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眼里,科研项目已经成了“圈钱项目”:只要有了科研项目,科研人员就可以从中提成,甚至有媒体报道说,有人用科研经费买车买房。近日在上海召开的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不止一位参会的大学校长发出这样的呼声:现行的科研经费提成合法不合理,到了不得不改的时候了!(见7月16日中国青年报)
科研项目成圈钱项目主要动因在于市场经济引起的,这一点毫无疑问,另外一点就是,受当今官场内外的不正之风所影响造成的,这一点也用不着否认,当然,其它众所周知的原因还有很多,不必一一例举,但冷静一想,似乎也不很奇怪,官场内外可以将工程项目招标并公开和半公开抽取利润,科研项目成圈钱项目也是必然的事,完全不必因此感到很惊讶,问题是,科研项目成圈钱项目是机制监管缺位,这一点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否则,很容易滑入科研项目腐败的泥潭,从而把科研项目也搞得乌烟障气。
而科研项目成圈钱项目是机制监管缺位,主要表现在如下三方面:一是据西北工业大学校长姜澄宇说,关于科研经费的使用问题,国家从来就没有下过正式文件,只是在一些具体的行业有一些行业规定而已,这就给科研经费制造了漏洞和借口,还有可能;二是如今,一个科研项目动辄就要几十万元,教授能够提成的数目多了,问题也就随之而来。这应该也不是捕风捉影,而是摆在眼前的事实;三是一些学校科研项目实行组长负责制,学校收取10%作管理费,90%的经费在课题组组长手中。而课题组组长怎样用钱,学校并不怎么进行具体的监控。在这种情形之下,科研项目不变成圈钱项目才是奇怪的事情。
有些人提出,国外高校拿到项目,学校的提成一般来说会非常高,有的甚至高达40%多,而国内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项目为例,学校提成不能超过5%。希望以此做为科研项目成圈钱项目的“合法”理由和依据,笔者不想就此展开其它评论话题,笔者想说的是,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之下,科研项目监管机制一定要提前完成,否则,因此产生的科研项目腐败行为将会越来越严重,以致很有可能将科研项目变成一桩学术买卖行为,如果真是那样,那么,科研项目的科研价值也就不得不令人怀疑了,既便仍然很有价值,有关审批工作也会严格把关,但对提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是十分不利的,尤其是有才能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