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剩余价值再分配的法治原则
综上,社会财富和GDP包括工资和剩余价值二部分。剩余价值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用于扩大社会生产,归社会共有。工资归劳动者所有,用于解决改善个人或家庭生活。
1. 保护私有财产与劫富济穷
工资是对劳动者的合法劳动补偿,保护工资及时足额发放,保证低保生活费按时发放到位是保证人民共生存的必然。因此,保护私有工资应是宪法的基本任务,是“反三力剥削法”头条重点。剩余价值是社会的公产,由政府代管个人代理,当然应予以保护。另一方面,既然政府代管剩余价值就有依法根据宏观调控需要调整剩余价值代理额度的分配权;同时因劳动工资按市场定价具有不确定性,政府也可作适当干预,根据人们要求提出全社会工资结构框架。这正是“劫富济穷”式合法政策出台的依据。
2. 缴税与免收
税收是对个人与单位所得的社会提留,来源于工资和所代理剩余价值。其中对工资征税应用于支付公务员、教师、基础科研者等为生产劳动者提供支持和服务的报酬,对剩余价值征税应是社会公共基础建设的提留。对工资低有生活困难的家庭或个人免税是“天赋人权”和共生存的必然,该部分税收减少应以剩余价值填补。对工资高代理剩余价值多的人士增加税务是富人的义务而政府作为代管角色的权利。
3. 富人的社会责任。
多数富人应是代理剩余价值者,如果工资结构合理,则高薪者一般不是富人。既然富人是代理剩余价值者,就应承担与代理额度相应的社会责任,如积极报税缴税、扶贫捐赠、支持科教、关心公益等。但政府也应根据他们履行义务的表现予以精神褒奖以及期权承诺。
按照现行法律概念,以上三点既有法律上的规定,也有道德上的要求。“反三力剥削法”则将它们统统归入法律范畴,如对不履行社会责任的剩余价值代理人除道德谴责外,还可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剥削定义
剥削本质上是指集体劳动收益的配置与分配不符合虚物质公平概念。除了系统Sv的分配由业主按法定程序处置外,以及最低生活保障由社会供给外,一切非按劳分配的后果都是剥削。或者说,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因武力、权力、财力的介入,破坏了按劳分配原则;发生交换关系的诸方至少有一方属非完全自愿接受的商品交易价格或财富交换当量;此外就是掺有欺诈手段在内所发生的非公平交易或违反市场经济法则和有关法律(特别是有损社会利益)的交换。因此,剥削定义为:凭借武力、权力、财力从C值中所获取的非法宝代理Sv之超额利润。
六、越富有越文明剥削技巧越高
(一)任何社会都是剥削社会
剥削产生机制是物体存在法则而剥削动力源是武力。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只要人类乃至物体存在,剥削就存在;武力是剥削的本质,所以武力剥削具野蛮性,以致人们认定剥削是粗人、缺乏教育者甚至动物所为。经典剥削论属人类社会范畴,未论及动物剥削状况。不仅这样,相反强调封建地主、资本家剥削穷人和劳动人民的残酷性,不可能赞成穷人、野蛮人剥削富人达官之说。历史证明,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武力剥削形式转变成权力、财力剥削,比武力剥削温和得多隐蔽得多,以致有些剥削行为被立法保护起来。由此可以推断,未来共产社会虽没有权力和财力剥削,却存在精神范畴内的剥削,技巧高超,人们难以感觉到剥削的残酷性。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现在很多人痴心坚持共产社会不会有剥削,尤其是主流理论也持这种观点。
物体存在法则是说,人类活动是讲捷径追求理想的,同时又生活在一定时空和具体环境中。也就是说,物体存在法则决定了欲望无穷而能力有限矛盾的存在,从而决定了剥削的存在。因为剥削源于人的欲海难填,无法满足,即使物质产品极大丰富,可按需分配的共产社会也不可能完全满足人们的物质欲望,更不可能满足人们的精神欲望。否则,共产社会就是人类终点。因为剥削源于人的能力有限,不要说原始祖先,就是现代人也难以体现自身价值,有些人谋生都十分困难。由于能力大小是相对于他人或环境来说的,也是相对于理想目标的大小来说的。到共产社会,人类能力无疑大为提高,但培植的欲望更大目标更远。这种欲望总是超前于能力的规律在共产社会仍然有效,使得剥削作为平衡欲望的一种能力曲变使用将存在。至此,可以断定:任何社会都是剥削社会。
当消费物质极大丰富,生存低保体系完善,人们对物质需求会有所减弱。尤其是在共产社会,商品交换消失,财力剥削也就消失。同时TMS网络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产、消联系通过无线网络意控操作,政府协调监管社会的功能由网上数据软件包代替,政权、官宦、政府消失,人管人的关系不复存在,权力和财力剥削都将消退。看起来好象共产社会没有剥削,人们各项需求均得到满足。但这同欲望无穷能力有限矛盾原理相悖。因此,可以推断共产社会仍是剥削社会,但不是武力、权力和财力剥削社会。物质是精神的基础,一个人只实现了丰富的物质需求才能追求精神需求。但对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等的无限需求决不是有限的能力可以实现的,从而决定着剥削的发生和存在。剥削被人类视为可耻行为,野蛮、外在的剥削有损于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从而失去精神收益。于是剥削从野蛮转入文明,从外露转入隐蔽。从物质文明上升到精神文明,野蛮、外在剥削发展到文明隐蔽剥削的趋势看,共产社会将是高技巧的伤害被剥削者最温和而程度最深的剥削,难以感知的精神或更高级的剥削。
(二)剥削产生存在的机制绝非贫富与兽性
众所周知,富有是相对的,无止境的,而个人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富有了剥削就会消失是不可能的事。本质上讲,个人勤劳不能致富,需要借助社会力量,需要参与社会分工。勤劳不同于慢散的娱乐式劳动,要挖空心思,经历痛苦,付出劳动。谁愿意呢?社会进步源于人的欲望无穷所产生的动力,取决于奋斗竞争。而这种竞争是市场性或社会性的,根据测不准原理,不可能做到公正评价公平分配,也就无法消除剥削。所以,绝对富有是没有的;个人勤劳致富而不参与社会分工,独绝于社会搞自产自消也是不可能的;参与社会分工取得社会资源的分配配置权益没有误差更是不可能的。无剥削论错就错在搞错了剥削产生机制,错误地认为剥削是野蛮的贫穷的产物,梦想文明富有的共产社会没有剥削。
剥削产生机制是物体存在法则,而不是贫穷与野蛮。物体存在法则的通俗意译是,任何一个人都要经济高效地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人高不过八尺重不过百公斤,是生活在时空狭缝中的小动力者,即使借助仪器改造自然,相对宇宙尺度相对于无穷欲望,局限性仍相当大。何况人与人之间还有不同的机遇与相当的差距。沿最佳途径实现消费体系是人们追求的理想即欲望无穷的表达,而层次结构约束使得人体尺寸一定、寿命有限。能力有限而欲望无穷是每个人的根本矛盾所在,决定着实现更高欲望不能完全靠能力,而必须有技巧性掠夺即剥削。技巧随着社会文明和科技进步不断提高,作为人们理想中的发达文明富有的共产社会里必然存在更为隐蔽难以感知的高技巧剥削,表现得文明、温和,是剥削后果不会剧痛的社会。剥削也不完全是野蛮或穷人的行为,反倒更多是富有文明人的行为。虽然武力剥削是野蛮的,但那是缺乏技巧的原始剥削,是剥削的低级形式。真正的剥削是有技巧的,如现阶段的权力剥削和财力剥削。因而剥削是达官贵人的专利,通常是贵族、富人剥削穷人和劳动人民,剥削孜孜不倦地发现规律创建理论发明技术的科技工作者。权力集团、武力派系和关系网络等是规模大强度高的瓜分和控制社会资源者,他们剥削没有权力资源或缺乏生活、教育资源的劳动者。从这个事实上讲,真正的剥削不是野蛮人所为而是文明人所为。可以认为,在物质丰富、文明发达的共产社会剥削技巧登峰造极,剥削水平发展到了高峰。低级剥削是武力为主的公开的残酷剥削,而非武力剥削是隐蔽的温和的高级剥削。可以说,共产社会是剥削发达社会。
(三)人们追求什么就存在什么方式的剥削
建立在物质极大丰富和人的觉性、精神上的无剥削论是十分脆弱的,只能是一种空想,最多是昙花一现的人造世界。依照经典剥削论和大家所认为的那样,假设物质丰富精神文明就没有剥削,则意味着:个人能力可满足自己欲望,无需剥削方式补充;人与人之间不存在利益交往,也就没有不平等交易;社会没有分工合作,也就没有赢亏之说;更不会有精神产品与精神交流……。如此,社会进化完毕?!但由于人的欲望无穷,物质再丰富也满足不了人的愿望,精神文明的提高只是将粗暴地追求物质的方式修饰得高雅些而已,不能使文明人放弃追求人生价值的欲望。而且,人与人之间只要存在物质的精神的交流就存在产权利益配置分配问题,这正是剥削所依存的环境。实际上,人们追求什么,什么就缺乏,缺乏什么,人们就会去争取什么,靠正常渠道争取不到就会不择手段,如剥削方式。可以说,人们追求的东西并不限于物质、权力、财富。共产社会时代的人必然有所追求,追求什么就存在什么方式的剥削。
人的欲望表现在人生追求永久生存并体现其存在价值。在原始社会以追求生存为主,在发展社会以追求物质消费为主,在发达社会以追求财富积累为主,在高级社会将以追求精神荣誉为主。人类体现自身价值的过程是追求物质的精神的富有过程。如果共产社会没有剥削,则共产社会里的人可能就没有追求。
综上所述,以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进步推断在共产社会剥削会消失是错误的。原始剥削者通常是武力强大群体;现代剥削者通常是富有文明人群。当然,原始剥削凭借武力进行掠夺是野蛮的,但剥削的存在与消失同野蛮、文明无关,只与能力有限和欲望无穷的矛盾相关,产生于物体存在法则。只要物体存在法则还在起作用,只要共同劳动共享资源的社会关系存在,剥削就存在。随着社会进步,剥削从野蛮进化到文明,虽更具欺骗性但更为良性。从武力掠夺转化为权力、财力侵蚀,从局部发展到全部,从非法渗透到有些合法。
世界是矛盾的世界,剥削和反剥削就是其中一对矛盾,它的合乎自然规律的存在理由是让少数敛财者鞭策多数人劳动。虽然剥削、压迫有强迫劳动、驱除懒散和促人靠奋斗翻身的作用,但以按劳分配等激励劳动竞赛的公平分配原则代替剥削是符合天赋人权迎合人民追求可实现多赢的人本主义。因此,我们仍要追求超共产社会,但不要追求无剥削的空想社会,而是要为反剥削抑制剥削多做工作,付出更多努力。我们可以反剥削但无法消灭剥削,我们要用按劳分配取代剥削者通过制造贫富悬殊乃至陷人于生活困境中的种种方式强迫被剥削者劳动的状况。有史以来,多数精神文明高尚者是反剥削的先知先锋。“虚物质论和531系统理论”的创建正是试图抑制剥削的恶果,建立人权平等的和诣社会。
② 调节税属各生产要素的增值部分,如劳动者在接受新技术操作培训后,其控制机器的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