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与平庸表现
世界零售业第一巨头沃尔玛,1996年时中国的第一家店于深圳开张后,本土零售业领军企业王府井百货大楼的领导层前往考察,他们的观后感是:王府井百货跟沃尔玛确实没法比,定能竞争得过其他零售企业(注:无人提及1995年就进入中国的家乐福)。
若干年过去了,且不说王府井百货(具体业态与沃尔玛等不大一样),沃尔玛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并不像当年传说中的那么牛。从截至今天的赢利状况和市场竞争力来看,如果以成败论英雄(市场逻辑就是如此冰冷),跟家乐福、高鑫零售(1998年进入中国,拥有欧尚Auchan和大润发RT-Mart两个超市品牌)两家法国背景的零售企业相比,沃尔玛的表现则差强人意、相当平庸——进入中国后折腾了12年才开始盈利,而且其至2011年底的赢利率也远不如家乐福、高鑫零售,甚至跟中国本土的联华超市等相比也未见高明。
引来围观的新动向
即使表现平庸,但像沃尔玛这样的巨头,总是不容被忽视。沃尔玛最近引起围观的表现,是其人事变动和发展战略的新闻。
做任何事情,人的因素都是极其重要的,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来说,企业领导者如何,时常具有决定作用。商场如战场,不得不根据形势换帅换将。2012年2月,沃尔玛换掉香港人陈耀昌(Ed Chan),高福澜(Greg Foran)担任沃尔玛中国业务首席执行长。现年50岁的高福澜是新西兰人,曾是澳大利亚一家零售企业的超市业务负责人,没有在中国的履历,前不久才被任命为沃尔玛国际业务高级副总裁。
沃尔玛亚洲业务首席执行长贝思哲(Scott Price)近日对媒体说,中国仍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中国是沃尔玛最重要的增长型市场之一,相信沃尔玛有能力从中国市场的增长中获益,并有办法克服在中国遇到的问题。但要在中国获得期望的成功,沃尔玛需要作出变革,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沃尔玛的中国业务,将在新管理层领导下推进扩张,在目前开设的379家门店的基础上,增设更多的超市和更多的山姆会员店(Sam‘s Club);增加对网上业务的关注,推出在线销售,并发挥实体店和网店的协同效应,将让购物者能很容易地在实体店签收网购商品;努力控制成本,持续以较低的价格提供更多商品,而不是搞短期打折或季节性促销等活动。
经验或者教训
从目前来看,沃尔玛中国业务最重要的经验教训,可归结为是否一切从实际出发或本土化的问题。
沃尔玛靠低成本商业模式在美国获得了成功,但在中国能否成功则不一定。例如,沃尔玛的重要竞争优势卫星信息系统,在中国则受到束缚。沃尔玛先建配送中心后建店,店铺密度和数量仍不够大,物流成本有待下降。中国对跨国零售商的某些规定会增加运营成本,家乐福等采用了灵活的擦边球办法应对,而沃尔玛一直较守规矩(却不幸于2011年在重庆受到严厉整肃),任命高福澜也像在表明将更重视守法的西方经商模式。
在适应中国消费者习惯上,沃尔玛有待改进。例如,沃尔玛的店铺选址多数不像家乐福等在城市比较中心的地区,即使开车去也不大方便,而中国人喜欢就近购物;中国人买东西有临时起意性,沃尔玛的大包装也不大适合。而家乐福、高鑫零售似乎了解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家乐福的“一次性购足、超低售价、货品新鲜、自动选购、免费停车”,和高鑫零售的超市经理可自行确定所售产品的种类和定价,可迅速对市场情况做出反应。沃尔玛定位为利润率较高的中高档超市,可实际在中国的利润率却低到约为销售额的2-3%,一个原因是商品不像其竞争者的那样符合消费者的口味,例如利润率高达50%以上的华联超市,其高品质的进口商品占到库存总量的50-75%。
沃尔玛在中国互联网店方面行动迟缓,让其他的零售商在电子、服装及许多日用品上占据了先机和地盘。沃尔玛的电子商务如何适应中国消费者,也是很大的挑战——迄今似乎还没有从美国、欧洲、日本来的互联网企业战胜了中国本土互联网企业的可观案例。
看好中国零售市场
中国经济虽然放缓,但增速仍然可观。 沃尔玛国际业务负责人董明伦(Doug McMillion)认为,中国市场的潜力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贝思哲表示,中国零售行业增速不会放缓,中国政府扩大本地消费和零售业的努力将使沃尔玛获益。食品杂货批发协会(Institute of Grocery Distribution)预计,从现在起到2015年,中国的食品杂货业零售市场将增长11%,规模达到1.5万亿美元,而美国在同一时期内的增幅预计为4.2%。中国政府近年一直致力扩大内需,设定的零售额目标是到2015年翻一番。这应当是能实现的。
一是有多种迹象表明,中国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已悄然上场了,例如,2012年一季度新增贷款2.46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为3.88万亿元,其中3月新增贷款1.01万亿元,远高于2月的7,100亿元;银行资金头寸趋于宽松,3-4月银行间平均利率为3.3%(1-2月为4.5%),央行将通过下调准备金率等方式增加流动性;政府还加大了公共投资的力度(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民间投资下滑的缺口),3月财政存款下降了4,050亿元,高铁等停工项目重启。
二是中国经济可能在向更加均衡和更可持续的增长模式转变。虽然房地产放缓和欧洲需求不振,但国内消费却大幅增长。统计数据显示,中国2012年一季度的零售总额上升了15%,达到7,830.3亿美元,一季度GDP增长中消费贡献了76%,远高于2011年的51.6%和过去10年的平均值41.6%。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从54.2%降至33.4%。你也可以消极地解释这种消费增长,说是百姓因为实际的负利率和物价涨得太快,转变了对待钱的观念,即花了的钱才是钱,今朝有酒今朝醉,但这在实际上还是促进了零售额的增长。关键是城市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在改变,更多人从路边摊走向了超级市场。除了大城市,预计到2025年,中国人口达到100万的城市将约有200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