域差距问题。
这是九十年代中国区域增长格局。红色的点基本上是东部的点,粉色的是中部,蓝色的点是西部,那种紫色的三角是东北,按照现在十一格局来说的话,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三省,可以看到,东部很多省上面这一块基本上是收入比较高,增长也比较快,最下面这个角收入比较低,增长也比较慢,如果说很多省一个在上面一个角一个在下面一个角,也就是收入高,增长也很高,也有收入低、增长也低,收入差距肯定是在不断地扩大,九十年代收入差距是扩大的。2004年的时候情况有一点变化,这是收入水平,这是增长的情况,内蒙的增长是比较快的,另外像山西、青海都属于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虽然很多省市增长快、收入也高这边,也有东部的省落到下边,收入虽然高,增长相对来讲没有原来那么快,有的省到另外一个角,收入低但是增长快。如果把2001年到2004年再核在一起看,情况就更明显了,有不少的点都在我们所说的第二象限,虽然收入很低,但是增长还是比较快的。这来年这种增长格局就导致这样一个结果,这是1978年到2004年中国按各省人均GDP和消费水平计算的基尼系数。我们可以看到八十年代时候基尼系数是下降的,九十年代以后基本上是上升的,但是在2000年以后,它上升就比较慢了。大家可以看到,2004年那个点比2003年好像有一点下降,下面是消费,因为我们知道由于各省投资率不一样,所以消费和人均GDP差距是不一样的。有些省投资很高,消费差距可能就比人均GDP的差距要小,八十年代以后消费一直处于上升状况的,2000年以后并没有像人均GDP那样有所平缓,仍然是上升的,但是2001年的时候,消费基尼系数也比2003年有所下降。具体按照数据来算的话,确实也是这样的,2003年按照人均GDP计算的基尼系数是0.353,2004年0.349,所以下降了差不多1%,消费水平也下降微少的一点,2003年区域差距比2003年有了一个变化,这些年来从九十年代以来出现一个新的现象。
但是我们怎么看这件事,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造成地区增长格局和消费收入差距的变化。我们可以看一下把2004年的增长率和九十年代的增长率做一个比较,2004年比九十年代增长率下降有河北、浙江、福建、湖北、广东、海南,多数都是东部的省,哪些省2004年的增长比九十年代快呢?有天津、山西、江西、辽宁、黑龙江、内泵、陕西、青海。我们可以看到,好多都是过去都是很低收入的省,特别是在陕西,可能在前几年,在九十年代末期的时候,工资水平在全国排到倒第一的,现在就不一样了,增长的格局有很大的变化。
我们可以看一下这些增长快的这些省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觉得,这几年增长变化跟这么几个因素有关系。一是西部大开发,我们可以看到2000年以后明显的变化,这和西部大开发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西部大开发以后,大家可以看到,投资的比重在区域中间有一些变化,比如东部的投资虽然仍然占很大的比重,但是它比过去有所下降的,而中部和西部的投资都略微有一些上升,因为我们国家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投资拉动型的经济。所以各个地方的投资率也有很大的变化,蓝色的线是西部各省的投资率,基本上是上升的,东部各省的投资率基本上是低于西部的。由于西部开发以后,对西部省份快速增长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另外,刚才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在2004年增长比较快的那些省,他们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就可以看一下,这些省基本上他们的特点是什么呢?他们都是一些采掘业,除了天津以外,天津的情况不一样,天津资源也还是比较好的,因为它还有一个大港油田。基本上这些省采掘业都是有比较优势的,这几个省采掘业实际上都是大于一,这一轮的经济增长中间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发展的机会比较好,使得GDP增长是比较快的。
另外,自从97年对基础设施投资不断地增长以来,实际上在各地区之间基础设施的状况变化比较大,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增长是比较快的,公路的情况就可以看出来,比如说西部这五年增长了42%,比前年五年的增长要快得多。各个大区之间,特别是原来条件比较差的那些省,基础设施的改善程度比其它省要快一些。原来低收入的省也是增长比较快的原因之一。
这些年对农村的支持也是缩小地区差距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过去做过一个分解,地区的差距主要是由城乡差距和农村和农村之间的差距所带来的,如果说我们加大对农村的支持以后,它对于农村生活条件和发展条件的改善,对缩小地区差距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所以,我们认为,地区差距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有些是周期性的因素,有些是我们政策的因素,从现在来看,我们觉得这些年增长比较快的这些地区,除了受政策因素以外,我们觉得还受周期性的因素,如果说中国今后供需条件的状况变化的话,以资源优势为优势的省他们的增长会不会这么快,我不敢说肯定的话,现在虽然是说在2004年地区差距基尼系数是下降了,但是很难说进入了不断下降的拐点的时候,我们还要看一阶段。但是有一点是需要肯定的,如果说政府采取比较适当的政策措施,比如说支持落后地区的发展,减少农民的负担,这些政策还是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或者说对减缓地区差距,扩大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提问:
我就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提一个问题。西部、东部、东北都有明确的政策,包括开发西北,振兴中国的老工业基地,关于中部崛起的问题,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同志提了不少,关于中部的政策一直没有明确,没有明朗化。这方面国务院有什么样的措施?
李善同:
因为我不是国务院,所以我也不知道国务院有什么样的想法。但是有一点,区域政策有时候是这样的,给这个地方优惠,给那个地方优惠,如果说四个地方都优惠,还有优惠吗?区域政策到现在为止,完全靠区域指向的政策是很难做的,但是对于中部来讲,现在有很多很好的机遇,实际上现在更好应该利用好功能性的政策,比如说我们对农业的政策。对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实际上更多在东北进行一些试点,对老工业基地的政策要逐渐扩展到对其它老工业基地,实际上中部有很多地方都是老工业基地,它也有一些老工业基地所具有的一些特点,比如说国有企业比较多,资源性城市遇到资源枯竭问题,可以把这些政策要用到这些地区。但是完全靠税收优惠,如果说各个地方都优惠的话,我们应该降低整个国家的税率问题,不是说这个和那个地区的指向问题,现在对于中部来讲,可能根据中部很多的特点,有些人劳动力方面是不是有一些政策,但是不完全是区域指向的政策,特别是中部有很多很好的机遇,区域产业转移问题,现在有很多的产业在东部发展已经面临着成本的上升,劳动力成本、土地的成本、环境等,中部有很多地方开始承接很多转移,虽然这些产业可能不会一下子转移到西部,因为西部和中国在发展条件下还有很多的差距,所以像这方面是不是也可以适当地考虑一下这些政策设计。这些政策不光是中央政府或者国务院怎么着,我觉得地方政府也应该考虑到自己最需要什么东西。最忌讳的就是说,别人的政策应该给我一些,可能各个政策有它一定的地区特点的。从十一五中间,一是四大块经济划分,东部、中部、东北和西部,另外就是很看重的就是功能区的划分,怎么按照功能区的划分设计政策和支持这个地区的发展,这可能是十一五中间也是非常关键的一项区域政策。
提问:
我们国家经济调整中关于技术创新这一块很重视,我是从事几十年的私营企业,我最近也搞了比较好的发明,我们国家对技术创新这一块重视的话,我搞了三十年私营企业的经验,我认为优惠政策对一个地区发展不是太重要的,我认为我们国家对技术创新这一块,从方方面面来讲,环境都很不够的,我们研究经济发展的时候不能忽视这一块。技术创新实际上主体应该是企业,有好多技术必须在企业才能搞,大专院校和研究所不一定搞得出来,企业到了一定的规模,尤其是以后的技术创新不是专一性的,不是单一的专业,而是复合性的技术,要多向专业,在生产高度复合以后才能进行创新,凭我的经验,我搞的十几项发明专利是化学建材,我们国家化学建材也研究了几十年了。我们国家要做一个创新机制,形成这方面的文化,这方面应该多进行研究,我现在碰到的发展,我发明成功,产品很好的,都弄出来了,新技术怎么用于生产实践,地方政府不给予重视。
李善同:
这不是问题,而是建议。我们十一五中间可以看到,跟过去有很大的不一样,我们提到了自主创新,因为过去我们可能很多都是通过外资、引进比较重视,这次很重要不一样的地方就是自主创新,现在在我们国家,从科技部研究角度来讲,它也是认识到,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十一五在自主创新的指导思想下,对于企业的创新能力肯定会有很多新的办法,你在未来的话,你的产品会得到很好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