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历史3 伟大战争 伟大的公司创造需求



没有顾客的消费需求,就没有公司的存在,或者说,如果产品找不到需求,仓库是产品最好的归宿。

 

虽然这是一个基本的常识,可我们对于消费需求是如何发生的?却知之甚少,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把消费需求分为两种,一种是显见的、已经发生的消费需求,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就会发现它,另一种则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也是从来没有存在的消费需求,这就需要企业通过新产品或新服务去创造新的消费需求。

 

当下的真实情况是:所有的消费需求(包括了显形需求和隐性需求),几乎都被发现了----当大量的创业小企业试图进入这些市场时,才发现它们已经被业已存在的大企业或产业集群几乎分割完毕,于是,它们开始在已经形成的“消费需求”的市场的框架下,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价格上)的恶性竞争,所谓的“满足顾客”变成了“争夺顾客”。

 

显然,“创造需求”相对于“满足需求”来说,要艰难的多。在通常情况下,消费者对于需要、需求、欲望等等不同层次,是不做甄别的,特别是没有实际发生购买行为的时候,这就导致了“创造需求”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事实上,创造需求是相对于“欲望”这个层次而言的,也就是说,创造需求的实质是创造尚未发生的需求,而尚未发生的需求只能是来自于消费者渴望中的生活,也就是消费者的欲望。

 

l         “满足需求”和“创造需求”

 

满足需求和创造需求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满足需求是已经发生的消费需求,它所追求的纵向的好上加好,所以,它是在企业之间发生的竞争行为;而创造需求则是尚未发生的消费需求,所追求的是横向的越来越细的细分,所以,它是在组织外部的、消费者层面上发生的竞争行为。

 

一条街上有三家水果店。

 

有位老太太来到第一家店里,问:“有李子卖吗?”店主见有生意马上迎上前说:“您看我这李子又大又甜,新鲜得很呢!”没想到老太太一听,竟扭头走了。店主纳闷着,“奇怪啊,我哪里不对得罪老太太了?”

老太太接着来到第二家水果店,同样问:“有李子卖吗?”第二位店主马上迎上前说:“我这里李子有酸的也有甜的,那您是想买酸的、还是想买甜的?”店主回答。“我想买一斤酸李子,”老太太说。于是,老太太买了一斤酸李子就回去了:“最近我儿媳妇怀上孩子啦,特别喜欢吃酸李子”。

 

与前一天在第二家店里发生情况一样,当第三位店主在了解了前两位店主的遭遇后,他主动的凑上去跟老太太说:恭喜您老人家快要抱孙子了!怀孕期间最要紧的是吃好、胃口好、营养好啊!”。“是啊,听说多吃些维生素丰富的水果,生下的宝宝会更聪明些!”,“很多书上说猕猴桃含维生素最丰富!”“那你这有猕猴桃卖吗?”“当然有,您看我这进口的猕猴桃个大汁多,含维生素多,您要不先买一斤回去给您儿媳妇尝尝!”这样,老太太不仅买了一斤李子,还买了一斤进口的猕猴桃,而且以后几乎每隔一两天就要来这家店里买各种水果了。

 

这三家水果店的店主代表了三种不同的市场认知。第一个店主只是一味地告诉客户自己的产品如何好,而不了解客户需要什么,它是典型的以企业和产品为中心的高高自大;第二个店主才是以顾客或消费为中心,至少,他懂得通过简单的提问了解了客户的一般需要,并且通过顾客的一般需求,来满足顾客的消费需求;而只有第三位店主才是创造需求的高手,他不仅仅了解和满足了客户的一般需求,而且还挖掘和创造了客户的需求----需求背后的需求。

 

至少,“创造需求”意味着发现“需求背后的需求”,那么,什么是“需求背后的需求”哪?一般来说,在一种显见的消费需求的背后,总是隐藏着一种真实的需求,就如同矿泉壶和矿泉水之间的区别一样,中国的某个矿泉壶厂家误以为矿泉壶产品的畅销,是来自矿泉壶产品的质量和服务,当矿泉水产品出现之后并且淘汰了矿泉壶厂家,这家生产矿泉壶的厂家才恍然大悟:原来,畅销的并不是矿泉壶,而是它能够产生出来的矿泉水----矿泉水就是矿泉壶这款产品畅销背后的真实需求。

 

不过,发现“需求背后的需求”,仅仅代表着较好的市场洞察力,并不代表着“创造需求”本身。

实际上,绝大部分消费者存有两套生活方式:一套是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实施着的,在大半情况下,这套生活方式支配着消费者的日常消费行为,消费者的日常消费不是简单地重复已经自我论证,合乎这套生活方式的产品或服务的采购;就是在有更好的购买条件下,以类似的理由采购“更优”产品或服务。这套生活方式通常是持续的、稳定的,不太会轻易发生改变,但是,如果消费者只有这套生活方式,那么,消费经济将趋于简单循环,而企业的创新价值将会式微。

 

事实上,消费者心目存在着另一套清晰程度不等的“渴望中的生活方式”,这套生活方式可能是从某种渠道得到的信息碎片拼成的:同事、邻居得到的“好东西”样式,自己所用品牌以外竞争品牌提供的新广告、新的产品知识,时尚或家居杂志上的富有冲击力的照片,电影明星富有气质的显摆,朋友们中的传说及亲友们的闲谈。但不管怎么说,这套若隐若现的生活方式塑造了消费者一种“假如能够那样,那就更好了”的生活理想。

 

因此,从本质上来,“创造需求”就是创造一种“渴望中的生活方式”,它首先是来自于企业的想象力,因为它是尚未发生的事实,只能是依靠想象来勾画未来生活方式的蓝图。

 

因此,想象力是创造生活方式的第一个要素,其次,使未来蓝图落地的能力,是知识、而不是其它的东西,否则,未来的美好蓝图只能是一种乌托邦,第三,酒好也要勤吆喝,尤其是对于试图改变或推翻早已存在的生活方式,更是如此,因此,对于“渴望中的生活方式”来说,市场营销变得更加重要,只不过它所营销的东西是一种新的概念、而不是看得见的产品。

 

l         “无中生有”的高手

 

创造一种“渴望中的生活方式”,既考验着一个企业出色的想象力,又考验着企业把理想变成现实的能力。

 

基本上可以这样说,凡是“创造需求”的企业家和企业,几乎都是“无中生有”的高手。深圳意丹奴服饰公司既没有加工厂、也没有商店,但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就从200万元跃升到2亿元,成为了服装界的一颗“隐形”新星,而当时国内还没有一家企业是在真正操作休闲产业。意丹奴的创业者王伟星觉得这应该是未来的一个热点,当时就认为可以做这个品牌,自己不出钱,只起一个“药引子”的作用,以直营和特许加盟为主要经营方式,迅速在全国拓展市场。

自己不出钱,让加盟商拿钱,让制造商拿钱----显然,在传统经营范式的整个形态中,找不到意丹奴服饰公司的位置,它既不是制造商,也不是批发商,更不是零售商,实际上就是一种“无中生有”----“无”的是王伟星的无形资产既创意;“有”的是愿意投资的加盟商和制造商。著名华人管理专家石滋宜博士开玩笑的说“王伟星窃取了我一本书上的所有概念”,事实上,意丹奴正是如同石博士所讲的“无中生有”有智慧型企业。

 

事实上,具有核心技术的新产品总是凤毛麟角,而绝大多数的“无中生”有都是经营模式中产生出来的。

 

按照意丹奴服饰公司王伟星的话来说:我采取了全新的理念来运作我的企业,这就是“三角组合”的经营方式。第一角是组合生产能力过剩的制造商。中国的服装加工制造业在改革开放之后的近二十年间迅猛发展,但大多数的厂家没有自己的品牌,然而他们多年来为POLO、NIKE等许多国际知名品牌加工生产积累了技术和经验。第二角是我国被海外大军培养起来的加盟商。皮尔卡丹在中国开设第一人特许专卖店时,中国的商贩们就被这种利益共沾的合作形式所吸引。

 

“我作为三角组合中的主角,即品牌商。很快地组合了制造商、加盟商这两大特有资源,生产由堵塞剩的制造商来完成制造,销售用特许经营的方式与加盟商合作,这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均担的三角组合。实际上,我只用了很少资金,组合了一个很大的市场。这是资源的重组和再利用,也是智慧式的经营,可以说是未来知识经济时代商业经营方式的一种萌芽,我们懂得合作的意义就在于长久的利益,懂得了品牌可以产生高附加值”--------王伟星如是说。

 

因此,“无中生有”首先意味着新的生活概念的产生。

 

意丹奴最初起步的动因,是发现了一个新的需求点,那就是休闲产业----休闲产业是一个新鲜的产业,它代表着产品不是用来使用的、而是被拿来感受和体验的,这其中,代表着一种新鲜的观点,那就是生活本身不是工作、而是享受,而在此之前的看法,则恰好相反。因此,发现了一个新鲜的产业“休闲产业”,就代表着一个新鲜的生活概念开始出炉,或者说,出色的创意则来自于生活方式的重新理解。

其次,“无中生有”意味着对于现有资源的重新排列组合。

 

当下的真实的情况是,大多数的产品和产业,都处在生产过剩的状况,而让无市场价值的产品重新焕发出市场光芒的,则是对于现有资源的重新排列组合,就如同吃是吃、住是住一样,把吃和住重新排列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我们常说的旅馆业或休闲山庄,而把现有资源重新排列组合起来的那个线索或龙头,则是来自新的生活概念,我们也常常把它称之为创意或创新----是创意或创新,把现有资源重新排列组合起来。

 

第三,“无中生有”意味着新的商业模式的出现。

 

商业模式代表着利润点的出现,通常来说,我们常常认为利润是来自产品本身,包括了成本、价格等等因素,但事实上,利润是出自商业模式中,而新的商业模式则是来自生活方式的重新理解,当我们以一种新的视角重新理解生活方式时,就会发现新的商业模式,就如同阿里巴巴重新理解商业交易行为一样,电子商业的本质并不在于商业交易本身,而是在于它作为一种交易模式,从小范围的、甚至是一对一的交易中,走向了无国界的新的时空中。

 

l         伟大的公司创造需求

 创造历史3 伟大战争 伟大的公司创造需求

 

几乎没有例外的,伟大的公司总是尽可能的创造需求,而不仅仅是满足需求。

 

如果你有一台电脑,那么你一定离不开微软的软件,可以说,正是比尔·盖茨和他创建的微软,才使得电脑成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因此改变了每一个现代人的工作、生活乃至交往的方式。这是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划时代软件。从此,个人电脑开始变得简单易用起来,而比尔.盖茨则成为了美国的民族英雄,改变了几乎全人类的生活方式的传奇人物。

 

有人说,营销不是创造需求的,而是影响了人们的购买欲望,至少,我个人认为它的表述是正确的。当“随身听”刚要上市时,索尼公司内部群起反对,认为这种“只能听、不能录”的玩意儿没有市场,结果证实,它不但有市场,而且大得惊人,人们这才发现:我们对于“需求”的理解是肤浅的,因为我们从不知道消费者的“欲望”是什么,而欲望则代表了消费者潜在的需求。

在此,我们需要对“需要、需求和欲望”三者之间,进行一个识别和区分。

 

马斯洛则认为,人类在某一不同阶段具有某种不同需求,按其重要程度进行排列,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一般来说,一个人总是首先寻求满足初级需要,当初级需要满足之后又转而向下一个需求寻求满足。

 

因此,对于企业来说,“需要”是指那些人类生活基本的必须保证,比如为了生存需要食物等等,而“需求”则是没有得到基本满足的感受状态,它是指人们可能的或有能力购买某个具体产品的过程,而“欲望”则是追求一种渴望中的生活方式,虽然人们不一定清楚他们渴望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但却一定存在着他们的某种欲望或渴望,这时,就需要伟大的企业创造出一种人们心仪已久的新的生活方式来。

 

大量的企业(尤其是中国的制造类的企业),主要是处在“(满足)需要”的阶段,这种状况既与中国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相关,也与中国企业的短暂历史有关,因此,它们只要是以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为主,最多,也仅仅能够用满足需求来表达或概括它们,所以,“质优价廉”是对它们的最好概括,可是,相对于“创造需求”来说,“质优价廉”是一个贬抑词,而不是一个褒义词。

 

虽然主动“创造需求”的伟大公司,总是显得那么凤毛麟角、寂寥星辰,大多数的优秀公司往往处在步步跟随的地步,可它们一旦诞生出来,就意味着开创出了一片崭新的天地,并且往往成为新产业或新行业的龙头老大。

 

因此,创造需求的伟大公司,总是具有如下的特征:

 

一,面向未来。

 

我们常常说未来是不确定的,可是,正是因为未来是不确定的,才给“创造需求”提供了创新的土壤,而与未来相对的一个概念就是过去,显然,不客气的说,过去的管理理论和实践,主要是为过去而工作、而不是为未来而工作----效率是为过去而工作、绩效也是为过去而工作,而战略和执行战略更是为过去而工作。只有当企业面向未来时,创造本身才变得有意义,因为它面对的一片荒芜的杂草地,创造就是踏出一条新的路来。

 

二,面向组织外部。

 

德鲁克说过一句苛刻的话:组织内部的工作都是成本,而组织外部才是企业的目的,至少,我个人认为他的话是正确的,而组织外部的工作,就是面向社会的生活,具体点说,就是面向组织外部的生活方式,因为商机是处于生活方式中,过于狭小的、甚至是纯粹的个人的生活方式,并没有商业机会,只有当个人的生活方式演变成庞大的社会的生活方式,它才具有或意味着商业机会。

 

三,面向个体

 

创造是个体的事,它与组织本身无关,苛刻的说,组织的力量只在于生产和制造的环节,它对于创造或创新没有必然的联系,相反的是,组织的解放,才是释放个体创造力的源泉。个体有活力,组织才有活力,而不是相反。当然,个体的创造力必须注意的是,纯粹的个体的生活方式,并不具有商业力量,只有当个体的生活方式能够得到积极的响应,并且形成一股生活方式的洪流,它才具有生活方式的商业力量。

 

“新上市的产品不会有等待已久的购买者。只有对某产品的购买欲存在,该产品的市场才会存在。”----亨利.福特的这句名言,就道出了企业创造需求的真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96677.html

更多阅读

史上最伟大的灵界记闻者 历史上最伟大发明

史上最伟大的灵界记闻者—— 史威登保的灵界记闻(转帖,本人并不赞同或否定其观点,仅供参考)——史上最伟大的灵界记闻者吕应钟伊曼努尔·史威登保确实是一个伟大的天才人物,以下是一些世界著名人士对他的评价。他对这个世界的贡献由此可

大家小凯、如何选择伟大的公司 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一直都觉得杨小凯很难得、很不容易。今天本来以为是看纪念杨小凯的文章,结果没想到其中谈投资的不少,看到这段话非常认同:“投资是一个买未来的活。做投资最大的梦想之一,就是能挖掘出一家或几家能够在未来堪称伟大的企业,然后买入并伴随

声明:《创造历史3 伟大战争 伟大的公司创造需求》为网友敢闯敢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