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互联互通的。所以人们可以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比如,叶落知秋,云来知雨。同样,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矛盾组成的,是对立统一的结合体。所以,此文虽为“战”道,然其目的却是为了不“战”。“战道”将从十个方面阐述十个最基本的也是最有用的道理,相信它会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是第一个道理,即不打无准备之仗。 《左传》有言:“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备则无患。”这是千真万确的,意在动先者胜,动在意先者亡。最好的防范首先是在观念上的防范,因为只有在头脑中有了防的思想,才会在行动中不断的去完善行动,真正的做到防患于未然。用一个现实中的事例阐释一下,那就是中国台球的第一人,神奇小子丁俊辉,看看这个中国(大陆)历史上第一个台球(斯诺克台球)世界冠军是如何有备而出的。丁俊辉1987年出生于江苏宜兴,8岁时在父亲的鼓动下打了第一杆台球,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10岁时便已是家乡的一流高手了,11岁打出了单杆118分的好成绩。此时做买烟等小生意的父亲似乎看到了什么,决心让儿子全力以赴,专心练习打球,于是他让丁俊辉退了学。这是“准备”的开始,但是目标是什么,希望在哪里,我想那时的他们也未必清楚。然而客观规律却是铁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心一意准备的结果便是一次又一次的胜利,直到成为世界冠军。 当然,在丁俊辉的成长历程中,还有一段经历可谓是“准备”意义的完美展示,那就是换球杆的历史。用古语讲,就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丁俊辉至今共换了四次球杆,而且“每次换杆我的成绩都能提高”(丁俊辉语)。同样还有一点不可不写,丁俊晖在战胜马克·威廉姆斯后说:“在世界排名前10的选手中,威廉姆斯的技术是最一般的,所以我赢他是必然。”这种言语间的自信极像当年迈克尔·乔丹在赛场上说的“来吧,罚球线上见!”而这正是“准备”的另一个方面,即“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可见,无论从技术上,还是从心理上,抑或是战备上,小丁都有了充分的准备,在此基础上的“一飞冲天”,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这也让我们更加明白了“准备”的重要性,不打无准备之仗,“磨刀不误砍柴功”。准备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先人告诫“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多一分准备,多一分把握,少一分准备则少一分信心。不管主观意识能不能体会的到,它都是客观存在的!历兵秣马,然后方可马到到成功。小丁的现在的成功是基于他方方面面的准备之上的。同样,如果他想在未来的岁月中,继续他的奇迹,那他所需要做的就是进一步的做好对今后的全方位的准备工作。其中,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我看应该是技术和心理。因为这才是继续创造辉煌的根本,这才是超越竞争对手的核心竞争力。

用哲学的道理来讲,准备就是一个量变不断积累的过程。只有量变的积累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才会发生质变,即成功的突破。这正是功到自然成的原因所在。之所以在这里将准备列在第一位,是因为准备是任何事业和辉煌必不可少的前提。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更加主动、更加自觉的去准备;去丰富知识,提高技能,完善自我,而不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欲速不达。 事实上,不打无准备之仗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但是,准备到“水到渠成”的程度,就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甚至不是谁都可以认识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