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化、网络化和文化创意产业的推进,软实力正在走进企业运作的范篱,越来越要求人们从企业文化视角上予以关注。
何为软实力?简单说,就是让别人达到你所愿结果的能力和力量;是一种非强制和利诱达到所愿结果的能力和力量;是主体自愿的价值观最终认同的能力和力量。
在《软力量》中,约瑟夫·奈说,美国文化虽然包括了浮华、性、暴力、无聊和物质主义等内涵,它同时也描绘了开放流动、个人主义、反对墨守成规、多元化、自愿、以民为本和自由等特征的价值观。他深认定:它们比政治和经济还有影响力,它们驱动政治和经济。“好莱坞虽不如哈佛纯净,但不管怎样,触角伸得更长。”在笔者看来,今天,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尤应关注并努力把握好流行文化的几个重要特点。
例如,就流行文化来说,其首要的一点是它能在价值观的沟通方面发挥作用。“美国不是被打造成军事霸权或者公司熬头——这是一个相对松散的地方,不死板,有更多自由。任何人努力投篮或者打冰球都可能名利双收。”这种人为数很多。美国全国篮球锦标赛用42种语言向224个国家的7.5亿家庭播放。而中国最著名的家电企业海尔找NBA代言,就足以表明它们代表企业与世界各地市场与当地民众实行广泛、深入的价值沟通的意义和作用。它标志着海尔文化建设全球化的的新走向。
再例如,它使政治界线更模糊化;更趋向于个人的消费和使用意义。
的确,如约瑟夫·奈所说,信息与娱乐之间的界线变得越来越更加模糊了.一些流行音乐的歌词可以产生政治效应,但又似乎是别的什么。举例说,20世界年代在贝尔格莱德持不同政见的广播电台B-92反复播放美国说唱组合“公敌”的歌词“我们的言论自由是自由或是死亡——我们要与任何权力抗争”。运动队和运动明星的行为方式、电视电视所描述的各种形象也能传递政治信息。图像比方案能更有力地传统价值,但是,好莱坞被认同为世界上最大的视觉表象促销商和出口商。尽管连吃快餐似乎也是一种摒弃传统方式的潜在宣言。一个印度家庭形容他们去麦当劳是来“品尝一小美国”。但这丝毫不会被认为是民经营。而当肯德基居然中餐化时,难道不更让人看到更趋向个人的消费时尚和适用主义的文化吧?!其实这正是全球化+本土化的企业文化新样式呢!
再例如,流行文化虽非人们刻意强制执行,但它们却更加使人们的生活充满了新的意义和意义的生产。
在西方人眼中,二战后许多欧洲国家对美国流行文化的快速适应当然对它们社会的民主化进程做出了积极贡献。至于以自由、随意、活力、“解放区”、现代化等基本内涵使欧洲乃至亚洲大地回春交充满活力……顺从市场和商业的指令也包含了从传统习俗及其他多种束缚中得以解放的因素。”这在东方人亦是可以接受的。
从毛泽东开创的中美乒乓外交到江泽民亚洲八国首脑会议,各元首各着唐装,它使西方人崇尚的自由、随意、活力、解放,从中国文化视角上达到了一个新高,而青岛啤酒在美国卖到每半打比当地其他啤酒高3美元,显然是中国——东方文化进入美利坚个人、家庭和企业了,也带来了古老而年青的华夏文明的创新价值理念。这正是企业文化建设中——如何解决全球化协作——文化融合问题可供参酌的一些新作法、新模式。
注:读约瑟夫·奈的《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