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阶梯管理系列之七:为什么说“制度不败”



 六、为什么说“制度不败”

  制度不败的名词解释:制度管理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制度不败的理论依据

  孙子说: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已,可胜在敌……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

  凭借严密的防守,让自己先立足于不败之地,令敌人无空子可钻,无法将自己击跨,然后,再耐心等待并努力抓住敌人的可乘之机,最终将敌人消灭掉;立于不败之地是百战不殆、百战百胜地的前提,是所有常胜将军的第一要务;立于不败之地的主动权在我们自己,有无获胜机会的主动权一半在主观一半在客观;立于不败之地不等于立于胜利之地,不败的含义仅仅是不可能被敌人打败,至于能不能打败敌人,还得看其它的情况而定。

  商场如战场,商战中的企业要想为自己赢得可持续发展的广阔天地,也得像常胜将军们那样先考虑如何才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立于不易被市场的风浪刮倒、不会被竞争对手打倒的稳固之地。有了立于这般不败之地的保证,然后再从容不迫于市场,一边审时度势,创造优势,一边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步步高。

  企业立于不败之地靠什么?靠我们所讲的制度管理!因为只有我们所讲的一严二合理的制度管理,才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不二法门!

  一严二合理的制度管理标志着企业是一个精干高效的组织。精干是组织架构与人员的精干,不大不小、不肥不瘦、不多不少,应有的部门、岗位都有,不应有的一个也不会有。高效是人员和业绩的高效,以客户为导向、目标明确、快速响应;以结果为导向、奖勤罚懒、优胜劣汰。如果说机械科学研究的目的是如何把不同的零部件组装成一台高效率的机器;那么制度科学的目的则是怎样把不同专业技能的人编排成一个高效率的组织。制度科学先是根据组织科学原理设计出与目标市场、企业规模相匹配的组织机构;再通过公平竞争的选人机制把适用的人才放到适合的岗位上;然后依靠客观公正考核、分配制度让每个员工尽心尽力,从而取得企业效率的最大化。效率的最大化既是制度管理的孜孜以求,也是企业作为一个组织存在的价值所系。

  一严二合理的制度管理标志着企业是一个协调和谐的组织。相当多的企业或者说铺天盖地的管理培训在谈到协调时,往往过多的重视了个人的主观作用,而忽略了制度与流程的客观作用,轻重倒置。他们不懂得在个人与制度、流程的关系问题上,应该是制度与流程的协调在先,个人的协调在后的道理。企业只有以制度与流程的协调为基础,个人的协调意识和能力才有进一步发挥的空间,不然个人的协调意识再强、能力再高,总还是先天失调,于事无补。贯穿于制度管理始终的一严二合理理念,从根本上保证了制度与流程的协调。有了制度与流程的协调,再加上企业员工的自觉执行与维护,部门间、部门与个人间、个人与企业间、个人与个人间、企业与外部客户间便少有距离可言,其相互关系因而也和谐协调。

  一严二合理的制度管理标志着企业是一个滴水不漏的组织。企业无疑是一个经济效益第一的组织,企业的经济效益来源于两方面:开源和节流。一严二合理的制度管理好比一张大小适中、疏密相宜的网,一方面它的以客户为导向、以结果为导向、快速响应的业务制度与流程,能使之在目标市场上网到尽可能多的鱼;一方面它强有力的监督制衡、防渗防透机制,又能有效的使捉到手的鱼不至于漏出网外;滴水不漏虽略带夸张,能将不必要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却也是真的。一句话,站在开源的角度,它是一棵摇钱树;站在节流的角度,它又是一只聚宝盆。俗语说得好:外面一棵摇钱树,里面一只聚宝盆。用来描述一严二合理的制度管理,再恰切不过。

  一严二合理的制度管理标志着企业是一个风雨不动安如山的组织。有位人事经理因为员工流动率居高不下的缘故,正准备给老板一些合理化建议,岂知老板一句“没关系,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便将他噎了回去。他委实需要再斗胆问声老板:“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固然不错,但我们的企业能算是铁打的营盘吗?”铁打的营盘不等于凡营盘都是铁打的呀,相反,倒是泥塑的、草结的营盘在中国企业界占了大头,要不怎么会有那么多短命的企业呢?判别一个企业是不是铁打的营盘的最重要依据在于其有无稳定的法治。有,则是;没有,则不是。

  在拥有了稳定的法治的企业,个人的权威虽然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或阻碍作用,但无疑不会是根本的,根本的、起决定作用的是法治的权威,法治的权威不但远远高于个人的权威,不受个人权威的左右,而且傲然独立于流水的官、流水的兵之外。譬如通用电气公司的法治,决不会因为韦尔奇个人权威的高涨而黯然失色,韦尔奇也好,伊梅尔特也好,都只能在通用电气的法治框架内赢得他们的价值。并且,通用电气的员工也是先尊重法治,后尊重个人,他们断不至于像中国企业的员工们那样:只听老板的,企业制度去他娘!有观念认为中国企业有别于欧美企业,不能缺少了个人的权威。错了,大大的错了!眼下的中国企业之所以还离不开个人的权威,不是他们本质上需要个人的权威,而是个人权威的存在阻碍了法治权威的建立,法治的权威一旦建立,个人的权威就无足轻重,乃至变为多余。

  稳定的法治与不稳定的人治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由齐头并进的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共同支撑起企业,后者由董事长兼总经理兼监事长(或干脆没有)一人支撑着企业;前者是三点构成一个稳定的平面,后者是一人独唱一台戏,独木难支,摇来晃去。稳定的法治只能脱胎于我们所讲的制度管理,而不是平常的制度。人治中一样有各式各样的制度,像封建王朝的女人与太监不能干政、嫡长继承制,但人治情形下的制度由于朕即国家、言出法随在先,所以总是经不住人治的风吹草动。我们所讲的制度管理就不同了,它通过对制度本身的管理,通过在一严二合理理念的指导下,对制度体系的精心设计和监督实施,牢固确立起以权力制衡为基石的法治,风吹雨打不动摇。

  一严二合理的制度管理标志着企业是一个生生不息的组织。制度带给人的感受往往是死的,诸如规定得太死了、规定死了、规定是死的之类的声音常不绝于耳。的确,从不知变通、缺乏弹性、一视同仁、不可更改的意义上讲,制度自有它死的一面,但切莫因此忘记了它鲜活的、生生不息的另一面。我们所讲的制度由于内在蕴含了一系列自我创新、自我否定的因子:制度的试行及合理化建议征集、制度执行情况的评估分析、对制度合理性的定期审查及制度的修改程序与条件,因而能与时俱进,生机无限,决不会一成不变、一潭死水。但有必要指出的是,同样的制度修改,人治是听凭高高在上的人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改;法治是按规定的程序改,有礼有节地改,遵循理性的改,两者有着天壤般的区别。

  当一个企业具有了精干高效、协调和谐、滴水不漏、风雨不动安如山、生生不息的优势时,如果不是不移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天诛地灭,市场上又能有什么力量能让它尝到失败的滋味?没有,根本就不会有!

 三阶梯管理系列之七:为什么说“制度不败”

  既然一严二合理的制度管理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不二法门,并且一严二合理的制度管理又全靠企业自身的主观努力。因而,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主动权同样与孙子的“不可胜在已”相吻合,也在于自己的精心打造。

  制度不败的事实依据

  严格地讲,因为企业层面的制度管理是我的首创,所以完全的、货真价实的制度不败事实还谈不上。虽然如此,但与之相近的、或者说无其名有其实的、自发的制度不败事实却也能找出一二。远在天边的欧美企业有很多,暂且丢开不谈,单举我们自己近在咫尺的身边事。

  2002年的时候,联想的柳传志有段话给我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20年的中国企业剩下的已经不多了,被淘汰的要么是适应不了环境,要么是在管理方面出了问题。现在能找到的、说话有一席之地的,都是花了很大的力气,在研究真正的企业管理、企业运行规律的,我觉得这才是人间正道。”

  现在看起来,他说得还不够,他应该再进一步指出“现在能找到的、说话有一席之地的,都是花了很大的力气,在研究真正的企业管理,特别是在坚持以制度管理企业上始终不渝的”才更有针对性,更能抓住问题的核心。

  我自1986年退役返乡的20年来,一直在企业谋生。我先后接触或耳闻目睹了一长串企业,纵观他们的成败得失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在一个农耕文化厚重发达的国家和一个尚不算成熟的市场上,谁率先向“人治”告别,谁率先选择“以制度去管理”,谁就一定能芝麻开花节节高,直至登上行业的首席。

  我没有丝毫的夸大其辞,我熟知的两家企业的不同命运即是有力的明证。一个早先的产品利润高,行业正处于上升期,现代化的生产设备,花园式的厂房,门庭若市,高朋满座,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只可惜好景不长,原因在于他缺少与表面的繁荣相匹配的管理,看得见的硬件是现代的,看不见的管理却是原始的。原始到什么程度?原始到一个小小的仓库保管员就可以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与业务员串通一气,擅自把几十万的货发出去,后来,若不是业务员与沆瀣一气的经销商闹翻而东窗事发的话,根本就神不知鬼不觉。外部竞争宽松时,内部管理混乱尚能凑合着过;外部竞争趋紧时,管理依然混乱就只有关门大吉!

  一个早先的产品利润并不高,行业已处于饱和期,略显老态的生产设备,颇为拥挤的厂房,门虽人来人往,但高朋罕见。然而却笑到了今天,且越笑越灿烂。原因在于他趁早抓了两件事:以制度管理企业和强化员工培训。他不管别人如何地意气风发,如何地大谈跨越式发展,我自岿然不动,我自踏踏实实抓制度。抓到什么程度?一般意义上的严格与细致都不在话下,直抓到能决定老板生杀的父母官上门,一样为乱停乱放被捅破车胎,真正是六亲不认,铁面无私了。这样的以制度管理,他不上谁上?他不登上行业的首席谁登?

  一家坚持“以制度去管理”的中国企业,就能于短短的十多年间稳步登上行业的首席,更遑论道高一丈的“制度管理”了。当然,这是在人治习惯普遍的中国,矮子里面出将军比较容易些,如果是换成法治气氛浓厚的欧美,恐怕会另当别论。但不管怎样,以一严二合理的制度管理立业,让企业达到不败的地步应该是百分之百的。

  我个人的见闻也许受视角的局限不足为凭,我恳请所有与我有着相似经历的读者诸君和我一起平心静气地想一想,我讲的是不是事实?你们听到的、看到的是不是与我有着惊人的一致?我手头有篇名为《远大制度化生存》的文章,其中有几段既能给我的论证助一臂之力,又能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值得一录:

  张跃对制度的推崇确实到了固执,甚至偏执的地步。在远大,从生产到非生产,从大事到小事,每一项工作都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比如接待外来参观人员,事先要根据对象制定专门的、惟一的接待程序。我们参观团什么时候到哪里参观,由谁领路,参观多长时间,每一个环节做出了计划,进行精心准备和安排。“我一直觉得一个企业最强的不是它的技术,制度才是决定你这个企业所有活动的基础。有没有完善的制度,对企业来说不是好和坏之分,而是成和败之分,要么成要么败!没有制度是一定要败的。”张跃说。

  张跃认为:如果企业没有制度,在某一段时间也许也能混下去,甚至在某一阶段、某一件事情上,还会显得很有效率,但是从长远和整体上来看显然是不行的。所以领导者一定要非常投入地去建立制度体系,非常忘我地去维护这种体系。这种维护有时候是要有决心的,因为任何事情都会有负面的东西。也许会有某些事情因为制度不够科学和完备,结果照着做却做错了。但如果没有制度的话,错误犯得还会多一些。确实经常有人讲:“哎呀,这个制度是不是太苛刻了,你看这件事情就是因为这个制度的限制而办错了。但是我坚决认为这不是制度的错,如果说是它的错的话,那也是由于制度不够周密、不够完善、不够细致造成的。

  在远大制度无所不包,就连在张跃父母家工作的保姆都有章可循。当我们应邀到他家做客时,他指着两位整齐婷立的姑娘说:“她们是负责家务卫生的。我对她们的工作都有评定的标准:窗台、书柜每天擦两次,才能保持清洁。”

  远大有一个独立的制度化统筹委员会,专门负责涉及日常管理方面的各类规章制度的编写,以及各类表格的修订。

  在远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仅仅是公司领导和这个统筹委员会的事情,每位员工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文件的起草,任何人发现制度中的错误或感觉条文不合理时,都可以提出或参与文件的编制、更改。修改过的文件由相关部门领导审核,公司领导批准,资料室发放。公司制度化委员会指导全过程。

  为适应公司内外情况的变化,远大公司对受控文件要进行年审,年审合格后方可使用;有的文件一年内甚至要改两三次。

  在行将结束我们对制度不败一章的论述时,有读者可能会产生些许疑惑:你讲了这么多的制度管理,为何唯独不见你对怎样制定制度的半点想法,难道在你心中有关制度的制定竟是不值一提的吗?非也,恰恰相反,我觉得制度的制定不但十分的重要,而且还相当的不简单,尤其是要制定出我们所讲的蕴含了一严二合理理念的制度。我之所以没有去讲,是因为讲的人已经太多,差不多汗牛充栋,浩如烟海!况且,除了将理念付诸于行动外,我委实也讲不出什么新意,于是只好三十六计,省心为上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96278.html

更多阅读

三阶梯管理系列之三十:三阶梯管理VS企业诊断

七、三阶梯管理VS企业诊断   我在说三阶梯管理是总统企业管理的创新之作时,包含有两层意思:它使人们对企业管理的认识变得非常清晰而全面,它是一个十分管用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强的理论,每家企业的每个发展阶段、每位员工职业生涯的每

三阶梯管理系列之二十九:三阶梯管理之“新”

 六、三阶梯管理之“新”   三阶梯管理是我的创新,新在何处呢?新在它的梯进与融合。梯进是由赋予了特定含义的制度管理、情感管理、创新管理依次上升而成的阶梯式结构;融合是由位于三个层面的三大管理有机交织成一体化的系统。  

三阶梯管理系列之二十八:三阶梯管理VS专题管理

 五、三阶梯管理VS专题管理   我曾在本书的封面上写下“一部总统企业管理的创新之作”十三个字,不是我赵某人以作者之心度读者之腹,暗地里心存疑问者一定不在少数!也难怪,谁让我偏偏要祭出“总统”的大旗呢?好吧,现在该是我就此作出明

三阶梯管理系列之二十七:三阶梯管理VS恩格尔系数

 四、三阶梯管理VS恩格尔系数   恩格斯有句名言叫“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恩格斯的话不只适用于技术的进步,而且也完全吻合于企业管理史的发展。当我们以恩格尔系数作为衡量社会

三阶梯管理系列之二十六:三阶梯管理VS马斯洛需求层次论

 三、三阶梯管理VS马斯洛需求层次论   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中说:在所有管理决策或管理行为的背后,都隐含着对人性的假设。这是确凿无疑的,我们的三阶梯管理也不例外,并且我们对人性的假设主要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论。   何为马

声明:《三阶梯管理系列之七:为什么说“制度不败”》为网友眼泪早已泛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