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开放实验室 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中关村(八)



系列专题:改革开放三十年

     十年前对中关村二次创业的研究是我们深入研究中关村的开始,也是我们持续跟踪和关注中关村的起点。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中关村的发展呈现了新的现象和特征,迫切需要我们对中关村过去的成就做总结并对未来发展做出战略规划。这里展示了在长城所过去所做的工作:《中关村园区二次创业战略研究》是我们对中关村体制机制上的把握;《海淀区山后地区科技创新中心》是我们对中关村空间范围上的把握;《中关村“十一五”产业规划》和《中关村“十一五”总体规划》既对中关村过去的发展做出了比较全面的总结,也为“十一五”时期的发展指出了方向。

中关村园区二次创业战略研究

      中关村企业二次创业的研究是长城所介入中关村的开始。但那个课题的核心是解决企业发展机制,至于整个中关村总体该怎么发展,那个课题并没有涉及。没有想到十年之后,中关村整体二次创业的研究再次启动,之所以叫中关村二次创业,是因为科技部徐冠华部长提出高新区已进入二次创业阶段。这次研究二次创业,长城所已经与中关村管委会有了良好的联系和合作基础,我与管委会的领导也进行了多次的沟通和交流。在我和管委会的领导深入交换意见之后,意识到中关村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必须设立一个比较大的课题对中关村的未来发展进行梳理和研究。中关村园区二次创业战略研究就在这种背景下立的项。中关村园区二次创业战略研究是基于长城所对于中关村发展的基本判断展开的,即中关村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发展也开始呈现新的特征。

      中关村园区二次创业战略研究中,我们认为中关村已经呈现出了“高技术社会”的现象,并逐步进入“高技术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经过深入研究我们提出了中关村发展的新模式,一是“以制度创新为平台,围绕四大要素解决动力源,重点解决四大创新”,二是建立“双轮”驱动机制。促进中关村的产业发展的“双轮”,一个是“新型产学研”机制,这是也是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主要方式;另一个是企业、中介和政府的互动加速机制。这个研究我们与戴卫主任和各位副主任进行了多次的交流,研究成果对中关村后来的各项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海淀山后地区科技创新中心

      2004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总体发展战略,随即开始了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重新调整和规划北京的城市功能布局。当时北京市提出的“两轴-两带-多中心”的整体布局,“多中心”指的是空间中心,但是我有不同的意见,我觉得“多中心”不应当是空间上的中心,更应该体现的是城市功能上的中心。在北京市总规修编的征求意见会上,我讲了我的观点,提出要把海淀山后地区作为“北京市科技创新中心”,我的观点引起了大家的热烈争论,后来在修订中我的观点基本上被采纳了。

     为什么提出这样一个观点?主要是依赖于我们长期以来对中关村的关注,也是同我们前期的一些研究项目具有内在的关联性。2003年,长城所参与了“永丰基地二次规划”的项目,这与后来我们提出的观点密不可分。当时我提出了四个对比:第一是海淀区山后地区最像硅谷地区,因为山后地区的面积跟硅谷相差不多,同时山后地区临近中关村密集的智力区,山后地区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些都与起步阶段的硅谷地区相像。第二个是中关村高技术企业的发展历程。王文京曾经说过,中关村高技术企业发展是“八十年代一层楼,九十年代一座楼,二十一世纪一座园”。这形象的描述了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路径。第三个是中关村不同发展阶段发展重心的转型。大家都知道中关村是起步于八十年代“电子一条街”;九十年代中关村开始向北转移,也就是开始在上地信息基地集中;进入新世纪,中关村再一次呈现向北转移的趋势,这一次就是向山后地区的转移,各种高端资源和要素都开始在山后地区集聚。第四个是中关村功能的转换,中关村科技园区成立初期解决的是孵化的问题。但是经过不断的发展,中关村现在面临的问题已经不再是孵化,而是解决中小企业的快速成长问题。孵化器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此时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条件的加速器开始出现。

      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考虑,长城所提出了“海淀区山后地区科技创新中心”的政策建议,我们的这些提议在北京市总体规划修编中都被采纳。

      “中关村园区二次创业战略研究”是我们对于中关村体制机制上的判断; “海淀区山后地区科技创新中心”是我们基于对中关村空间范围上的判断。

中关村空间调整

      中关村空间范围的调整我们参与的也比较深入。有一个背景是2005年国家下达了对开发区进行清理整顿的通知。此时恰逢中关村要扩区,因此中关村扩区面临一个比较大的阻碍。在市政府办公会上,相关市领导对中关村扩区有不同的意见,对当时中关村提出的方案认为不太可行(方案主要是将中关村“一区五园”之外的其他专业园区并入),主要是认为高新区不能过于分散,而应该实现集中发展。

      这次会议之后,让发改委牵头,形成新的意见,上报市领导。记得当时分管发改委的张茅副市长主持了一次专门的会议,我作为中关村的顾问参加了这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对中关村的发展很低调,各委办局发言也很谨慎。

      之后,发改委开始安排形成三套方案:一是中关村管委会以前提出的方案,将其他专业园区并入中关村,实现分散发展;二是市发改委提出的方案,将亦庄纳入中关村科技园区,实现集中发展;三是长城所参与制定的方案,主要是将第一、第二套方案融合,将各区县相应专业园区都纳入中关村,但是适当突出亦庄的地位,实现“相对集中、适当分散”的布局。这个方案的提出是基于长城所以及我本人对科技园区发展的认识和观点。我认为大型制造业的核心是成本,因此适合成片的大规模发展,但是高新技术产业依赖的是资源和要素的高端集聚,适合以专业园的形态发展。因此我们提出中关村应该走以专业园为主的方式发展。

      在这三个方案形成以后,中关村管委会戴卫主任同市发改委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沟通,戴卫主任认为第二套方案绝对不可以接受,第三套方案可以考虑。经过大家比较激烈的争论后,基本达成了与第三套方案相统一的意见。长城所在第三套方案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比较大的修改,并准备相应的材料,包括中关村为什么适用这种方式发展,各专业园的发展现状和特点等等。

      经过反复讨论和修改后,这些材料提交北京市市委常委会讨论。北京市市委书记刘淇对此次提交的方案比较认可,因此拍板同意了此套方案。该方案上报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后,于2006年1月份获准公布。现在回想起来,可以说,中关村的空间调整对于中关村来说是一次较大的危机,当时我们与管委会的领导一起工作,商量解决方案,这也使我们与管委会形成了更加密切的合作关系。

      现在中关村的空间规划就是按照这个方案进行的,中关村也形成了今日“一区多园”的发展格局。这个过程的艰辛和复杂是难以想象的,但是好在在多方的努力下,获得了比较圆满的结果,中关村也从此走上了一条更加宽阔的道路。

中关村“十一五”产业规划

      中关村“十一五”产业规划是长城所打的一场硬仗。从开始启动到规划的最终编制完成花费了比较长的时间和精力。

      2004年下半年,中关村开始着手编制“中关村科技园区‘十一五’规划”,并明确了要以产业规划为核心。当时,分管产业的郭洪副主任刚刚上任,我跟他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沟通,郭洪副主任也比较认可我的“十一五”规划要聚焦重点细分产业的观点。在同管委会各位领导的多次沟通后,管委会也逐渐认可了长城所关于将重点细分产业作为规划核心的观点。后来,长城所参与了中关村管委会对这个项目的邀标,经过多轮的反复较量,最终确定了由长城所承担此项目。

      在项目的招标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比较困难的局面,但是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最终还是得到了比较圆满的解决。我记得最后一轮是两家单位入围,一个是长城所,另外一家单位是中经通,也就是现在的世纪中经。当时任冉齐副主任提出让两家单位分别提交各自的工作方案,我们的方案是从一般产业选择方法的角度出发来遴选中关村的重点细分产业,各位与会专家领导都比较认可。

      根据任主任的要求,长城所直接拟出了中关村应该重点发展的十几个细分产业,就这些产业同中关村管委会领导和各处室进行了多次深入的讨论,广泛征求了产业处的意见。此后,按照主管领导的要求,充分征求了社会各界的意见,最终遴选了十个产业作为中关村将来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在此基础上,长城所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向中关村企业家咨询会进行了汇报,根据各位专家的意见增加了能源和环保这两个细分产业。长城所接下来一边对产业发展模式进行了比较深入和详尽的研究,一边开始着手起草中关村“十一五”产业规划。在不断同中关村各位主管领导换意后,最终形成了七个大的细分产业领域,并确定了中关村重点产业发展的“一加二”思路,即电子信息产业加生物医药产业加环保新能源产业。这里还应该提到,因为当时北京市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全市重点发展的产业,因此在规划中我们补充了文化创意产业。

 中关村开放实验室 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中关村(八)

      在后来的沟通中,各位领导提出中关村不仅要有产业规划,更重要的还要有相应的产业促进方案和重大项目促进方案。在长城所的努力下,后来又增加了这两个方案,即《中关村“十一五”促进重点细分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和《中关村“十一五”重大项目实施方案》。这两个实施方案和《中关村“十一五”产业规划》共同促进了中关村重点产业的发展。

中关村“十一五”总体规划

      中关村“十一五”总体规划启动的时间比较晚,在中关村“十一五”产业规划以及其他规划初步定稿之后才正式启动。这个项目是由戴卫主任负责。戴主任采取了集中的模式,长城所全程参与,集中了管委会各处室主管负责人的力量和智慧,工作进行比较顺利。中关村“十一五”总体规划借鉴和参考了前面各个规划的优点和经验,并采用了已有的对中关村研究成果的精华,最终形成的这个规划经过市发改委审定通过并发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96344.html

更多阅读

王功权和王琴私奔_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化 王琴王功权最后结局

  王功权和王琴私奔,折射出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化,功权和王琴能够公开私奔,也反映出社会的进步,改革开放,不只是经济上的改革,在婚姻制度上也在改革,改革了,从结婚自由到离婚自由,开放了,从鞭挞偷情到欢呼私奔,从爱情万岁,到私奔万岁,从某种意义

改革开放三十年广安的变化 改革开放的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广安的变化【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对广安的影响,三十年来广安的变化情况对比,广安的旅游业欣欣向荣,人民生活水平的奔向小康,城市建设的发展迅速。【关键词】改革开放三十年;广安;变化;邓小平广安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声明:《中关村开放实验室 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中关村(八)》为网友白衣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