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子豪 战略成功学创始人黄子豪谈禅理中的经营智慧



 企业是社会价值的创造载体,而若要企业能够有序高效地运营并持续地创造价值,就需要一系列的以人为本的计划、组织、领导、实施、沟通等管理过程的有效组合。而关于如何有效地管理,世间研究者及研究成果也是推陈出新,各有所长。但是,更多的管理思想大都基于西方管理学思想的基础之上延伸而来,总是难以达到企业文化思想层面上的高度统一,这也是导致国内众多的本土企业在管理的实践运用时感受到的迷惘。如诸多合情合理的规章制度不如领导的一句言辞、一个行为等等。

  基于上述现状,中国文化的精髓正在被管理者们逐渐发现,即在一个颇具人情味的感性传统文化的环境氛围中,企业并非赚钱的机器和动物,如果不能超越利润之上建立更高的价值追求与感性文化相融,企业不可能基业常青。于是,企业管理界就提出禅道管理的概念,希望跳出传统管理的模式,借此理清思绪、反思成败、增长智慧、促进以企业文化为基础的企业竞争力的建设。

  众所周知,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企业及组织中的各类人员的能力调动与激发来达到提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优势。

  管理就是管人,而人的管理就是心的管理。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心的管理就是禅的管理;因为,禅宗又名心宗,讲究明心见性。所以说,佛法中的禅的智慧就是心的智慧,禅的管理就是心的管理。

  而之所以在现代管理中能够有古老的禅理存在的位置并被加以推崇,其中必然有禅的管理应用价值所在,即通过智慧的处理管理的方法满足管理对于效率、效能的需求,从另外一个全新的角度诠释管理内涵,如同营销界中4C理论之于4P一般。

  在以下的篇幅中,笔者通过管理实践中的领导沟通来诠释一些禅理在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一、 仅仅坐禅能成佛吗?――如何因势利导使下属心服

  南岳和尚听说马祖日以继夜的坐禅,便亲自来到马祖坐禅的地方,问马祖道:“你在这里做什么”?

  马祖回答道:“我在这里坐禅啊!”

  南岳和尚:“哦,是这样的,那你坐禅的目的是什么呢?”

  马祖挺起胸膛回答道:“当然是想成佛。”

  南岳和尚听后默不作声,立刻从后院捡来一片瓦,开始用磨刀石磨。马祖看了,感到很奇怪,就问道:“师父,磨瓦做什么用?”

  南岳和尚泰然回答说:“磨成镜子。”

  马祖觉得好笑,用微笑的口吻对师父说:“师父,瓦片是磨不成镜子的。”

  于是,南岳和尚便教导说:“马祖啊,不能因为你坐禅就能成佛的。”

  众所周知,坐禅的目的是想要成佛。而禅宗的修行方法是静坐默念,即坐禅。由于全心坐禅,能使自己认清世界和自我,得到觉悟而成佛。前文马祖选择坐禅也是基于这种思想。但是,坐禅和成佛有什么关系呢?

  坐禅只是成佛的一种途径,是一种外在的表现。一味地想要成佛而拘泥于这种表面化现象,这样就会偏离禅的本质。

形成一个人的观念很容易,但是要改变一个人的观念却非易事。而通过禅意智慧地以譬喻可使固执己见的对方心服。前文南岳和尚正是基于这一点,通过“用瓦磨镜”说服了马祖。因此,在现代管理中,对于下属不正确的行为和思想,通过譬喻表达出来,比起简单的斥责、说教更有说服力,更能起到和谐沟通和效果,即起到激励而不伤害下属自尊心的双重效果。

 二、“无心”是禅的最高沟通境界――无心制胜,无为而治,水到渠成

  亚当森是纽约超级座椅公司的董事长,当他得知著名的乔治伊斯曼为了纪念母亲,打算建造伊斯曼音乐学校和尔伯思剧院时,他非常希望得到这两座建筑中椅子的订单。然而,经过艰苦的努力,伊斯曼只答应和他谈五分钟。

  经过细致的策划,亚当是这样开始他们的谈话:“我从未见过这样舒适气派的办公室,如果我有一间这样的办公室,我也一定会埋头苦干工作的。”

  他又用手摸了摸一块镶板。“这不是英国的橡木吗?条纹看起来和意大利的稍有不同。”

  伊斯曼回答:“没错,这是一位对木材特别有研究的朋友特意替我选的。”

  接着,伊斯曼带他参观整个办公室,兴致勃勃地介绍那些家具和装修的比例、色彩和手艺。他们的谈话真的只有五分钟吗?

  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他们愉快的谈话还在继续。最后,亚当森终于从伊斯曼那里得到了定单。

  上述例子中所揭示的禅理喻示了,“其实无心胜有心”。以无心的方式融入对方的思想关注的氛围,消除了对方的对立心理,让对方感觉不到很强的目的性。如同写诗的功夫在诗外一样,做足了基础的氛围工作,成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再者,其深刻内涵在于“无为而治”,看似不谈却在深谈。“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要遵循大千世界的规律,尊重人的个性,有所为有所不为,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

 万科的王石在刚开始授权给自己的总经理时,突然感觉很不对劲,因为发现公司的很多事情他不知道了,有一种害怕。在与总经理沟通工作时,发现工作热情没有以前那么高了,后来王石发现,原来是自己过多地干涉总经理的工作,很多细节也不放过,这如何让下属放手去干呢?决心“有所不为”的王石下定决心,将权力逐渐下放,经过一年的反复磨合,他发现一切都海阔天空了,很多事他不用管,下面一样干的很好。

 黄子豪 战略成功学创始人黄子豪谈禅理中的经营智慧

  同理,无为而为的思想在汉朝得到艺术性的发挥,汉高祖及他的继任者都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田租,鼓励农耕,提倡节俭,减轻刑罚,使汉朝的生产与经济得到极大的恢复和提高。汉武帝凭借强大经济和技术条件,历经长达几十年的战争,彻底打败了强悍的匈奴骑兵。“犯我天威,虽远必诛”——古往今来,只有大汉时代有如此豪言壮语。大道无为而无所不为的道理,在汉王朝得到高超运用。

  战略的最高境界也正如兵法中所言:大象无形,大胜不战。作为中国历来管理的至高境界的“无为而至”与其是有着万物一理的共性。即当准备的充分时,成功的到来就是水到渠道成的时间问题了。

  三、大智在于看清事物本质

  禅所追求的是一些内在的、本质的东西,而不仅仅是那些表面的肤浅的东西。禅所要求的灵活性,体现在社会、企业以及方方面面,灵运变通,这也是禅的智慧所在。能够认清事物的本质者方能显示大智若愚之度。这就要看管理者的悟境了。

  禅的悟境是建立地能够抛弃一切自己常识和基础之上的,敢于逆向思维即否定常识获取本质认知以获得创造力。事物的本质是固定不变的,但是,人们对于事物本质的不同认识导致了不同的观点。

  在潭州有个叫月庵的和尚。一天,他问弟子:“奚仲造了很多的车(奚仲是夏朝第一位造车的人,也是最早用牛马拉车的人),后来,他不仅拆掉车的轮子,还拆掉了贯穿在车轮中做轴的横木。他如此做法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在这禅的故事里,从车的角度,由于时代的不同,人们便形成了对于不同车的常识,如马车、汽车、自行车等。而对于那个时代,马车已形成了固定形象。

  其次,从奚仲的角度,如此做法是为了让自己忘记车在脑海中的形象,使自己从固定常识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然后进行不断地组装与尝试,希望能够有所创新。  

  中国自古就有“大智若愚”一说,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认清事物的能力是其管理态度的一个基础,所谓胸有成竹,处变不惊。而这种能力的培养,逆向思维则是一种有助于能力提升的工具,即来回都能通的路才是真正的通路。如对于企业运营管理中出现的诸如人员士气低下、管理流程缓慢、市场的问题症结、广告及促销效果低等问题的本质源头是什么?发现本质才能真正从根本上解决。

  四、保持一颗平常心

  正如禅意所言:人最大的敌人就是内心所产生的忧虑、不安、懦弱和无知等。

  有一个成功的商人,他在年青时便拥有了许多的资产,他并没有因此而满足,而是去购买了大量的货物,准备经商。突然,外面传来了行情下跌的消息,于是他便想把商品脱手处理掉。这时候,有一位同行想趁他心情烦躁之际,以低价买进他的产品。此时他的心情十分低落,矛盾。

  就在这时,又有一位同行愿意出高价购买他的产品。于是他那颗原本失落的心一下子又充满了欲望。他认为价格一定还会有很大的上浮空间。赚大钱的想法使他迟迟不愿将货物卖出。最后,行情暴跌,他损失惨重。

  我们能够看出,其成败完全是由自己的内心造成的,真正的敌人不是他的砍价或抬价的同行,而是其内心的不安和对赚钱的执着。

  俗话说,心态决定成败。在商业竞争中,管理者要让自己处于不败之地,就要忘记在此过程中的利益得失,用一平常心去对待。管理者只有自己处变不惊才能稳定并鼓舞团队士气。

  因为,有一颗平常心才能够达到静观其变,看清事物的过程本质,才有助于下一步的决策。

上海追梦营销策划公司供稿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96845.html

更多阅读

黄子豪 战略成功学创始人黄子豪谈如何进行市场创新(一)

       据我们追梦营销经验,所谓的市场创新是企业在了解现在消费需求的基础上,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地开发新产品,创造出新的市场。它主要有产品、渠道、需求和技术四类来源。   一、产品创新   营销之父菲利普·科特勒将

黄子豪locking 战略成功学创始人黄子豪谈“《道德经》”

 《道德经》可以成为中国“谋略之学”鼻祖,计谋和战略的设计,是道家的拿手好戏,为儒家所不齿。但是,理解战略,不得不研究《道德经》。   “道,可道,非常道”,“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无论是孙子兵法,还是道德经,都讲究“道”

战略成功学创始人黄子豪谈:一匹马怎样拉群驴

   意商是个什么东西   意商是与智商、情商相对应的一个崭新概念,它是指对人的意志的一种量度,即对意志强弱水准的量上的概念。成功和创造,是人类的重要追求。因为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能否达到,是否成功,是否有效,是否具有创造性,都与

声明:《黄子豪 战略成功学创始人黄子豪谈禅理中的经营智慧》为网友紧张先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