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热的经济数据,除了给世界惊讶以外也给我们带来了深思,是谁和什么力量驱动了我们的投资再次过热,其实我们的政策很明确规划也很合理,可为什么我们的投资还是过热呢?在这种过热的背后到底说明了些什么呢?
投资过热了吗?如果投资过热一定是因为有利益,当然这种利益可以分为很多种,首先需要的是经济上的利益,如果经济上的利益不是太大,那么就一定有其它的利益存在,比如政绩或者名声,这种过热的投资一般不会发生在民营企业家哪里,就是发生也不会构成整个社会的投资过热,因为那些投下去的钱是私人的不是国家的。
日前有专家专门分析了浙江和山东两省的能耗指标,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为什么两个省的GDP在很接近的情况下,能耗指标却相差那么多,就是因为浙江更多的是民营企业,而且也是个缺少资源的省,所以很多的民营企业资金要去追求更高的利益,而相对的山东省却是国企为主,行业也主要集中在这些过热的重化工业,这种投资主要是以银行为主提供的信贷,银行在投资过热中表现出来的是我们金融体制上最深刻的问题,不是让社会的资源最优化的配置,而是根据自己的利益需求在主导这种投资,使得国家的政策和规划成为空中的一片云。
现在我们经济中出现的所谓过热,主要集中在几个行业上,而且这些行业往往是高耗能和起步门槛比较低的缘故,最主要的原因是有利可图,因为钱不会去追逐没有利益的事情,那么就是在这种金融信贷制度下经济,如果真的一点经济效益也没有想必也不会吸引那么多的资金投入,这至少说明现在很多所谓过热,也许在更高的范围内来看,是有利可图和有市场的。
从这种过热中我们发现,靠国家这种行政命令来抑制过热的投资是否会压得住呢?同时也可以看出我们经济中占居绝对比例国有企业,其自身的市场经济行为能力的局限还是很大,尤其是金融业的银行,在市场化的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中所能发挥的作用极其有限,很多时候起到的是相反的作用。
所以我们在进行这种宏观调控中更主要的是从源头去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一味地靠国家行政命令,要堵绝这种反复的重复建设和低效率的行业发展,更多地要靠市场化的手段去解决,让这种过热的投资失去利益的冲动,通过对金融的监管和考核的调整,正真地让社会的资源优化配置,这才是最终解决问题根本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