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 让战略合作赢在起跑线上--专访三星经济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院



 增强战略合作成功几率的关键,是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这也正是中国企业现在最为缺乏的。

  尽管已历经近半年之久,娃哈哈与达能的纷争仍无法了断,诉讼进展也很缓慢。曾经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彻底破裂,而双方的争执更被认为是一场“谁也输不起的战争”。

  并非个案。事实上,早在“竞合”一词流行之前,战略合作已经成为企业战略很重要的一部分。媒体更愿意称之为“联姻”。只不过,这种婚姻多以关系破裂而告终。而在中国,因为刚刚兴起的企业多数管理能力缺乏,则更容易陷入到危险中。

  “我确信,达能确实是一开始就设置了陷阱。”三星经济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院长朴胜虎对《中外管理》说,“这是国际强势企业利用中国企业的典型案例。”

  那么对中国企业来说,该怎样理解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成功地建立合作和维护自己?

  需审视的“中国特色”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企业间比较常用的合作协议,如今多数企业都将之纳入到企业战略之中。战略合作的模式虽然纷繁多样,但都可以其是否涉及股权来识别。

  非股权合作一般是两个合作伙伴把自己擅长的某个资源拿出来,建立一个组织,采取资源互换的形式进行合作,比如海尔和三洋,互相利用对方的销售渠道,还可以共同促销、研发等。

  股权合作形式则以成立合资公司最为普遍,比如上汽和通用。在中国,这也是最典型的形式。但需要强调的是,这与西方恰恰相反。

  显然,这一“中国特色”部分原因是政策造成的。早年中国曾有政策规定:外国公司进入中国必须与中国企业成立合资公司,众多汽车合资企业便是这一政策下的产物。但大约从2000年起,这方面的管制逐渐放松,合资公司数量随之急剧下降。

  “但有个很有趣的现象,在过去两三年中,中外合资数量又有所回升。”朴胜虎说。而另外一个变化是:早期的股权合作多数在中国公司和外国公司之间展开,而现在,中国公司之间的合作也大大增多。

  很多西方公司扎根中国已有多年,随着对本地市场的了解加深,可能不需要和本地公司合作的辅助。此外,和本地公司合作的难度也使他们对开展合作比较谨慎。朴胜虎认为:这些都是中外合资公司数量下降的原因。但尽管如此,因为在中国扎根已久,对合作伙伴也更了解,外资公司越来越明白找到心仪伙伴的技巧;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也促使外资公司寻找一些合作伙伴来共同应对。因此,这几年,跨国公司在中国对寻找合作伙伴的态度较之以往更为积极。

  “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建立合资公司,以前是为了进入中国,现在可能更多地是为了战略意图。”朴胜虎说,“因为不是出于政策所迫,成功可能性要大一些。”

  尽管如此,在朴胜虎看来,中国企业间的战略合作关系以股权合作居多仍是需要审视的。因为股权合作涉及到资金,而且一旦双方拿出钱成立公司,都希望能赚钱,要考虑长远,因此为合作增加了难度。而非股权合作则要简单容易得多,大家为了特别明确的目标走到一起,只需要考虑近期明确的目标即可。事实上,在西方,大部分企业战略合作关系也都采取了这种模式。

  “非股权合作目标明确,双方各有资源并对对方有所需求,把各自的互补资源用到一起,更能反映合作的实质。”朴胜虎说,“我希望能看到中国涌现出更多的非股权合作模式,因为这是真正的双方互有所需,对企业是有用的。”

  未雨绸缪

  或许正因为股权合作的难度更高,已经有研究证实:这种战略合作的失败案例数量要远远高于成功的,失败率通常为70%。与此相比,非股权合作尽管成功率相对高,但失败案例也比比皆是。

  “成功只能说是个例外,绝对不是个规律。”朴胜虎说。

  经济上的原因是导致合作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开展战略合作的双方无疑都想得到回报,当其中的一方认为对方比自己得到的更多,感觉在经济上得到的补偿不一样,就容易起争执,虽然在合作,事实上却都各怀心思,会为合作关系埋下不定时炸弹。

  此外,公司的情况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当企业在开始合作时所看重的利益,因情况变化而不再如当初所设想的那样,争执便不可避免。达能和娃哈哈就是个典型案例,当年对娃哈哈来说,国外资本极其重要,现在则有所不同,自然容易产生纷争。

  另外,每个公司有自己的文化,需要相互适应;而一旦涉及跨国合作,国家文化的不同,也可能导致合作失败。

  “根据我的研究,经济上的原因仍是最主要的,如果企业能看到可以得到什么好处,他们就可能克服文化上的冲突。”朴胜虎说。

  不过,虽然战略合作的成功多数只是“例外”,但仍有一些办法可以未雨绸缪。

  首先需要做的是考虑双方是否可以相互提供价值。“这是非常重要的,的确正如结婚一样,要考虑我所找的合作伙伴是否具备我想要的能力;第二,是否能合作愉快。”朴胜虎说。

  前者显然相对容易衡量,但需要注意的是要考虑合作能否长期成功,因为环境是可能改变的。而比较困难的是第二点,需要衡量对方是否值得信任,因为可信,合作会更稳定长久,但信任却是很难评估的。

  朴胜虎提供的可操作方法是“查看‘历史’”。

  “这可能找到一些线索。”他说,“比如这个公司有很多成功的合作伙伴案例,能说明两点,一是在它行业内知名度很好,有很多公司来找它合作;第二,它有合作经验,知道怎样解决合作伙伴的争执。”

  而在选择战略合作伙伴时,掌握一些规则是必要的。这包括:

  1.明确利益上的回报。

  要有明确的目标,以保证利益。现在战略合作越来越多地发生在直接的竞争对手间,这也使失败率越来越高。所以经济上的回报能否实现就成为合作成功的重要原因。

  2.彼此之间有信任。

  这是很重要的,因为即使发生冲突,如果互相信任,也会顺利解决。

  3.清楚自己的战略意图。

  因为,合作的成功与否并不意味着合作双方的成功与否。许多战略合作中都有些隐性的意图,比如想把规模做成最大,得到先进技术等,所以在建立合作伙伴时要对自己的战略意图很清楚,即使合作不成功,但战略意图成功也可以。

  当然,当战略合作伙伴已经选定后,任务并没结束。还需要对伙伴关系进行“管理”。在股权合作中,传统上认为占多少股权就有多少控制权,但现实案例说明其实不完全是这样,真正的控制权取决于谁更有价值,比如谁拥有的资源更重要。也因此,中国公司想取得决定权,就要练好内功,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使自己更为有经验,更老练,要了解西方管理的特色,这也正是中国企业现在最为缺乏的。

  但需要强调的是,缔结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时,首先需要注意的不应该是决定权,而是价值。要确信能从合作中得到一定的价值,如果能确定,则肯定能找到方法让这个价值创造出来,而决定权之所以变得重要,多数时候是因为争执已经产生了。

  不过,对中国企业来说,提高自己的能力仍是最重要的。合作的主题永远都是为了更好的竞争,最终是为自己提高价值。当企业各自都有自己的独特优势,也会为非股权合作奠定基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98368.html

更多阅读

郑渊洁: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郑渊洁近年在教育领域对家长误导最严重的一句话是“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些家长由于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通过各种培训班给孩子超前大满灌与其年龄不同步的知识,揠苗助长。倘若将人生形容为一场

企业服务 战略合作 战略合作不是纸上作合

     在当下各经济个体的发展规划纲要中,“战略合作”几乎是一个必不可少司空见惯的压轴关键词。对照到白酒行业上来,无论板块之间、区域之间、香型之间,还是企业之间,都普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战略合作关系。然而,这种关系是否在合作

进口红酒如何冲出国产酒的竞争怪圈之一:赢在起跑线上

系列专题:红酒如何代理加盟?     近5年以来,中国进口红酒市场的高速发展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笔者在给诸多的进口酒商做营销咨询的时候感受很深的是,多数的进口酒商因难以应对传统酒业经销商在市场支持方面不断升级的苛刻要求,做到

声明:《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 让战略合作赢在起跑线上--专访三星经济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院》为网友思钱想厚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