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变化与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需要核心能力,这地球人都知道。
可什么是核心能力,核心能力如何形成与提升,就不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了。对此权威机构、专家大师亦多莫衷一是。
工商管理的最高学府——佛学院对核心能力的定义(MBA教材《管理学—构筑竞争力》):组织的资源、稀缺的资源、不可模仿的资源与有价值的资源的合成(或者复合部分)即为核心能力。依此定义指导企业行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恐怕难免会有建设共产主义的感觉吧。
顶级管理专家拉思?博西迪(《执行》及《转型》的作者)对核心能力的定义(见《执行》):人力资源流程、战略流程和营运流程的(协调决定执行力)合成(或者复合部分)即为核心能力。依此定义指导企业行为,对于大多数人,尤其是初级(缺失流程)、中级(流程未体系化)形态的企业来说,恐怕仅有望梅止渴之效。
……
经理和企业家需要的不限于理念,更需要的是思想(认识)与方法,只有能动与可实现的才会对他们的实践具有真实的意义。企业核心能力的认识与构筑亦如此。
下面是本人多年学习、研究、实践的心得:
定义:所谓核心能力,就是主体(企业)自身内部系统稳定能力和主体与外部(环境)的良性互动能力之和。
上述定义还包含有,外力作用促成内部系统的优化(进化),内力作用促成外部(环境)的优化这样两重意思。
这是思想方面的。
再就是方法:
达尔文《进化论》告诉我们:物竟天择、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一原则同样适合市场主体。因此,企业的核心能力根本就在“适”与“优”。
关于“适”:
企业适应能力可以通过对下述方面的努力获得和提升。
*内部的结构性(尤其是政治的)变化反应能力。
*市场需求变化的感觉、认识和适应变化的行为能力和把握能力。
*技术跳空性变化(工作、生活、行为、需求…)的认识和学习能力、应用能力。
*政治、文化(社会环境的)变化跟进、发展能力。
关于“优”:
企业的相对优势的建立,需要虚(准备)实(行为)并重。
*准备:准备始于预测(科学的两大基本功能之一:揭示规律或者对规律的认识),并在预测(变化)的基础上估量而设定标准(方法和尺度);同时,知识和经验也是必须的,因为凭借知识和经验才能获得对变化的感觉和认识能力;还有就是信息的收集分析与处理能力。
*行为,首先是管理行为:
我们知道,管理行为有手段和内容两个方面。管理手段有三:一是机构(组织),二是法(章程、制度、流程、程序、方法),三是人;管理内容有五:一是人,二是财,三是物,四是时间(序),五是信息。
管理行为优化,一是同一手段的配置与运用优化;二是不同手段的配置与运用的优化;再就是手段与内容间的配置与运用优化;四是相同内容的配置与优化;五是不同内容的配置与优化。
*其次是与环境的互动行为。
互动行为的优化包括交易行为(营销活动),竞争行为(策略活动),和公共影响(公关活动与外部性问题)。
依此而行,核心能力的构筑就像建设大厦一样,不仅能动而且可行(设计且可分解而可致)。
但还不够,因为到此尚缺乏流程(势必导致茫无头绪)和重点(势必导致效率低下)。
因时制宜,可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
*时宜:失败缘于不能审时度势,成功始于适得其宜,时宜关键由此可知。夫时者,周期也,环境(市场)与企业(产业)和谐一致可得,非则失;夫势也,所处尔,高而具,低而失。
一般而言,企业形态依循下列模式渐进: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height=230 width=604 onload=javascript:resizepic(this) align=middle border=0>
以上方向与侧重的注入,无疑可以为构筑核心能力注入灵魂——系统耦合的开关效应。
企业核心能力不是梦,构筑核心能力也不是建设空中楼阁。每个企业都可以有核心能力,每个企业也可以构筑自己的核心能力。从而的以生存及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