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电脑上以前存储的资料,看到一篇名为《最伟大的管理原则》的文章。
什么是最伟大的管理原则呢?人们会去做受到奖励的事情。
这句话可以从几个维度上来解读:
第一,现实的维度。管理中存在的很多问题,实际上受到了管理者明确或者隐约的默许和奖励。管理中有一个经典的破窗理论,说破损的窗户会破损的更快,就是因为一些不当的行为、缺乏效率的行为实际上受到了管理者的容忍或者接受甚至奖励。那么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标准的多元化和复杂化。在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运营中,标准的多元化和复杂化是普遍存在的,这和我们的国情、民情有关系,也和管理者缺乏明确的价值认知有关系。因为标准的多元化及复杂化,员工就会觉得管理者朝令夕改,没有定性,最终的指向必然是以管理者的个人喜好作为终极的工作标准。
第二,未来的维度。要解决管理中的许多问题,也都需要首先解决该奖励哪些事情和哪些结果的问题。而要明确该奖励哪些事情和哪些结果,就必然要将标准一元化。财务指标将是非常好的将标准一元化的手段。同时仅仅奖励是不够的,还需要处罚。而处罚也同样面临标准的问题,处罚和奖励必然需要是对立的,当然,可能也必然会在处罚和奖励之间存在一个相当大的缓冲地带。
第三,方式的维度。无论是奖励也好,处罚也罢,都是一种管理方式或者说管理手段。而真的要建立起明确的标准,方式和手段恰恰是非常重要的工具。不论奖励也好,处罚也罢,最怕的是不疼不痒,这种力度的把握是管理者必须要掌握的技能,而这也恰恰是管理者水平高低的体现。不能让员工感受到奖励的奖励是无效的,不能让员工感受到处罚的处罚也是无效的。无效的奖励不如不奖励,无效的处罚不如不处罚。
其实,就是这么简单而明了的管理原则,在具体的管理执行中却面临着重重的压力和挑战。有的时候不能简单的将这样的情况归结为老板的问题。我的个人体会是,中国的老板阶层实际上是非常聪明的一个阶层,所谓聪明是他们能够在不同的时候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和决策。如果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要真正执行这简单的管理原则,必须要完成企业的公众化和社会化的过程,必须割裂老板和企业之间过多的利益网络,而形成简单的委托代理关系。
说到底,不是老板和管理者不懂管理原则,而是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景之下,如何取舍的问题。这件事情还真的挺复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