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点 智唐每周评点(第二期)



宗旨:开门未必见山,一针务求见血!

事件:好莱坞大腕导演斯皮尔伯格与2008北京奥运“结缘”—他被邀请作为该届奥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的文化艺术顾问。4月18日,《中国经济周刊》就全球电影业的现状和发展采访了斯皮尔伯格,他在谈及中国电影业时表示:“如果中国电影能早日建立起赢利点密布、经营结构超稳定、并与现代国际水平接轨的整合营销传播模式,那么,中国电影的兴旺将指日可待。”

评点:“中国有13亿的人口,但全国只有2500块银幕,银幕数量太少了,”斯皮尔伯格对中国电影市场并不陌生,他认为,“中国要想发展电影市场就应该建立更多的电影院,让观众走进影院可以看到更多风格的电影,满足不同需求。”话虽说如此,但斯皮尔伯格好像忽略了中国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即中国的播放体制问题。在中国,影院的设立运营可不简单,它必须得到官方授权,并经过一系列严格的审批(资本上、资质上)。因此,其结果必然是不容易出现像美国那样影院、院线“遍地开花”的局面。把设立门槛降低,在一定程度上自由放任,阿猫阿狗谁都可以开,听起来似乎不错,看起来也很美好,但这对刚刚起步的中国文化市场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冲击。而且,我们相信,它不仅会大大增加市场监督、管理的成本,而且就目前国内电影生产和外版电影引进的现状来看,如果可供选择的类型不多,内容又供应不上,即使院线再多意义也是不大的。就拿《碟中碟3》的国内遭遇来说,由于电影中过多涉及上海的负面形象,这部全球备受瞩目的电影可能无缘与我们想见了。当然,这是“诀别”是指无法通过正规的影院、合法渠道的DVD影碟,而不包括非法偷拍、盗版下载等。所以,对于国内盗版猖獗,我们能不能作这么一个推论:因为播映渠道时常不通,而且正版与盗版价格相差悬殊,所以盗版在经济效益上找到了合乎清理的存在理由——斯皮尔伯格的建议我们还是要听的,只是外来的和尚并不那么好念经。

链接:http://www.4touchina.com/v.asp?Unid=509

 评点 智唐每周评点(第二期)
事件:近几年中国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第三大媒体市场,根据公开的广告价目计算,广告客户2005年在中国杂志广告上的总投入近8亿美元,较2004年增加近25%。近期中国政府宣布暂停科技类以外的外国杂志进入国内市场,而新政策的实施将对海外传媒公司在华的业务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评点:在中国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第三大媒体市场的今天,在国内文化产业发展态势如火如荼的今天,中国政府宣布暂停科技类以外的外国杂志进入国内市场,确实使得国内外看好这一市场的投资者和观察家们大吃一惊。同时,新政策的实施将对海外传媒公司在华的业务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目前,新闻出版总署的限制性规定指出,不允许外国公司出版报纸杂志,但允许中国出版社和外国合作者进行“版权合作”。主要涉及时尚类,休闲生活类的杂志,但不包括科技类杂志。在该种模式下,国内出版社将已有的杂志刊号出借给外国合作者,再由外商将杂志重新包装为Vogue、ELLE或《滚石》等的中文版,之后这些杂志还必须经过监管部门的严格审批。实际上,也是对国内该类杂志的一种扶持。另外,此举将对那些希望从中国获取丰厚收益的海外传媒公司产生负面影响,而对于一些国内电子杂志平台的发展也会有一定的阻滞作用(在内容上的限定)。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基于国内文化产业刚起步,此举或许有保障国内传媒有序健康发展的意图,但更重要的是,也是对广大读者在思想意识上的“保护”,让更多的读者以中国人的角度,或者东方文化的视角去解读来自于西方的文化,这样,待以时日,想必我们从海外杂志中读到的不仅是一些先进的理念和技术,还可以品尝我们民族自身文化融入之后新的文化大餐,实现文化经营的双赢。

aihuau.com

链接:http://www.4touchina.com/v.asp?Unid=516

事件:读者与观众获取新闻资讯的方式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互联网的兴起与日益普及使传统媒体逐渐失去更多读者和广告客户,而且网络信息可随时更新并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各种需求。在此市场环境下,一些传统媒体公司艰难经营,但却无法扭转发行量疲软以及广告收入下滑的尴尬局面,经营陷入窘境。像《洛杉矶时报》、《芝加哥论坛报》、《华尔街日报》、道琼斯通讯社等美国传统主流媒体纷纷出台应对措施,包括裁员、加大网络版投资……

评点:网络媒体(电子阅读)又往前迈了一步,传统媒体则到了进退维谷?逻辑上,这不一定是非此即彼的演算,但在发生学上,网络媒体的发展使传统媒体(包括报纸、电视、广播)受到了冲击,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后者目前所遇到的困境无非是,因为网络媒体的更为及时、更为便捷、更为互动,分流了很大一部分读者,从而使传统媒体竞争力丧失,收视率、订阅率因此而大受影响。尤其对那些报纸本身不卖钱,靠广告注资维持生计的媒体来说,读者的离开,之后很快便是广告商的远去,到时,媒体本身也将不复存在。不敢说现在就是传统媒体穷途末路的时候,但对那些想未雨绸缪的传统媒体而言,现在的确到了“变则通”的关键时刻了。就像我们在事件回顾中看到的,当全球报业在广告、发行等方面步履维艰之时,它们为了能够留住现有读者同时吸引新读者,往往会采取“开始增加对网络版投资”的对策。但这并非全是上策,也并非惟一,事实上,很多从印刷版移到网络版的报纸所带来的广告收入尚不足以弥补印刷版的损失(但网络版收入增长速度较印刷版更快)。换言之,除去做好印刷版和网络版关联发展之外,还有几个战略是我们可以并用的:针对读者需求,持续改善内容种类、品质;行业整合以及富有成效的收购交易。

链接:http://www.4touchina.com/v.asp?Unid=517

事件:首届中华版权国际合作推进会十二日在长沙开幕,国新办三局副局长吴伟在是次会议的高峰论坛上发表演讲。她说,中国的经济崛起一定程度上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我们还要追求中华文化的重新崛起,使中华文明再度辉煌,而图书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桥梁,是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渠道。这位官员表示,一直以来,中国政府都在探索如何让中国的图书融入全球出版网络,让世界各国人民通过图书了解中国灿烂悠久的文化,以追求中华文化的重新崛起。

评点:对于处在风雨飘摇中的国内图书出版市场来说,这算是一个有盼头的好消息。图书也是产品,文化的产品在满足内需的同时,也需要向外拓展,这不仅是经贸意义上的“收支平衡”或“顺差”,更是文化交流上的对等和谐。就目前国内出版现状来看,虽然本地书的出版数量必然远远大于外版书,但书的内容含金量却无优势可言,况且在个别领域,例如商业经管,基本是倾向一边倒的,管理的“欧风美雨”完全压倒了中国式管理。当然,这有客观的原因,在商业管理方面,西方的确走在了前面;但从主观上讲,这跟是否有集群意识,是否当产业来经营也有关系。当我们看到,美国的哈佛商学院、沃顿商学院、Mc GrawHill、培生教育集团等机构均有专门的出版公司,近几年,它们跟我国商务印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信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等出版机构的战略合作正表明,在我们坚持不断走出去,融入全球出版网络的同时,人家早迈出了好几步,而且越走越近,一场抢夺全球图书市场的“暗战”正在上演。或许直至今天,中国文化年时所确立的“法国模式”值得被推广,即资助翻译费,鼓励外国出版商和出版机构(也可以是国内出版机构)翻译出版发行中国图书;向国外图书馆赠送关于中国的图书;制定相应产业政策,降低版权贸易和合作出版的交易成本,等等。

链接:http://www.4touchina.com/v.asp?Unid=521

事件:随着中文博客的流行,博客图书也在短时间内成为出版界争相追逐的热点。然而一段时间后,当《老徐的博客》等博客图书的市场业绩并未像其网络版那么风头十足,甚至连一般畅销书的销量也无法达到时,如何体现博客及时、互动的优势,成了业内人士关注的话题。

评点:博客把它出版成书,就成了博客图书?如果仅是这样的定位,那些乐此不疲炮制“博客图书”概念的人应当注意了,市场可不买这笔账。从潘石屹的《我这半辈子》开始,到徐静蕾的《老徐的博客》,或者再到郑渊洁的《勃客郑渊洁》到《三联生活周刊》主笔王小峰的博客《不许联想:一个无聊人和他的无聊博客》,销量并没有证明我们先前的想法是对的——之前,我们始终认为在“全民皆博”下,博客图书无论从概念还是到形式都是新的,况且又是名人博客的结集出版,市场的追捧跟风是自然而然的事。而结果呢,不仅不像其网络版那么风头十足,甚至连一般畅销书的销量也无法达到。这只是新闻报道的一家之言,我曾在朋友的msn上看到这么一个签名,他写道:“《老徐的博客》上海上市5天,售出6本,5本买家为韩寒。据称,韩寒除一本留念外,其余四本皆赠亲送友……”当然,可信度留给读者自鉴,但有一点却是“当真”的,博客图书来得太匆忙。我曾在《“博”起来的书》中提到,如果仅是把“博客图书”简单理解为现有博客结集出版,变成铅字,那么“博客图书”便是一个伪概念。以文章的来源命名一种图书形式,如果只是这样,那么,是否还应当有“bbs书”、“e-mail书”、“彩信书”呢?事实上,真正意义的“博客图书”,应使博客贯穿于出版的各个环节。包括利用博客寻找出版资源,即作者和作品;在图书创作和修改过程中利用博客搜集评价和意见;利用博客及其所提供的数据资料开展图书营销等。而不是目前“偷懒”地把现有的(甚至过气)的博客结集出版,因为“博客图书”比过去的网络文学更忌讳内容的过时,对它来说,如何把“网络日志”(blog)的新鲜感、私密感、即时感体现出来,才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否则,博客图书仍将无法颠覆传统,哪怕我们相信它会有改写的一天。

链接:http://www.4touchina.com/v.asp?Unid=525

事件: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长,远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而广告业增长速度更达到了年均18%-22%左右;出版业是文化市场上最活跃、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民营成份占到50%,市场化程度高,市场规模大,仅浙江印刷企业就超过20000家,总产值400亿元;出版物发行单位9000家;演出市场放开后,当年演出场次就比原来增长一倍,上海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投资创作的舞剧《霸王别姬》,已在国内上演60多场,近两年在国际巡演100场,平均每场收入2万美元左右。这是一组令人尴尬的事例:全国23%的图书馆无预算,少量的钱只能用于养工作人员,而不能购新书,不能提供基本的、适应群众需求的服务;全国2000多个艺术院团一年的演出总收入只有5亿多人民币,不及日本一个四季剧院一年的演出收入。电影厂多而散,一年拍260部电影,只有60部能上映;而美国好莱坞七大制片厂,一年生产300多部上映电影。…… 这种不言自明的强大反差,让人深切地体会到进行文化体制改革是迫在眉睫的大事。

评点:事件转述已经很长,原载的新闻篇幅更长。这原是一篇综合报道,题为“文化产业大有作为 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文章不仅对我国近几年在文化产业上取得的成就做了简短的回顾,而且还对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的软肋以及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给予了关注和回应。正如文章所提到的,在国内文化产业迅猛发展,取得不俗成绩的同时,因为产业“初级阶段”所产生的问题也日渐突出。最明显的一点,那就是文化作为消费产品的一种,在对外贸易、国际市场上出现了严重的逆差。有数据为证:2004年我们出口了700多万册(份)书报,只占国内当年书报刊出版总量的0.16‰。2004年我们向美国输出了14种版权,而从美国引进版权4068种,进出比为290比1。我国2004年从人口只有316万的新加坡引进版权达156种,而输出仅30种,为5:1。影视市场的“进出口”更不平衡。从2000年到2004年,中国进口影片4332部,而出口影片却屈指可数。在电视剧方面,中国向国外大量出口电视机,却不能出口电视机播放的内容,不能出口思想成品,只是一个“硬件加工厂”,处于世界文化产业链的最低端。而与此同时,美国电影的生产量只占全世界的5%-6%,但放映时间却占全世界放映总时间的80%。毫不夸张地说,在文化经济的世界版图中,我们的分量和份额实在少之甚少。因此,这给我启发是,在制定未来几年的文化产业战略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国内国外市场的重点该如何调配?如何解决国内市场区域文化经济发展不平衡?从哪块入手以提高“文化外贸”的竞争优势,作差异化发展?文化产业背后的政策体制是否有需要变通的地方?考虑到国家文化安全,如何协调好“管”“放”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文化是个好生意,而如何经营挖掘潜力,这更是一门大手艺。

链接:http://www.4touchina.com/v.asp?Unid=526

事件:如今的平民秀在全国堪称铺天盖地,“梦想中国”前脚刚走,“真维斯超级新秀”大赛昨天又在上海悄悄进行了复赛。这档由安徽卫视主办的赛事以挑选演艺人才为主,决赛将在安徽卫视的“剧风行动”播出。节目导演耿小强昨日在沪猛烈抨击“超女”和“梦想中国”等时下平民秀,并且毫不留情地称:“这种平民秀,其实就是在把参赛选手当作炒作工具,它们让现在的年轻人只会做黄粱美梦!”

评点:请注意,批判“超级女声”、“我型我秀”、“梦想中国”都没错,我们尊重个人表达的权利;但是,打着选秀反选秀就有点不对了。发言人,“真维斯超级新秀”的节目导演耿小强,他说“这种平民秀,其实就是在把参赛选手当作炒作工具,它们让现在的年轻人只会做黄粱美梦”,话是没错,但出自“平民秀”的又一个制造者之口,味道总是怪怪的。请问,耿导会把选手当什么呢,而且光口头说说就够了吗?尽管,一再冒出来的“选秀”让我们开始觉得有些“审美疲劳”,但见识还不怎么多(也没太多机会)的我们,还是能接受一些用心策划,精心运作的选秀节目,如“超女”、如“梦想中国”。是的,它们给我们带来了娱乐,带来了开心,带来了谈资,带来了焦点;尽管它难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它可能会误导一种想一夜成名、拜金主义的价值观,也可能滋长出一种浮躁、功利的不良风气。但这就像吸烟有害健康,股市风险难测,既然总是有人选择,何不妨让他们承担作为成年人应该肩负的责任和道义呢?(今年超女把报名年限提高至18岁,想必是有类似的考虑吧)至于耿导在答记者问时提出的,“现在的‘普及型选秀’其实已经落伍,应该被专业化的‘专业秀’取代”。因为“‘普及型选秀’在发达国家已经不流行了,像‘美国偶像’都在向专业化过渡……”这话在逻辑上是讲不通的。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哪怕“美国偶像”真在向专业化过渡,但它们已经发展多久,积累多久了,而我们呢?正如我们一再指出,我国的文化产业正在初级阶段,因此无论在产品类型,产品内容,还是在产业规模,产业级别上都还在起步中,所以,不用急,慢慢玩——不是说,模仿也是一种创造呢!

链接:http://www.4touchina.com/v.asp?Unid=527

二〇〇六年五月二十一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96952.html

更多阅读

天天酷跑第十四期奖池 智唐每周评点(第一百十四期)

事件:据国外媒体报道,BBC前董事长MichaelGrade近日表示,YouTube视频网站是一个“寄生虫”,需要依靠电视和广播公司产生的内容才能活下去。评点:何止YouTube一家是“寄生虫”,又有多少视频网站是靠电视和广播公司生产的内容才能活下去

名家评点聊斋志异 智唐每周评点(第一百零五期)

开门未必见山,一针务求见血事件:一直悬而未决的碧桂园(02007.HK)主席杨国强购邵氏公司控股的香港电视广播(TVB)一事昨天再传变数。据香港媒体14日披露,参与银团贷款支持杨国强收购邵氏兄弟(00080.HK)的一些中资银行已经全数退出,目前已经没

唐十八陵 智唐每周评点(第七十七、七十八期)

事件: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环球唱片公司从八月份开始尝试销售没有反盗版限制(DRM)的MP3音乐,迄今取得成功。环球的成功启发了其他厂商。消息人士称索尼BMG也准备进行MP3的下载试验。评点:环球公司取消DRM,着实面临一项考验。这一举措不仅可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 智唐每周评点(第七十四期)

开门未必见山,一针务求见血事件:据国外媒体报道,周一,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宣布,将在虚拟世界游戏Second Life中设立一个新闻分社。评点:CNN入驻Second Life是继英国广播公司之后的第二家。截至目前,CNN方面只表示会在游戏中设立一个“

唐史十二讲 智唐每周评点(第七十二期)

开门未必见山,一针务求见血事件:如果现在你只用博客记录生活,以播客展示形象,你还不算是最时尚的“网虫”。除了博客和播客,Web2.0时代走红的还有威客。在教育部不久前公布的2006新词汇中,威客赫然在列。前不久,明日科技(中国)有限公司通过

声明:《评点 智唐每周评点(第二期)》为网友头颅在背包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