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增长迅速,不能不说是硕果累累。但随着经济增长,前期遗留的未尽事宜或未敢触碰的领域开始给中国经济的发展造成影响,以至使得中国经济到目前出现了如下几种困境:
第一种困境:国内产能的日益巨大和内需不振、出口受阻之间的矛盾。
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依靠投资拉动的,其直接后果就是国内在多个领域形成了巨大的生产能力。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国内的生产能力攀升至了世界前列甚至第一。这种状况让国人或者准确地说让政府官员们刚刚咧开嘴想笑就被内需不振和出口受阻给梗住了。
国内需求不振使得外向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了非常大的比重,出口成了排放如此巨大产能的惟一通路。然而,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帝国主义是依靠尖船利炮轰开他国的市场大门才得以释放自己不断提升的生产力的,而中国却在打着“和平崛起”、“和谐世界”的口号与对手们用“嘴”来争夺市场,倘不能着手加以改变的话,出口这个通路也会被慢慢淤塞掉。欧盟、美国,中国最大的两个贸易伙伴开始频频用“反倾销”武器以及迟迟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等等手段来制约中国的出口,甚至以贸易逆差为借口,逼迫中央政府在国际贸易中不断做出让步,又加之地方政府盲目地引进外国资本,使得中国的经济结构一直处在某种失衡的状态中,即:依靠自然资源的产业多,依靠智力资源的产业少;附加值少的产业多,附加值多的产业少;发展潜力小的产业多,发展潜力大的产业少。这些都将中国以投资为主要推动力的经济引向了某种萧条的边缘。
第二种困境:金融机构庞大的呆坏账与进一步扩大内需之间的矛盾。
为了解决第一种困境,中央政府可以很早就将扩大国内需求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环节,但是几年,快十年过去了,国内需求没有扩大,人民币储蓄率不降反升,中国经济的灵活性进一步收窄,原因何在呢?
国内的金融机构经过这么些年的大力整顿,资本结构、资本充足率、呆坏账率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问题是否得到了根治却是一个大大的问号。国内金融机构贷款的主要流向是国营企业,政府政策性贷款或者隐性财政仍然是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主要功能,这点从原本只计划剥离一次坏账到不得已又进行第二次剥离就可以看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四大家问题仍然非常严重,换句话说,四大家仍然在透支国家或政府信用。
我们可以想象一旦国内需求真正被激活后的一个逻辑循环:需求被激活----存款率降低----银行日常结算出现问题----中央政府加大发钞力度----通货膨胀。
因此,为了改变这种左右为难的局面,四大家上市成了迫不得已的选择。然而,上市虽然解决了部分资本金的问题,但由于四大家本身治理结构的天然缺陷,即所谓所有者缺位问题,使得降低坏账率的机制无法实现,上述逻辑循环仍然存在,百姓被剥夺财富的危险仍然存在。
第三种困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分野形成的矛盾
在谈论第三种困境前,有必要来谈谈gdp与gnp的区别,以及国内上述二者的现状。
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GDP)和国民收入(GrossNationalProduct,GNP)都是一国用来衡量经济增长总体水平的核心指标。GNP所说的“一国”指一国国民,即只要是该国公民,无论在什么地方创造的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都应计入。GDP所说的“一国”指一国境内,即无论所有权属谁,经营者是谁,服务对象是谁,只要在领土范围内,创造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都要计入国内生产总值。GDP与GNP之间的数量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表示:GNP=GDP+本国公民在国外创造的价值总和一外国公民在本国创造的价值总和。GNP与GDP之差额,称为国外净要素收入,用来反映劳务收入和投资收益的净流向--主要是反映投资收益的净流向。这一差额的正负,反映了经济发展的利益流向:当差额为正值时,表明本国从国外赚的利润超过了外国从该国赚得的利润,本国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一定的强势地位;当差额为负时,表明外国从本国赚取的利润超过本国从外国赚得的利润,该国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一定的弱势地位。
那么中国的现状是怎样的呢?
从1993年起,我国已经连续11年居发展中国家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首位。与之对应的是,1993年以来我国各年的GDP都大于GNP,并且差额越来越大。GDP与GNP差距扩大折射出我国的国民并没有完全获得GDP所显示的经济收益,就是说,GDP反映的财富,并没有完全为国民所分享,这和我国长期以来,实行各种优惠政策,大量引用外资有着直接的关系。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数据,对1991--~)2年GDP与GNP的差额与外资净流入做相关分析,得出二者是显著相关的,相关关系高达0.86,并呈正相关关系。而如今我国各地招商引资活动进行的如火如荼,大呈有增无减趋势,说明GNP与GDP之差会继续攀升。
GDP与GNP的差额主要取决于来自国外的初次分配净收入的大小,即取决于来自国外的生产和进口税、劳动者报酬、财产收入与支付给国外的生产进口税、劳动者报酬、财产收入的差额。我国1989-2002年以来,国外净收入由9.23亿美元迅速增长到106.81亿美元。
国外净收入包括净职工报酬、净投资收益和经常转移净额等,通过相关统计数据调查,我国近5年来净职工报酬和投资收益净额都是负值,撇开净职工报酬和经常转移净额,仅将投资收益净额同中国GNP与GDP的差额做比较,通过统计分析,得出二者的相关系数高达0.996,而且二者的数值也几乎相等。说明我国得到的外商投资企业的收益净额的不断较少,是引起GNP与GDP的差额居高不下、不断扩大的最主要原因。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就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利益分野。
中央政府为了便于总体控制以及考虑到资源禀赋的差异,采取了梯次开放,有序开发的策略,但在确定引资政策时却犯了错误,人为地突出了生产要素低成本对资本的吸引力,实行种种优惠政策,包括减税、低价甚至免费提供国内土地、厂房等要素,这样的后果是先开放开发的地区经济比其他地区活跃,但向国家上缴的税收却要少于其他后开放开发地区,无形中使得国内地方保护主义抬头,也直接威胁到了中央政府的全局掌控能力,这从今年开始的宏观调控不力,尤其是对房价的调控就可以看得出来。
如何扭转还是进一步深化改革,让市场机制真正发挥作用,就成了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
第四种困境:农村问题
这个问题,已经有很多文章,这里就不赘述了。
上述四个困境不能得到及时妥善地解决,将会对中国经济、中国社会产生巨大和深远的影响。
让政府的职权进一步从市场领域退出也许是一个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