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控制论
控制论是在20世纪40年代由美国著名的数学家诺伯特·维纳开创的。控制论思想描绘了管理形态和运动规律的多样性,有深刻的管理哲学意义。它不仅引导管理主体在管理科学研究中开拓新领域,而且促使他们对整个管理世界的认识产生新的飞跃。它揭示了管理过程中宏观的、微观的、客体的、主体的种种联系和控制过程的统一,使人们懂得上述这些截然不同的领域都存在着信息传递和反馈等共同特点,存在着交流和控制的共同规律。162耗散结构理论
耗散结构理论是1969年比利时自由大学教授普利高津提出的。普利高津指出,一个远离平衡状态的开放系统,当其中某个变量达到一个临界值时,通过涨落发生突破即平衡突变,就有可能从原来的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空间、时间或功能有序的新状态。耗散结构理论主要讨论一个系统从混沌走向有序的机理、条件和规律。163协同论
哈肯等科学家以现代最先进的理论(信息论、控制论、突变论)为基础,同时又采取了普遍性很强的统计学、动力学理论,通过类比,对各种从无序到有序的现象建立了一整套数学模型和处理方案,从而把一门学科中所取得的成果很快推广到其他学科的类似现象上去。协同论是研究系统从无序到有序转变规律的理论,揭示合作效应引起的系统的自组织作用。164突变论
突变论是法国数学家雷内·托姆于1968年始创,1972年在《结构稳定和形态发生学》中确立的理论。突变论研究的是系统从一种稳定状态到另一种稳定的状态。突变论认为,系统所处的状态,可用一参数描述,即当系统参数处于稳定状态时,标志该系统状态的某个函数就取惟一值(如能量最小、熵取极大,等等),如当参数在某一范围内变化,该函数值有不止一个极值时,系统就处于不稳定状态。而当函数值从这些极值中取了另一极值时,系统就发生了突变。165现代管理理论丛林产生的认识论基础
(1)语义上的混乱。(2)对管理和管理学的定义和所包含的范围没有取得统一的意见。(3)把前人对管理经验的概括和总结看成先验而加以抛弃。(4)曲解和抛弃前人提出的一些管理原则。(5)管理大师缺乏沟通。166管理过程学派
管理过程学派又叫管理职能学派、经营管理学派。该学派对管理的定义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诸因素来协调有关的资源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这个学派把管理看做是一个过程。无论从理论基础还是从研究方法上来看,这种观点和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有些类似,因而它的科学性比较容易被人们所接受,目前在现代管理理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167管理学家詹姆斯·穆尼詹姆斯·穆尼,美国高级管理人员和管理学家。1908 年毕业于凯斯学院,获采矿工程学位。历任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副经理,通用汽车出口公司总经理,美国海军航空局局长,威利斯汽车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其主要著作是《组织原理》。168穆尼的管理思想一——组织
组织的定义是组织某种人群的联合达到某种共同的目标形式。进一步解释为:(1)组织是一种“纯属的过程”,即做某种事情。(2)从某种意义上讲组织是管理的机构,即管理的过程。(3)组织是属于管理的,是管理得以进行工作的手段。要使管理能正常进行下去,首先必须要有组织。(4)组织还必须包含一种仔细而恰当的分工,以便管理方面能有效地进行协调,履行其职责。穆尼的管理思想二——协调
穆尼认为,协调是人们为追求共同的目的而在一起的一致行动。为了实现协调,必须有某种形式集中权威。这种集中权威可能是专制的,也可能是民主的。穆尼的管理思想三——阶层
穆尼认为,阶层是组织中的不同成员按其权力和责任的不同程度而在承担责任方面分成不同的群体。阶层原理重要之处表现在管理者同被管理者之间的上下级关系。正因为如此,最高当局者可以使基层人员去完成任务。穆尼的管理思想四——职能
穆尼把职能分成三种:(1)决定职能,即决定什么。(2)应用职能,即使事情做成。(3)解释职能,即解释执行过程中的差异和问题。这三个可以分成为原理、过程、后果。在组织中这三者往往体现在一个人的身上。169管理学家拉尔夫·戴维斯
拉尔夫·戴维斯,美国管理学家。1916年,在科内尔大学获机械工程学位。他比较强调管理哲学的重要性,认为只有管理哲学才能为企业问题的解决提供依据。其主要著作有:《工厂组织和管理原则》、《采购和储存》、《组织和系统中的一些基本考虑》、《企业组织和作业的基本原理》、《工业组织和管理原理》、《高层管理的基本原理》、《工业组织和管理》、《管理哲学》等。170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
哈罗德·孔茨,美国管理学家,管理过程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早年于美国耶鲁大学获博士学位。以后在美欧各国讲授管理学,并在美国、荷兰、日本等国的大公司中任咨询工作,曾担任美国管理学会会长,美国加利福尼亚管理研究院任管理学的名誉教授。他从1941年始陆续出版了二十几本书和发表了八九十篇论文,主要代表著作有:《管理学原理》、《管理理论丛林》、《再论管理理论丛林》等。171孔茨的职能管理孔茨把管理揭示为通过别人使事情做成的各项职能。他非常强调管理的概念、理论、原则和方法,认为管理工作是一种艺术,其基本原理和方法可以应用于任何一种现实情况。至于管理的各项职能,应划分为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和控制五项。他认为协调的本身不是一种单独的职能,而是有效地应用了这五种职能的结果。孔茨的职能管理一——计划
计划是五种管理职能中最基本的,它涉及的问题是在未来的各种行为过程中做出抉择,其他四种管理职能都必须反映计划职能的要求。孔茨的职能管理二——组织
组织职能的目的是设计和维持一种职务结构,以便人们能为实现组织目标而有效地工作。组织结构必须反映企业的目标、计划、管理人员可利用的职权、企业所处的环境条件(经济的、技术的、政治的、社会的以及伦理的条件)等。孔茨的职能管理三——人事
人事职能包括选择、雇佣、考评、储备、培养和其他一些有关职工的工作。孔茨的职能管理四——指挥
指挥就是引导下级人员有效地领悟和出色地实现企业既定目标。因此,要理解指挥的性质。孔茨认为,指挥或领导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由三部分组成:(1)了解人们在不同的时间与不同的条件下具有不同的激励能力。(2)鼓舞人们士气的能力。(3)按照某种方式去形成一种环境,以便使人们对激励做出反应的能力。孔茨的职能管理五——控制
控制的职能就是按照计划的标准衡量计划完成的情况,并纠正计划执行中的偏差,以保证计划目标的实现。控制的原则:(1)保证实现计划目标。(2)控制要针对未来。(3)控制的职责要明确。(4)控制要讲究经济效率。(5)应尽可能地采用直接控制。(6)控制必须反映计划的要求。(7)控制必须有适当的组织来保证。(8)控制必须采用适合具体人员的技术和信息。(9)控制必须有客观的、精确的和合适的标准。(10)控制必须抓住关键点。(11)控制必须集中于例外情况。(12)控制必须灵活。(13)发现偏差后必须及时采取行动,予以纠正。172管理学家威廉·纽曼
威廉·纽曼,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管理学教授,是美国管理过程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著有《管理过程:思想、行为和实务》等。173管理过程学派的基本方法一
把管理人员的工作划分为一些职能:(1)计划,选择目标和实现的手段。(2)组织,设计出一个有一定目标的权责机构,并且承担相应的权责。(3)用人,选拔、考核和培训人员,以便有效承担责任。(4)领导,采取措施激励人们,使他们认识到为组织目标出力是符合他们自己利益的。(5)控制,对人们的活动进行估量,及时纠正偏差,以保证计划的实现。管理过程学派的基本方法二对管理的职能进行研究,在丰富的管理实践中探求管理的基本规律,在分析基本职能的基础上对每项职能提出以下一些基本的问题:(1)每项职能的特点和目的。(2)每项职能的基本结构。(3)每项职能的过程、技术、方法及其优缺点。(4)有效实施每项职能的障碍以及如何排除这些障碍的手段和方法。174社会系统学派
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是美国管理学家切斯特·巴纳德。社会系统学派从社会学的观点来研究管理,认为社会的各级组织都是一个协作的系统,进而把企业组织中人们的相互关系看成是一种协作系统。管理人员的职责在于使各种冲突的力量、各种不同的需要和目的得以维持一种恰当的平衡。社会系统学派是当代西方出现较早的一个管理理论学派,其他的一些管理理论学派都和它有深刻的联系。175社会系统学派理论的特点一
社会系统理论认为,管理人员有些什么职能以及应当如何行使这些职能,是由组织的本质、特性和过程决定的。从这一点来看,阐述管理人员职能的管理理论同组织理论极为相近。社会系统学派理论的特点二
社会系统理论的特点是对组织的本质(组织中人的行为)进行描述性的分析。对此有的管理学者认为,管理理论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技术性的管理理论,如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2)规范性的管理理论,如管理科学理论。(3)描述性的管理理论,如巴纳德的社会系统管理理论。社会系统学派理论的特点三
社会系统理论不是把作业而是把决策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组织中人的行为可以看成是由决策和作业两个部分组成的。科学管理看重的是作业部分,阐明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作业效率的各种原理和技术。社会系统理论则着重研究组织决策过程。176社会系统学派代表人物
巴纳德出生于美国的马萨诸塞州,是一位积极的社会活动家,担任了许多社会职务。他通过自学成为专家,曾多遍地读过伯雷托、韦伯、勒温等人的著作,并受到亨得森的影响。巴纳德一生著作很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938年出版的《经理人员的职能》,被管理学界称为美国管理文献中的经典著作。177巴纳德的著作
《组织实践中的业务原则》(1922年);《社会进步中企业利益》(1929年);《为企业服务的大学教育》(1930年);《经理人员的能力的培养》(1925年);《雇主和职业指导》(1936年);《关于经济行为中的非理性》(1938年);《关于能力理论》(1937年);《经理人员的职能》(1938年);《工业关系中的高层经理人员的职责》(1939年);《集体协作》(1940年);《经理人员的教育》(1945年);《伦理和现代组织》(1945年);《工业研究组织的若干方面》(1947年);《科学和组织》(1951年);《企业道德的基本条件》(1955年);等等。178巴纳德的组织协作系统巴纳德认为,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有意识协调活动和效力的系统,对这个系统要作为整体来看待,因为其中的每个组成部分都以一定方式与其他部分相联系。组织要生存下去,就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愿意为达到一个确定的目标而进行协作活动,个人对是否参加组织的活动可以做出选择,这种选择是以个人的目标愿望等为依据的。组织中的管理人员就是通过改变个人达到动机来影响他们的行为,从而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179组织协作系统的基本要素一——协作的意愿
组织是由个人组成的,组织成员愿意提供协作条件——劳动和服务是组织程序所不可少的。协作的意愿意味着个人自我克制、交出对自己的控制权,个人行为的非个人化,其结果是个人的努力结合在一起。组织为了获得和提高成员的协作意愿,一方面要提供必要的金钱、威望、权力等各种客观的刺激,另一方面要运用说服力来影响成员的主观态度,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号召他们忠于组织、相信组织目标等。组织协作系统的基本要素二——共同的目标
共同的目标是达到协作意愿的必要前提。没有共同的目标,组织成员就不知道要求他们提供何种努力,同时也不知道自己能从协作劳动的结果中得到何种满足,从而不会进行协作活动。个人之所以愿意为组织目标做出贡献,是因为意识到实现组织目标有助于实现他的个人目标。因此,管理人员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职责,就是帮助组织成员加深这种认识,并努力避免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不一致或理解上的背离。组织协作系统的基本要素三——信息的沟通
组织的共同目标和不同成员的协作意愿只有通过信息沟通才能相互联系,形成动态的过程。组织的存在及其活动是以信息沟通为条件的。为了有效地进行信息沟通,巴纳德列出了几个必须遵守的原则:(1)信息的沟通渠道要被组织成员所了解。(2)每个组织成员要有一个正式的信息沟通路线。(3)必须依照正式的路线沟通信息,不要在沟通过程中跳过某些层次,以免产生矛盾和误解。(4)信息沟通的路线必须尽可能直接而便捷。(5)作为信息沟通中心的各级管理人员必须称职。(6)组织工作期间信息沟通的路线不能中断。(7)每一信息沟通都必须具有权威性。180经理人员的职能
巴纳德认为,经理人员在组织中的作用,就是在信息沟通系统中作为相互联系的中心,并通过信息沟通来协调组织成员的协作活动,以保证组织的正常运转,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