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转向东南亚 中国与东南亚制造业比较



  原著:韦恩阿诺 编译:贺龙德成洁

  原文刊登在2006年2月28日《纽约时报》上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大力引进外资,20多年的发展使其成为了世界制造业的加工车间。目前,从汽车制造到半导体制造业,中国的制造能力迅速增强,并成为国际上有力的竞争者。很多国际学者认为:中国制造业的日趋崛起意味着东南亚制造业中心地位的日趋衰落,果真如此吗?

  彭先生是台湾电子制造业巨头明基公司马来西亚分公司的经理,四年前,马来西亚很多高新技术企业大批向中国转移,明基的制造环节也同时转移到了中国的苏州。顺应这种潮流,彭先生带着妻儿老小全家举迁苏州,并成为了明基苏州分公司的一位经理。

  当时很多认为这是东南亚制造业中心走向衰落的标志之一。然而,四年来,东南亚的制造业并没有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从此衰败,恰恰相反,东南亚制造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2004年,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等国在与中国的高级电子元器件的贸易中获得了20亿美元的顺差,2005年的前8个月,这些国家获得的顺差达到了136美元。相比美国和欧盟对中国巨大的贸易逆差而言,东南亚的境况相当不错。

  今天,彭先生又回到了马来西亚,继续管理着明基在马来西亚的公司。他确信:尽管中国在努力缩小技术差距,但要取代东南亚电子出口基地的位置,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中国巨大的市场规模对跨国公司是一种巨大的吸引,”他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跨国公司就会离开东南亚。”

  东南亚繁荣宣告了“毁灭”论只是危言耸听,现在另一场争论又开始了:东南亚是否能继续保持对中国电子元器件主要出口商的地位?中国是否会无情地将这些产业纳入自己的版图?

  贸易数据显示中国正在快速地实现在电子元器件上的自给自足,东南亚对中国的贸易顺差似乎已经达到了顶峰。然而很多东南亚的制造企业不尽以然,他们认为中国和东南亚会成为国际电子元器件制造业的两个中心,这两个中心既相互依赖,又相互竞争。

  DharmoSoeJanto是新加坡KimEng证券公司一名分析师,他认为中国虽然国内市场巨大、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但中国并不是在任何产业的发展上都优于东南亚。目前,很多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障碍,比如说猖獗的技术剽窃行为,复苏的民族主义思潮,高级技工短缺越来越严重,这些不断地增加了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经营成本,使得很多跨国公司纷纷撤回东南亚。

 中国制造业转向东南亚 中国与东南亚制造业比较

  虽然中国继续保持了对外资的吸引力,去年外资继续如潮水般涌入中国,然而东南亚在利用外资的质量上明显优于中国:英特尔已经申请在越南建立一间投资高达6亿美元的半导体工厂,德国的Infineon准备在马来西亚投资10亿美元从事芯片制造,日本的Matsushita电子公司计划在新加坡建立等离子电视生产基地。

  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人认为中国将凭借其巨大的市场空间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击败对手。加州一位资深电子供应链分析师就认为由于外包业务的急剧膨胀,中国的低成本优势对接受跨国公司某些生产环节还是具有相对优势。他的观点与最近几年的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由于东南亚相关要素成本的上升,使得流入中国的外资猛涨,1996年以来,进入东南亚的外国直接投资下降了三分之一,2004年,日本对中国的投资是对东南亚投资的两倍,据马来西亚政府估计,从2001年到2003年,由于大量资本外流,该地区丧失了15%的就业就会,2002年该国制造业笼罩着一股悲观主义气氛。

  但是2003年以后,事情却发生了变化。东南亚电子元器件的出口增长很快,而出口市场就是曾经被很多人认为是东南亚克星的中国。2003年东南亚对中国的出口增长了50%,而电子产品的出口更是增长了67%。于是,很多政府要员和业界精英认为东南亚在高科技领域已经将中国抛在身后。然而,相关元器件制造还是一如既往地涌入中国。这种转移导致很多经济学家的担忧:对中国电子元器件的出口增长率比中国自己电子产品的出口增长率要小很多,经济学家认为,这其实意味着中国的电子产品生产商加大了国内采购的份量。另外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这只是中国经济增长放慢的一个暂时现象,还有一部分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开始步入经济衰退的边缘。

  至于在高新技术上的竞争,虽然东南亚国家认为它们在高新技术上已经占据先机,但中国却也不甘示弱。中国公司的平均研发费用超过了大多数东南亚公司的研发费用,而且中国对外资的政策发生了变化,一方面中国还是继续鼓励外资进入,另一方面中国更加欢迎那些将先进技术带入中国的跨国公司,并对那些落后技术生产方式的外资公司予以淘汰。

  据IDC公司的一份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在芯片制造上已经占据了全球12%的生产能力,而且中国的研发能力正在迅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就电子行业而言,东南亚目前还没有一家世界著名品牌,而中国却紧跟日本和韩国当年发展电子业的步伐,TCL和海尔正在成为国际彩电业和家用电器行业的著名品牌。

  但是,东南亚的前景也并非完全黯淡。为应对中国日益强劲的竞争压力,东盟国家正在努力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形成一个拥有五亿四千万消费群体的统一市场。

  但是对于东南亚最大对手的中国却也遇到了一些发展瓶颈,比如说电力供应不足让很多跨国公司裹足不前。而东南亚优良的基础设施条件却不存在这个问题,比如说新加坡,依赖其优越的基础设施,吸引了很多知名跨国公司的青睐:如3M,ASML,IBM等。

  去年以来的反日情绪让很多日本的公司感到很担忧,这迫使他们更多地考虑到东南亚投资以抵消其在中国市场上的风险,很多制造商要求其在中国的元件供应商必须有外部采购来源。

  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是令跨国公司感到头痛的另一个大问题。很多公司担心他们的竞争对手在不经意间将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复制。

  但是最让外资企业感到困难的是,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但是技术工人却是如此的缺乏。技工的缺乏迫使很多公司不断提高劳动力成本以吸引和留住人才,现在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一个技术工人的工资水平已经与东南亚国家技工工资水平不相上下,在广东聘用一个工程师的薪酬已经超过了在马来西亚聘用的薪酬,更为甚者,由于技工成为了稀缺资源,很多公司不得不把他们看作公司的香馍馍,互挖墙角极为普遍,客观上也造成了工程师和技术工人的频繁跳槽。明基公司苏州分公司的彭先生介绍说,在明基,一年中每五个工程师就有四个跳槽,为留住人才,明基公司不得不为他们提供无利率住房贷款。

  “我看不到有什么令人无法抗拒的理由让我们在中国建立公司”,Ellipsiz的钟先生如是说,2004年当该公司决定在亚洲某个地方建立新的芯片仪器制造工厂时,该公司决定选择越南。

  Globetronics已经在中国建立了两个工厂,他们对投资的结果感到很失望。去年该公司已经卖掉了它在中国上海建立的芯片测试工厂。Globetronis的执行董事评论说:日趋上涨的费用,太可怕了,我们的投资没有获得任何回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98404.html

更多阅读

今日系列:中国与扎伊尔刚果金 建交日图

今日系列:中国与扎伊尔(刚果金)建交日(图)2月20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扎伊尔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简称“刚果金”)建交日(1961年)。1960年6月30日,刚果共和国独立。1961年2月19日,中国承认基赞加政府为刚唯一合法政府,2月20日,两国建交。同年9

中国与邻国边境争端 中国邻国

中国与邻国边境争端我国陆地邻国共15个,包括朝鲜,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蒙古国,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锡金(由于锡金已被印度吞并,但中国始终没有承认)实际邻国是14个。我

中国药典2005版与2010版比较 中国药典2005二部附录

中国药典2010版 与2005版比较 20052010年版药典注重 基础性、系统性、规范 性等方面的研究,特别 是在薄弱的中药材 中 中药材和中 药饮片标准的修订提高 药饮片 突破。 方面有所突破一、历史沿革 1. 1953年版 2. 1963年版 3. 1977年

声明:《中国制造业转向东南亚 中国与东南亚制造业比较》为网友南征北战一个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